文廟[河南省鄧州市文廟]

文廟[河南省鄧州市文廟]

鄧州市文廟位於原磚城牆南門拱陽門內側偏西,現為城區一小校址。 鄧州市文廟始建於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四月,整體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大門前有石牌坊一座,兩側分別立金、元代所建重修孔廟碑一通。 文廟原大門後依次有泮池、前殿、中殿和後殿(大成殿),兩側分列東西廊坊和碑廊等建築。

建築分布

鄧州市文廟始建於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四月,整體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大門前有石牌坊一座,兩側分別立金、元代所建重修孔廟碑一通。

文廟原大門後依次有泮池、前殿、中殿和後殿(大成殿),兩側分列東西廊坊和碑廊等建築。

石牌坊

石牌坊 石牌坊

牌坊正門上部“文廟”兩字清晰可見,鑲嵌“文廟”的石匾下面鏤空雕刻鯉魚跳龍門圖案,上面是二龍戲珠浮雕;牌坊兩邊側門上部,分別鑲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石匾,匾額周圍環繞龍、鳳、祥雲圖案;牌坊三個門的頂部都飾以祥雲隆起的三角形圖案,四根立柱頂部分別配以或立或蹲的神獸。

金碑元碑

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 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

石牌坊左右兩側豎立金碑元碑,即“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大元重修宣聖廟碑”。金國、元朝當政者當時占領鄧州後,實際是為了緩和民族矛盾,籠絡民心,特以重修了在當地享有崇高地位的孔廟,並勒石紀念,才留下金碑元碑各一通。

泮池

泮池 泮池

石牌坊後為泮池,泮池上建有南北走向的石橋,稱為泮橋。當年學子參加科舉考試時,都要過橋去拜孔子,以圖吉利。至於現在將此橋命名狀元橋,祝福學子能夠學業有成、高中榜首、金榜題名。泮池東北角西北角分別有裝飾著龍頭的水口,泮池的水是活水,泮池蓄水,隱含有希望學子從聖人“樂水”的思想,蘊含有鼓勵學子跳躍龍門的殷殷之情。

漢華表

漢化表 漢化表

華表立於泮池橋頭。上修表亭保護。大理石質,十六稜柱體,身高1.9米,

加之座、頂全高2.84米,每邊長0.06米,其中五個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書體8分。另外五個柱面上用楷書刻勞勒有關華表出土的歷史情況。碑文說:“此石柱舊在冠軍城同,乃嘉慶年間鄉人發土所獲,後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暫存學宮(即文廟)。柱面款識八分書題,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漢制,且相丁隆、陳欽名俱歲見漢書,其為漢物無疑。竊恐其日就磨滅,因獨捐工資,重立於茲以存古蹟”。“同治六年八月,右庵王紹羲記”。“民國八年六月一日,同成友至學宮,見明倫堂前王紹羲先生此柱,被風雨剝蝕,古物凋敝,叔焉憂之,異日率同警士移之東廡,人眾荒唐,遽經誤損。鳳庭督察不周實深愧。恧特樹欄障護,勒文以志,警察所長賈鳳庭記。”

此華表為西漢早期。雖然經歷了二千餘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辨析可見。它是研究漢代官史的實物材料。也是考證華表起源的有力證據。1963年此華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城區一小又對表亭進行了重修,現保存較好。

其他建築

文廟原泮池後的前殿、中殿和後殿(大成殿),兩側分列東西廊坊和碑廊等建築,後來因學校的擴建及其他原因不斷被拆遷,目前所僅存的泮池後邊的兩層古建,它曾幾次經過改修,早不是當初的前殿了,現今已變為城區一小會議室及辦公的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