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山組

文常山組

文常山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為一套淺變質的淺灰綠色-灰色粗-細碎屑岩。上、下兩段為整合過渡。底部以角度不整合覆於西華山群變質岩系之上;其上又被上志留統紅色碎屑岩以角度不整合覆蓋。

地層名稱:文常山組

地層名稱(英文): Wenchangshan Fm

階代碼:Z

地區代碼:10

命名:

閻志強等1992年命名(文常山群)。命名剖面位於寧夏海源縣西華山西段文常山。

沿革:

本組為前人(寧夏地層表1980,霍福臣等,1989)所劃分的志留系或泥盆系;閻志強、方飛龍等(1992)發現微古植物化石,將該地層從泥盆系中分出建立了文常山群並進一步細分為墩墩梁組和曹家山組。上述二組岩性總體特徵不易劃分,本典將文常山群改稱文常山組,並降組為段稱墩墩梁段和曹家山段。

特徵:

為一套淺變質的淺灰綠色—灰色粗—細碎屑岩。自下而上可劃分為:下段(墩墩墚段)灰—淺灰綠色厚層—塊狀角礫岩,夾少量灰綠色微變質細粒長石岩屑雜砂岩,長石鈣質岩屑砂岩,礫岩與砂岩呈相互過渡,厚9—80.2m; 上段(曹家山段),以淺綠灰色、黃綠灰、灰色薄—中層狀輕微變質中—細粒鈣質岩屑砂岩、長石鈣質岩屑砂岩、鈣質岩屑石英砂岩為主夾少量綠灰色厚層狀泥岩、含鈣質泥岩。出露厚16—46.5m。上、下兩段為整合過渡。底部以角度不整合覆於薊縣系西華山群變質岩系之上;其上又被上志留統紅色碎屑岩以角度不整合覆蓋。厚70—120m。本組富含微古植物化石,以 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 P. Rugosa, P. Nucleolata, Trachysphaeridium rude, T. Cultum, T. Cf. Planum, Leiopsophosphaera infriata, Leiofusa digitata, Lophosphaeridium sp., Monotrematosphaeridium sp.等為主要分子;此外,本組含遺蹟化石: Planolites virgatus, P. Styatus, P. Montanus等。其時代歸屬於震旦紀。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閻志強

年份1:1992

作者2:閻志強

年份2:1992

作者3:方飛龍

年份3:1992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