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圍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大多被用來詮釋婚姻。婚姻是無限複雜懸疑的事,不過,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很多時候更難逃出“圍城”困境。 最近,年輕人“逃回北上廣”的現象,就展示了人生“圍城”的無奈。此前,很多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面對高昂的房價壓力,面對無處不在的戶口歧視,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家鄉的二三線城市打拚。他們回到家鄉後往往又無法適應城市間的巨大落差,在事業上往往會遭遇“拼爹失敗”的挫折,最後被迫又返回北上廣。
在逃離與返回之間,年輕人那顆被折騰的心,始終不曾有幸福的安寧。到底何處才是安放人生的地方呢?在家鄉“拼爹”,很難;復歸北上廣做“蟻族”,又很苦。來來往往,對故鄉與遠方來說,很多年輕人都是陌生人,沒有心之安處。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人生,正面臨著無處可逃的窘境。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這么多年,讓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為年輕人提供了相對公平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大城市,只要你有真本事,努力認真,真不至於混不到一口飯吃,而且很有機會走進向上流動的通道。這是很多二三線城市稀缺的。很多地方經常出現的“蘿蔔”招聘與“拼爹”遊戲,就間接傷了年輕人“報效故鄉”的心。
不過,對於年輕人的逃離與復歸,也不能僅僅圍繞市場視角來算經濟賬。人生追求說到底,也都是為了幸福。幸福本質是內心的一種情感文化體驗。很多已經習慣了大城市文化環境的人們回到落後封閉的故鄉,縱然是在四角天空里整天錦衣玉食,恐怕他們內心幸福指數也未必能高到哪裡去。
在今天,絕不要輕視文化對內心的穿透力。文化對人們的心靈占據的力量,現在經常被低估了。人與人之間的文化情趣偏差、文化價值潰散,讓哪怕身邊最近的人,心靈也容易發散到彼此無法聚攏之處。面對文化價值斷裂,個體太無力了。人與人之間如此,由特定人群集聚的地域之間,也同樣會形成巨大的文化環境差異。
很多逃離北上廣的人們回到家鄉,覺得辦事艱難,一些地方官員的市儈嘴臉讓人難以接受,這與特定的文化環境有關。我以前在故鄉那個小城市工作生活,發現很多工作都是要轉移到晚上的酒桌、麻將桌以及洗浴中心來完成的。如果不能真正融入那種艷俗生活,也就無法具備那種環境需要的“工作能力”了。要融入這樣的文化環境,沒有特定人脈關係與資本鋪墊,恰恰又是玩不轉的。而在那樣的二三線城市,能夠提供的公共文化環境又是侷促逼仄的,會讓習慣大城市文化氛圍的年輕人覺得很孤單。
中國城市之間的最大差距,很可能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文化。很多人留守在一線城市,儘管遭受著經濟壓力,但是,文化卻又能提供出一種無法替代的精神療治。這種文化還不僅在於大城市擁有圖書館、博物館等良好的公共文化場所,更多地在於這些城市裡面聚合著大量擁有共同文化價值認同的人群。這一切,都提供了強大的文化輻射,讓人們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免於沉陷在精神荒漠之中。現代公民是理性經濟人,但也需要呼吸文化源頭活水而生存。而面對“文化圍城”,無數年輕人只能在逃離與復歸中困頓焦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