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望都系列叢書6:望都文學作品選

文化望都系列叢書6:望都文學作品選

《文化望都系列叢書6:望都文學作品選》由張玉林和劉杏立編著,沒有牡丹的華貴,卻有葵花的真誠;她根在堯母故里,時時與太陽相擁。我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都市的喧囂中,在夢想的旅途中。當您滿身疲憊,或擁有片刻的閒適時,是否會憶起故鄉泥土的芬芳?兒時的歡聲笑語是否又在耳邊縈繞?書中來自故鄉的文字,帶著家的味道,家的溫暖,給您以心靈的慰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化望都系列叢書6:望都文學作品選》分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歌詞卷、戲劇卷等。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望都縣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學作者和文學愛好者,他們熱愛故鄉,胸懷大局,青春熱血,辛勤筆耕,創作了數量可觀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為望都爭得了榮譽,為望都革命和建設,為望都文化的發展繁榮做出了可貴貢獻。為展示望都縣文學創作成就,同時也為了保存史料,鞭策和激勵文學作者,決定把這些作品集結成冊。

作者簡介

張玉林,曾用名:夢雨、張天。男,中共黨員,1946年生於天津市寶坻縣,大學學歷。七十年代開始業餘文學創作,小說、詩歌、散文、曲藝、劇本等均有涉獵。尤喜戲曲劇本寫作,曾創作劇本《張驢兒探親》、《大江東去》、《苦戀》等二十幾個。近年又嘗試歌詞寫作,偶爾也寫些古體詩詞及辭賦。作品曾在十幾種文學刊物發表,並有部分作品被收錄在相關文集中。現為省音樂文學學會會員、省詩詞協會會員、省作家研究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
劉杏立,女,望都文聯工作,曾任《望都縣誌》(1945—1992)版副主編。

圖書目錄

人文望都的寫照(總序)
散文篇
李東才散文一篇
紅棗情思
王慧敏散文一篇
名園綠水讀不盡
丁國中散文一篇
童年軼事
於蘭茹散文兩篇
走慢些,讓爹娘跟上
一路鮮花
馬永江散文一篇
話說望都“三寶”
馬竣散文一篇
梧桐花開
王慶瑞散文兩篇
我幸福,我快樂,我自豪——一個退休老教師的心
里話
綠柳贊
王振芳散文兩篇
夏之歌
冬之贊
王建平散文兩篇
做豆腐
蒸棗花
王會芬散文一篇
妻如白開水
王宏偉散文一篇
閒度天橋看瀑飛
王英散文一篇
桃花開了
王思涵散文一篇
寒冬里的春天
左洪澤·陰國強散文一篇
詠春
劉振榮散文兩篇
難以忘懷的記憶
憶畢業前夕
劉躍敏散文兩篇
感受雪言
鄉間小吃三題
劉靈仙散文兩篇
五月,與榴花相約
曾經有你為伴——寫給姐姐
劉杏立散文兩篇
雨夜怡情
恬淡如菊
劉淑敏散文一篇
一碗丸子湯
劉麗娟散文一篇
開悟
李漢散文一篇
春蛙嗚唱
李鴻雁散文一篇
水仙花開
李彥璽·張春華散文一篇
冬之韻
安家樂散文一篇
山蔥花
張玉林散文一篇
敬禮,偉大的共和國
張國祥散文兩篇
游馬耳山
腳踏車情緣
張雪飛散文兩篇
曲陽行
九龍河
張路旭散文一篇
滄桑
張晗散文一篇
巨龍涅槊
何華散文一篇
每天
陳寧散文一篇
山行
趙志敏散文一篇
收穫金秋——詩人戲劇家魯煤創作65周年研討會
側記
趙偉清散文一篇
相約今生
趙國宏散文一篇
香椿樹
趙燦散文兩篇
彩蝶
雪的記憶
耿冰川散文一篇
父親的眼神
郭楓散文一篇
桃語
麻熙莊散文兩篇
憶“雙峨山廟”
端陽佳節話“艾草”
焦文萍散文一篇
九龍公園
甄繼放散文兩篇
漫步軍校廣場
永遠的柿子
詩歌篇(現代詩)
魯煤新詩四首
難童之歌
不肖子孫
默悼幾隻撲火者的死
給我的孩子——志敏
李建慶歌詞二首
農村青年突擊隊
青春的翅膀
邵子南詩一首
五十九個(特別推薦)——為紀念望都五十九個殉難烈
士而作
於蘭茹詩一首
我們一起走
王會芬詩一首
父親的懷念滿滿的
王明華詩一首
重返珍寶島
王英輝詩一首
草原上,有風吹過的花香
王振芳詩一首
港灣
王振英詩二首
斷想汶川
西部師魂
王英詩二首
花開為你
隨感
左洪澤詩一首
春之物語
付梓琦詩一首
天堂
田淑英詩一首
步入新輝煌——預祝【兩會】勝利召開
李漢詩二首
天邊那顆星——讀台灣《心情小品(天邊的一顆星)》有感
第一時刻第一人——贊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溫家
寶總理
劉躍敏詩二首
我要抱著你——寫於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之

我喜歡
劉素平詩一首
自從嫁給了你
何華詩二首
夢裡的藍
好風景在路上
張玉林詩二首
新年訪魯煤先生
大年情
張建增詩一首
父親走了
張路旭詩一首
圓月
張長占詩一首
班主任禮讚
陳寧詩一首
一地空曠
郭金紅詩一首
殘夢
趙燦詩四首
我願做一朵小花
顏色
我和你
光明的接力
趙志遠詩一首
放飛
趙志敏詩六首
高度
恩師
苦香

環衛人
緬懷
黃楷詩二首
憶母親
交警情懷
崔琳詩一首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彭永亮詩一首
愛情故事
焦文平詩一首
瑜伽思悟
甄繼放詩二首
春雨的祈盼
出現
王明華歌詞二首
請到我們村莊來
我愛祖國的邊疆
王紅軍歌詞三首
火紅椒鄉
辣都迎賓曲
想念
張玉林歌詞二首
普普通通的百姓
好兒女不留遺憾
張路旭歌詞一首
擁有你是我最大的回昧
詩歌篇(古詩詞)
王文民詩詞三首
七律·太行山
七律·遊興
五律·喜雨
王子平詩詞三首
七古·六旬自壽
七古·酷烈夏天憶唐山地震
七古·南湖寄興
王英輝詩詞五首
五律·詠紫荊關
七律·自勵
五律·聞神六安全發射有感
七律·十月登長城
水調歌頭·飛天行
王振芳詩詞五首
古風·參觀南京長江大橋
古風·感恩師長
念奴嬌·詠菊
踏莎行·詠梅
朝中措·雲
王慶瑞詩詞四首
如夢令·國慶
漁家傲·神州歡騰迎華誕
念奴嬌·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
七絕·柳絮
王明華詩詞二首
古風·狼牙山
古風·鄉野村色
王峰古詩一首
五絕·春雨
付喜友詩詞二首
古風·狼牙山行吟
劉連吉詩詞七首
七律·登白石山
踏莎行·龍潭湖
五律·春雪
七律·游大石峪
七律·緬懷鄧小平同志
七律·登長城
七律·秀美椒鄉
朱冰詩一首
中華頌——獻國慶六十周年
張玉林詩詞六首
七律·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感賦
七律·謝蜚狐子先生詩,並步原韻
七律·清明憑弔谷萬川
七律·懷念張希秘書長
七律·探望美生兄歸來有感
七律·喜讀《今日望都》
張路旭詩詞一首
古風·思念
張國祥詩詞二首
七律·游向洋淀
七律·汶川地震
李惠詩詞一首
七律·學習書法
李文卿詩詞二首
五絕·建樓者
古風·緬懷小平同志
李鴻雁詩詞二首
七絕·題畫
漁歌子·題畫
周躍飛詩詞五首
七律·歲末有感
七律·城外散心行
七律·贊十二五規劃
五律·西大洋水庫筆會觀景
七律·交友
錢彩坤詩詞六首
七律·三八婦女節
七律·感恩老師
七律·古寺
五律·元宵節看煙花
蝶戀花·詠桃花
漢宮春·清明
郭金紅詩詞一首
古風·寂寞一刻
徐文敏詩詞二首
古風·中秋
古風—迎春花
麻熙莊詩詞一首
古風·天宮一號神八對接成功
黃楷詩詞三首
五律·鐵柏樹
七律·歲月無痕
七絕·自勉
彭永亮詩詞二首
古風—二十立志自題
古風·三十自勉
韓增壽詩詞一首
古風·都山遊春
小說篇
谷萬川小說

田濤小說

劉鵬江中篇小說嬸掘銣B螢戡》節選
鐵西瓜到處開花敵人乾瞪眼挨炸(三章)
李同山小說《曲逆河畔》節選
13章臥牛山前地雷群
張來順小說一篇
曙光在望
於蘭茹小說兩篇
神符
四爺的秋天
王全勝小說一篇
春花
王曉傑小說一篇
任務
劉躍敏小說一篇
丟錢
李漢小說兩篇
釣魚
父親的土地情結
李革英小說一篇
界線
張玉林小說一篇
“牛筋”追瓜
張德恩小說一篇
爺爺孫孫
張國祥小說兩篇
一次支部會
王老轉碰壁
張同興小說一篇
主人
張路旭小說一篇
你可以愛我嗎
陳自敏小說一篇
“西鐵城”事件
莫華小說兩篇
奇戀
生命
甄繼放小說兩篇
那片樹林那片雲
夸富
樊立栓小說一篇
應揀起來的東西
映日荷花別樣紅(後記)

後記

映日荷花別樣紅(後記)
《望都文學作品選》(以下簡稱《文選》)即將和讀者見面。也許是感動於全書編委的孜孜不倦;也許是感動於各位作者的辛勤耕耘;也許是感動於領導的關心與厚愛,有些話想和大家說說。
編輯《文選》一書是形勢使然。今年春節過後不久,在望都文化歷史上出現了一件大事,即“文化望都系列叢書編委會”宣告成立。編委會規格很高,它由縣委書記、縣長做顧問,縣委宣傳部長、副部長分任正副主編,再由縣內幾位有影響的文化人做編委。訊息傳出,在望都文化圈內產生很大反響。這么多主要領導過問其事,這可不僅僅又是一種政治姿態,更是要向社會表明一種決心和態度,也表明望都文化工作要翻開新的一頁。大家知道,望都是千年古縣,堯母故里,歷史文化蘊藏十分豐厚。近年來,望都主打三張文化名片,並扎紮實實做了幾件事。比如,成立了“望都堯母文化學會”,舉辦了“望都首屆孫氏武學交流會”,建成了國內首個“中國望都辣椒文化博物館”等。其出手之快,效率之高,影響之好,也是空前的!尤其是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對望都三個文化,特別是對堯母文化遺存的認識和動作迅速升溫。在今年年初的“兩會”上,縣政府向全縣莊重承諾,實施九龍河濱河改造“七個一”工程,首次把堯母陵廟復建提上議程。而且是一步一個腳印,說是破天荒並不誇張!正是有了縣委、縣政府那種遠見和決心,才有了文化上許多新事的出現。許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或者是想過、議過但又很難落實的事,現在正一一變成現實。所以,在《文選》即將成書的時刻,我們應該向領導們說聲謝謝。
編輯《文選》一書是幾代文學工作者的夙願。解放以後的60多年中,望都經歷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儘管革命和建設歷程有時快些,有時慢些,但文化總是如影隨形與它們同步,並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先進的革命文化則如同空氣、水分和陽光,是我們每前進一步須臾而不可或缺的!而文學藝術又是諸文化形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那風雲激盪的歲月中,我縣老中青幾代文學工作者們,不棄不離,前仆後繼,把革命文化薪火代代相傳。他們胸懷大局,熱情澎湃,用筆蘸青春和熱血,寫出了極富時代性、戰鬥性、文學性的美好篇章!他們為望都爭得了榮譽;他們為弘揚真善美;他們為望都的文化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可貴貢獻!為望都兩個文明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編輯出版這一部文學作品選,既是對望都60多年來文學創作全貌一個有益的回顧,也是對文學前輩一種最好的慰藉,更是對文學青年一種鼓勵和鞭策。相信也必將對構建和諧望都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寫到這裡,筆者情不自己地想對從望都走出的文學前輩們做一個簡略的回顧。從上世紀20年代至今,從望都這片熱土上走出了幾位在中國文壇上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們或感召於共產赤幟,或激憤於民族危難,拍案而起,用筆用槍,為大眾的幸福和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奮戰!其人如:谷萬川、田濤、李劍慶、王慧敏、魯煤、李東才等。老一輩中,除魯煤先生尚健外,其他人都已作古。但斯人雖去,正氣猶存。他們的作品和人品將永為後世敬仰,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閃爍在共和國藝術星空。我想藉此機會,向魯煤先生表達一種特殊的敬意。今年89歲的魯煤老先生,在得知編輯《文選》一書,並請他題詞後,不辭年邁,欣然允諾,字斟句酌,對望都後輩作家寄以很高期望。先生系著名七月派詩人、劇作家。他所創作的話劇《紅旗歌》新中國成立初期進京匯演,曾引起轟動。先生一生坎坷,曾因胡風案牽連,沉冤25年之久。但苦難不易其初衷,在他的晚年,仍壯懷千里,俠骨柔腸。他十分關心家鄉的文化建設和文學新人培養,他誨人不倦,如師如父,一件件往事思之讓人動容!在我們的文集中,對幾位成名的望都籍先輩作家作品也一一做了選用。數量不多,但它們將為文選增色,並表達故鄉人民對他們的一份緬懷和敬意。
望都系堯母故里,唐堯遺風,世代綿延,孕育了一批文學藝術精英。他們有的走出望都,成為國家文化建設的棟樑。但還有一批人,他們生於望都,長於望都,熱愛望都,建設望都,而成為望都文化建設的支柱。九龍泉水給他們以靈性;堯母宏德給他們以滋養!他們如紫燕鳴囀於望都這一片藍天;他們如黃牛耕耘於望都這一方沃土。用筆用情,謳歌祖國;用筆用心,謳歌望都;用筆用愛,謳歌美好明天!或散文、或小說、或詩歌,或戲曲、或曲藝、或書法繪畫,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把一個望都文化舞台妝點的五彩繽紛,聲情並茂。這些人的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其如:劉鵬江、李佩華、胡三省、張來順、李同山、王全勝、劉丁昌、劉振榮、李惠、麻熙莊、王慶瑞等。這一代老人,有的已經作古,但他們的作品仍將激勵後人;有的仍然健在,發光發熱,不知老之將至!令人感奮的是,一批五六十歲的老作(家)者,目前仍然活躍在望都文化舞台上,其如:李漢、李田光、韓增壽、張國祥、劉連吉、甄繼放、王明華、王振英、周躍飛、王建平、王振芳等。他們已不是血氣方剛,但“雕盼青雲”,志在千里,為望都文化建設而殫精竭慮,成果斐然!令人更為欣慰的是,一批中青年作(家)者茁壯成長,出手不凡。其如,於蘭茹、王英輝、劉躍敏、劉靈仙、張雪飛、趙志敏、劉杏立、錢彩坤、趙燦、何華、王紅軍等。他們文筆成熟,多才多藝,表現了很高的文學悟性,他們已成為望都文學的主力和中堅。還有一些同志,其如,王會芬、王英、黃楷、趙國宏、莫華、彭永亮、張路旭、李鴻雁、徐文敏、朱兵等,也在這次徵文中浮出水面,新人新作,可喜可賀。
感謝本書編委們付出的心血。為使《文選》順利推出,我們組成了一個十人編委小組,分頭負責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列印、審核、校排。這是一件很費力的事,用口、用腦、用手,而且大意不得,馬虎不得!編委們熱情很高。一個原因他們都是比較成熟的作者,文字功底紮實,對文學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再一個原因,深知這是一份責任和榮譽。儘管他們都有各自的事情,但卻是千方百計,不憚艱辛,表現了很高的覺悟和執著!編委中,年齡最大的是老詩人劉連吉,已是70多歲的人了。他不會玩電腦,便把蒐集來的稿件認真篩選後,委託其子代為列印和排編。兒子問他圖個啥?他說圖得是個樂乎!還有一位編委叫趙燦,編委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且身體較弱。她很有一種拚命三郎精神,聯繫作者,蒐集作品,列印、編排,不分份內份外,有時熬夜到零點以後。結果有一次虛脫了,打針吃藥折騰了好幾天!正是有了編委們的付出,才使編輯工作順利推進。在不長的3個月時間內,蒐集到小說、散文約50萬字,詩歌、詩詞、歌詞約300首,戲曲文學劇本15部,這是一個不小的成績,他為我們編輯《文選》第一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還必須說明的是,編輯《文選》一書的訊息傳開後,得到了廣大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的支持。他們奔走相告,口口相傳,把徵文的訊息傳播開來。我曾收到邱莊村一名退休老職工的信,信中讚揚徵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並寄來他的作品三件,這讓我很受鼓舞。但也有遺憾,不可不說。由於時間已跨半個多世紀,有些老作家已經過世,有的雖在但疾病纏身,再加上“文革”等特殊的政治原因,有些作品已很難查找,有的也只蒐集到一、二篇,而且不是其成名作,這讓我們心裡很不安,還有,由於徵文宣傳的局限,儘管現在媒介手段如此進步,但散存在農村和一些企業中的作者很可能並不知道,他們的有些作品就不能在《文選》中和大家見面了。我們只能就此表示一種歉意。
本卷《文選》為望都文學作品選第一卷,按照領導指示,為精選,意為好中選優。但考慮到《文選》的社會性,在收集過程中,我們適當把範圍放寬,以求蒐集的作品和作者更多些、更廣些!本卷計收入散文、小說90篇;詩歌、詩詞、歌詞160首,涉及作者近80人。這當然不是望都作者(品)的全部,但可以說,目前在望都和保定文壇比較活躍而且很有成績的作家作品大都予以展示。望都有一支素質精良的文學創作隊伍,按老中青梯次組合,而且中青年居多,他們不僅在思想上比較成熟,而且在文字上已有較高水平。以收人《文選》中的作品看,無論散文、小說、詩歌都有佳作,讀來讓人欣喜而感奮!感謝老劇作家魯煤先生和軍旅作家李東才先生為《文選》題詞,它不僅為《文選》壯色,更是對望都作家作者一個很大鼓舞和鞭策!
今年縣域喜事多多,國家喜事多多。特別是我黨十八大勝利召開在即,更讓我們對明天,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望都五彩斑斕,祖國威武雄壯,作為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望都文學作者們能不挾長風慷慨而歌乎!宋人楊萬里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文選》雖薄,赤子情懷尤重。我願把它比作一支小荷,“香遠益清,亭亭靜植”,並把它獻給望都父老,把它獻給我們的故鄉,把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
由於我們的水平所限,全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真誠歡迎我們的讀者、文友特別是方家予以批評指正。
夢雨 杏立
2012年6月16日

序言

人文望都的寫照(總序)
望都縣歷史兩千多年,文化底蘊豐厚。從慶都邑到慶都縣再而望都縣,幾易其名,無不與誕生於此的一位中華民族偉大母親的名字——慶都有關,此後列位帝王的詔封、拜謁活動和民間創造、傳承,由此而積累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堯母文化、辣椒文化和孫氏(太極)武學文化,構成望都三大文化名片。
由“堯母文化”、“辣椒文化”和“孫氏(太極)武學文化”構成的望都文化,是傳統文化、產業文化和養生(健身)文化的有機結合,濃縮著望都縣域文化精華,彰顯著望都人文精神。千百年來,文化創作對於這種人文精神的傳承與弘揚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得堯母文化根深葉茂,也使得辣都文化碩果豐實,更為孫氏武學的發揚光大奠定了人文基礎。
縣域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她的傳承、繁榮與發展,蘊於當地的民風民俗和文化理念,經過文學創造和民間文化活動,張揚出一種經過時光沉澱後的人文精神,於是誕生了地方獨特劇種——望都新穎調,哺育出集武學大成於一體的孫祿堂武學思想,成長起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在當前全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裡,望都縣高度重視縣域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傳承,本身就體現了對文化發展的高度自覺與自信,體現了對培育人文精神、建設人文望都的重視。尤其是縣委宣傳部和文聯的同志們,置身於望都這片文化氣息濃郁的沃土,以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編輯出版這套《文化望都系列叢書》,把這份從容融於對堯母精神的世代相傳和民間文化的不斷創造,更體現了對望都人文精神的珍視、傳承和發揚光大。相信這套叢書的整理出版,必將為望都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發揚和光大,對於建設現代文明新望都必將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李國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