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投資經歷:07年就進入某大型證券公司上班,先後做過客戶經理、分析師、操盤手等。投資經驗近十年,八年前,就通過了證券交易、證券基礎知識、證券基金、證券投資分析等國家級基礎考試。在全球財富論壇上,參與“善待財富·感恩布施”慈善晚宴中接觸並深入了解羅傑斯後,投資理念師承羅傑斯。幾輪牛熊交替,目睹了散戶的悲與哀!多年證券從業經驗,見證了市場的紅與黑!股諺曰:“中國的股市是大戶的金礦,散戶的墳墓”。散戶在股市中拼殺,幾年牛熊下來發現,散戶總是賺錢的少,受傷的多。為了讓大部分散戶走出這悲哀的角色,倡導專業投資,反對盲目投資理財,他成為了中國反散戶炒股第一人。其觀點被人民網 ;中國財經報 ;新浪財經;金融界;東方財富網;和訊財經網;天涯社區;揚子晚報;東南早報、半島都市報等引用。 個人作品有:《為何要反對散戶炒股》;《降低股票交易成本,能否拯救散戶?》;《金融霸權語境下的中美關係》;《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一些思考》;《淺談網路購物誠信問題解決的對策》;《儲德》等。
公益經歷:老敬是成都公益圈知名人士,06年開始從事公益活動,中國青年志願者,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會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義工;成都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監督員;純公益機構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創始人;2012年起,義務擔任成都市義工聯合會南區負責人至今。成都市金沙講壇官群管理;成都圖書館官群管理。致力推動成都公共文化,成都公益講座聯盟群創建者(聯合市內各大文化機構),組織並參與幾百起公益活動。 組織和參與比較重要的公益活動有:組織08年參與512地震救災志願者義捐活動;組織發起”相信真愛、相信夢想“公益活動;組織參與關心西部貧困山區兒童愛心助學公益活動;參與4.20廬山地震抗震救災愛心物資運送活動;參與”情系魯甸 共建家園“公益活動;參與情系西藏愛心義賣活動;長期組織開展“衣舊情深”閒置衣服回收環保公益活動; 組織參與幫助山區留守兒童公益活動;組織參與幫助貧困山區孩子上大學公益活動;參加成都首屆慈善公益活動;參加2015年成都公益慈善年會。其發起成立的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為成都公益發聲;為成都公共文化代言。每周分享十餘個免費講座、三四個免費電影、十餘個免費展覽等。關注和推薦成都有種、有趣、有料的公益講座及組織策劃各類公益文化活動。天生草根,純粹、純潔、純淨;不忘初心,盡善、盡美、盡心。近年來,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受到了中國文明網、四川電視台、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頻率、四川網路廣播電視台、成都志願者網、成都全搜尋新聞 、戲劇網、成都晚報 等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主要觀點
投資觀點:幾輪牛熊交替,目睹了散戶的悲與哀!多年證券從業經驗,見證了市場的紅與黑!證券市場的贏家是上市公司(成功圈錢);證券公司(保薦費,交易佣金);部分機構(信息渠道);基金公司(管理費);政府(印花稅);交易所(服務費)等。證券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決定散戶最終只能成為最後接棒者。目前股指期貨,融資融資的推出更讓散戶無可奈何。沒有根本上改變,散戶就將成為證券市場最悲哀的人!因此,投資交易必須擁有專業的能力,必須通過專業的學習,加上經驗總結和科學的策略,良好的資金管理和倉位管理,才可能走向成功。
公益觀點:首先應有一個愛心,養成隨手行善的習慣,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老敬同時倡導大家應該多儲德,積善,修心,正身。生活中積極為善、積習為德。注重個體自身內在的道德心性修養,並以此確立理想人格。[5]俗話說的好,助人為快樂之本。“心慈悲,淡欲望。藏大智,耐寂寞。輕名利,少語言。多布施,結善緣。”這是老敬堅持的格言。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是自己應該考慮的;非自己能所能及,想那么多幹嘛呢。繼續腳踏實地,才會海闊天空。
2015年老敬及其純公益團隊媒體報導節選
剛剛在微信朋友圈裡,我又看到老敬分享的一條講座資訊,不禁心頭盤算,他致力公益活動的服務、公共文化的推廣已經有十個年頭了。我們都知道,善事容易做,但不容易堅持。十年來,老敬已經讓分享成為一種習慣,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四川網路廣播電視台)我認識老敬也很早,也早就知道他在公益組織里義務服務,但並不是很了解具體情況,甚至可能還充滿疑惑。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老敬積極參加成都義工聯活動,在成都組織捐物及搬運物資。我也跟著參與了一天,累得腰酸背痛,而老敬卻參與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他就下定決心堅持從事公益。 (四川電視台)
2015年5月22日至5月24日,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在成都舉行“愛心助學”義賣義捐公益活動,並於24號晚舉行愛心晚會。 (四川電視台)。
成都純公益組織“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的山區兒童助學群一直關注“貧困山區兒童助學”,關注這個弱勢群體——關注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他們的上學及其家庭情況,並開展了各種相關志願服務活動。2015年6月,老敬團隊走進山區國小,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負責人老敬代表社會愛心機構向學校捐贈現金用於學校建設,給學生帶去書籍和文具等學習用品。 (四川電視台)
雷鋒這位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名服務的好戰士形象已深深地映在了我們的腦海中。為了更好的做好純公益,切身體會雷鋒精神,純公益人老敬利用假期,和”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志願者們到雷鋒家鄉學習。 (雷鋒紀念館團部官博)
四川新聞網教育頻道4月14日訊(楊書虎古玥)4月11日,雨過天晴,陽光明媚,“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鄭禮婷和王白琳兩位公益志願者,受成都義工聯南區分隊辦公室委託,來到成都熊貓基地,與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與家長們度過了愉快有意義的歡樂時光。 (四川新聞網)
○記者手記
公益講座:豐富業餘生活提升文化素養當成都公益講座聯盟QQ群群主“@老敬”剛開始介紹成都公益講座時,一周幾十個的數據著實讓記者懷疑。細細一盤點,除開上述推薦,還有“規範民間金融服務發展”系列公益講座、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不定期公益講座等五花八門的講座被“篇幅有限”刪減,更別說那些收費的講座,實在多! (成都晚報)
愛聽課的成都人,甚至還擁有成都大講堂這類每周專門推薦講座的公眾號(chengdudajiangtang)。如此多的講座宛如成都人的“精神大餐”,豐富了業餘生活,提升了文化素養,也使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和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溫潤、瀰漫茶香的成都是迷人的,而現在愛學習、愛聽課,對知識充滿渴望的成都人,讓成都變得更加朝氣蓬勃。 (中國文明網)
2105年老敬公益活動記事
2015年1月老敬和某電子科技大學開展環保公益活動2015年2月老敬開展“衣舊情深”閒置衣服回收環保公益活動
2105年3月老敬率隊伍到雷鋒紀念館參觀學習(雷鋒紀念館團委部落格報導)
2015年3月老敬策劃與中國民生銀行蓉國府社區銀行、華宇物業、醫院一起開展免費義診活動近300市民受惠
2015年3月成都晚報對分隊負責人老敬對成都公益講座進行了解並報導
2015年4月老敬參與“情系西藏共建家園”大型義賣義捐活動
開展成都市義工聯合會“衣舊情深”閒置衣服回收環保公益活動
2015年4月義工到成都大熊貓基地參與電子科大附小親子活動
2015年5月老敬對求助的山區國小及其貧困兒童進行實地考察
開展成都市義工聯合會“衣舊情深”閒置衣服回收環保公益活動
2015年6月幫助四名山區貧困兒童助學
開展成都市義工聯合會“衣舊情深”閒置衣服回收環保公益活動
2015年7月老敬和兩名義工運送兩車捐贈物資到成都義工聯倉庫
2015年8月支持電子科大青協參與微公益大賽
2015年9月幫助貧困山區孩子黃某上大學(現已入學)
2015年10月運送三車愛心物資到市義工聯倉庫
2015年11月老敬與成信院展開衣舊情深·衣舊溫暖大型暖冬公益志願服務活動老敬與郵電學院展開愛衣舊·暖冬計畫志願服務活動
2015年12月廢舊、閒置衣服專用回收箱推廣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成都大講堂愛心團隊
收集公益信息資料服務活動幫助宣傳尋找在高新區中和走失的田桂芳老人,並成功找回。
年終公益感恩回饋:免費看【話劇:“解放”】公益活動感恩回饋免費在嬌子音樂廳看《蜀風情韻》音樂會公益活動
24日晚上7點左右,義工老敬和義工馬強在32路公車上救助一阿姨事件。
代表作品《儲德》
《儲德》作者:敬銳
“德”字從彳,有“以德為循”,即遵循、循行之義,後來引申為一種品質。《詩經》中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語,先秦儒家有比德於玉之說。《禮記》中記載,子貢曾發問於孔子:“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孔子正言比德於玉之說:“夫昔者君子比徳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宻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逹,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逹,徳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同樣,除了“於玉比徳”之外,在先秦原始儒家元典中還有很多以山、水比德之語,孔、孟、荀均有以水喻德,先秦儒家之“道”的思想,是儒家道統理論之發端,亦是中華道統思想核心價值之所在。孔、孟、荀比德於水,以水之淵源綿長、奔流不復、潤澤萬物之屬性喻人、事之本源厚重、勇往進取、德政善化之”道”。
德有“八德”,“八德”是道德的具化,是古人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忠、孝、仁、愛、禮、義、和、平,合稱為“八德”。“忠”本義為“忠誠、“忠心”,後引申為“誠實”、“老實”、“做事認真”等義。我們的祖先歷來重視道德文化建設,告誡人們要忠君愛國、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忠心不二。這就是我們民族尊奉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孝”,本義為“孝敬老人、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非常提倡孝敬老人、孝敬長輩,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文化建設;注重孝道,才能“子承父業”;民族要發展,人類的繁衍至關重要,認為老而有子則為孝,老而無子則為不孝。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非常提倡孝敬老人、孝敬長輩、孝順父母,並將“孝”作為人們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而且這種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並逐漸形成“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仁”,我們的祖先特別尊奉聰明之人,也就是特別尊奉那些善於學習,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智者;我們祖先心目中的“仁者”,是指上古“有巢氏”、“三皇五帝”這些有美好品德、有仁愛之心、能造福眾人、能施博愛於天下的上等人,而非殘暴無比、毫無品行、毫無仁愛之心的暴君,只有具備上等品行的上等人,方能稱得上“仁者”,才能稱得上後來孔子特別推崇的仁愛之人;“仁者”是能和睦相處之人,只有人人彼此和睦相處,才能構建和諧仁愛的大同社會,體現了我們祖先以仁為貴的道德思想文化。正因為“仁”字儲存著以上道德文化信息,所以“仁”成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認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者,仁愛也”,非常明確地告訴後人,只要是人,就應該做到好學上進,做到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幫助,否則,你就對不起代表萬物之靈長“人”的稱號,就不配做人。因此,“仁”自古以來成為我們民族人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愛”,“愛”就應該主動獻出自己火熱的心,並且要大膽地付諸行動,才能贏得他人的愛心;“愛”就是主動將自己的憐憫之心送給他人,他人才會送給你憐憫之心;“愛”就是對所從事的工作、對周邊的動植物主動獻出愛心,事業才能有成,環境才會和諧。可見,愛人、愛事、愛物均要主動奉獻愛心,只有人人都主動獻出一份愛,整個世界將變得更加溫暖、更加和諧。因此,“愛”自古以來就成為我們民族做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禮”,我們的祖先最重之禮,莫過於擊鼓奏樂,獻出稀貴之玉,以表誠心結交結盟;自古以來,我們民族接人待物均有嚴格的禮節,講究講究祭神、祭祖之禮;講究禮貌,注重人神之禮、君臣之禮、長幼之禮;講究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總之,禮數備至。不論對人、對神還是對事,均要以禮相待,不可馬虎。這已經成為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習俗。正因為如此,所以“禮”也就自然成為我們民族古今人們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義”,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祭祀之禮儀;古代禮儀有嚴格的要求規範,不能有絲毫馬虎;古代在重大儀式上,非常注重禮儀,講究儀式、儀容、儀表、儀態,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的禮儀之邦,並且禮儀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如祭祀禮儀、迎賓禮儀、著裝禮儀、座次禮儀、飲食禮儀、待客禮儀、輩份禮儀等等,因此,“義”也自然而然成為我們民族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和”,歷來吹奏樂器講究和諧;鳥鳴應和亦講究和諧;調酒也講究和諧。可見,我們的祖先歷來講究和諧,只有人與人、人與自然、國與國、家與家講究和諧,才能構建和諧的世界。因此,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講究以和為貴,“和”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我們民族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平”,我們的祖先歷來就重視平衡,主張人與人的平衡、家與家的平衡、國與國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只有萬事萬物保持平衡,世界才會和諧而不亂;我們的祖先歷來主張“平等”、“公平”,不論對人還是對事都講究“平等”、“公平”,只有平等相待、公平合理,世界才會太平,因此,“平”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們民族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
《禮記·大學》所講“意正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治國,國治然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道德心性修養是人生的第一個階梯,是有價值的人生的第一個平台。中國古代非常重視人的道德,很早就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周易·乾·象》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說天的運行是有規律並且一往無前的,人應效法天,像天那樣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西周時期,隨著由重天道向重人道的轉變,尊德、敬德的思想日益突出。周公在解釋商周之際的社會變革時,認為:夏商所以滅亡,是因為他們不能“敬德保民”而喪失了“天命”,周所以興起,是因為文王能夠“敬德保民”,因而上帝授命於周,令周代商統治四方。因此,周公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的思想,也就是說,掌握人間帝王命運的上天,對任何人都沒有私人的愛好和情感,它只輔助那些有德行的人來統治人民。統治者要想維持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必須具備應有的品德。據此,周公提出對最高統治者要進行道德教育,就是師保之教,他的師保之教貫穿著強烈的敬德保民思想,內容包括個人品德之教,施行德治之教等許多方面。周公還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是任人唯賢,特別提出要用“九德官人”,所謂“九德”,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尚書·皋陶漠》)這些無不反映出周朝對德的高度重視。周公不僅重視對帝王進行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視對庶民百姓進行德行規範教育,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動。可見,從西周開始,我國古代便形成了一種崇德重教的風尚。
孔子在繼承和發揚西周“尊德”傳統的同時,對德的內容和為德的方法加以豐富。孔子把德作為最重要的修身內容,他曾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把學習道德放在學習知識之前。他主張“為政以德”,重德治,輕法治,認為道德高於一切社會活動。他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他所追求的君子和聖人就是道德至高至善的典範。
《周易》也十分重視品德修養方面,《周易》包含尊天道、重人謀的思想觀念,強調人的能動性,貫穿《周易》始終的是人的品德修養與人的智慧能力在具體事物中起著關鍵作用。人的品德修養好,可以逢凶化吉:如《周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在遭遇艱險之時,人能守中持正,襟懷坦蕩,就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在理想人格的塑造方面,《周易》通過《謙》、《比》、《履》《無妄》、《離》等卦提出了君子所應具備的道德修養要求。君子應該努力提高道德素質,主動與賢德之士相親;應該按“禮”來規範行為;處世應該剛正無私,講求事實;應該光明磊落,謙虛柔順。
儲,為積累,積蓄,沉澱之意。儲要慢,一步步,一點點,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國要儲兵,企業要儲信,君子應儲德,作惡的應儲善,人的德行離不開儲。冬藏春播秋收,四時有序。“德”靠正氣,靠修養,靠儲。德不是憑空而來,需要長期積累,需要靜心修養。良好的道德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來源於持之以恆的道德實踐。繩鋸不斷,水滴石穿,鐵棒磨成繡花針,慢慢積累,功到自然成。因此要學會儲,平時多積累,生活中應積極為善、積習為德。形成道德自覺,養成道德習慣,經過長期薰陶、浸漬、涵養,培養人的德性,使禮儀之統的價值理念逐漸內化於人的心靈,並在日積日成的生活中轉化為外在的德行,形成良好的道德風氣。如果生命之魂的德性與智性能夠隨時受到培養,春風化雨,生命之花就會綻放。
儲德,即是修身、正身、誠身、潔身,它是以自身為對象,像加工玉器一樣去琢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無瑕之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其實質就是用社會倫理道德規範進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和道德境界。注重個體自身內在的道德心性修養,並以此確立理想人格。
天府有小室,藏書二千餘冊,志同道合之友常聚於此,談天論地,海闊天空,經濟人文,琴聲和鳴,珠玉之音,樂在其中,心藏丘壑,不異山林,清宵對月;靜以修身,潛龍勿用;應多儲德。源此,故命名為“儲德館”,是為記。
辛卯年夏草於儲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