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本書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也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的最終成果。在這次充滿艱辛和愉悅的學術旅程中,作者曾經無數次構想過有關“後記”的各種文字書寫。然而,在這一天真切來臨的時刻,所有的語言似乎只能凝聚為兩個最為樸實的字眼:“謝謝”!在寫作中,作者切實地感受到:任何極度個人化的精神創造都積聚著難以言表的非個人因素。在攻讀博2學位期間,作者所工作的西華師範大學的領導、老師和同事在各方面給作者創造了極為有利的自由空間。作者求學的四川大學濃郁的學術氛圍、樸實的學術傳統為作者的學術成長釀造了肥沃的學術土壤。曹順慶教授的大氣,馮憲光教授的嚴謹,李益蓀教授的寬容,周裕鍇教授的廣博,王曉路教授的機趣,吳興明教授的睿智,李怡教授的敏思等等,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老師們的精心培養為作者的寫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這次求學歲月中,作者忘不了作者和作者的師兄妹,尤其是和同門同屆的萬書輝師兄、毛娟師妹度過的美好時光。我們在學業上的熱烈論爭,生活中的彼此關心,孕育了我們終生難忘的友誼。毛娟師妹在作者離開川大期間,為作者處理了許多煩瑣的事務,並多次互相交流讀書心得、彼此鼓勵。萬書輝師兄最初曾對威廉斯感興趣,並收集了一些基本的資料,當他更對齊澤克感興趣而得知作者想研究威廉斯時,毫無保留地將他已經獲取的資料奉獻給了作者,並時常和作者共同探討、交流閱讀威廉斯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