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母寺經幢

介紹

“聖母寺”俗稱“敬母寺”,據傳該寺是戰國時期晉國重耳逃難至此地時恰逢其母祭日,因此就在此地祭典母親。後人為稱譽重耳身處難境不忘母恩的做法,就在當地建起一座“聖母寺”,又因重耳祭母是出於孝敬之心,所以又俗稱“敬母寺”。該寺具體建寺年代不詳,但自北周至清久盛不衰,民國初寺內殿宇房舍均在,民國30年(公元1941年)奉上令拆除寺廟修建學校,即現在的敬母寺國小。

結構

敬母寺經幢為八楞柱身,現存底座不全,僅存仰蓮盤底座,柱上方有直徑大於柱身的八邊形寶蓋兩層,下層每邊角有浮雕獸面,原寶蓋上有圓形仰蓮兩層,其上立有方形矮柱,可惜已丟失,現在上下兩層寶蓋之間為元代柱頂石,頂部為桃形寶珠。整個經幢通高3.6米,直徑1.3米,面寬0.37米,是陝西省目前發現最大的一通經幢。
經幢上八楞形柱面代表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即“震、巽、離、昆、兌、乾、坎、艮”,八面均刻有楷書陀羅尼經文,字型多不能辨。八面中除“乾”即西北一面的上部刻有“選從政和元年泰陵、蒲城軍杜溫題,十月二日題”外,並隱約可見“重耳”等字,其餘七面上部均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文。在柱身東面下部刻有“大唐奉先縣懷仁卿孜母村宿者郭令代等奉為國王太子下為文武百官群品等建造”“貞元五年歲次己巳八月庚牛六日已亥建”等字。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此經幢的相關信息。
柱身可以說是整個經幢內容的主體部分,但作為底座、柱蓋及頂又在整個經幢的造型中呈現著一種獨特的作用。如果我們多加注意就會發現在很多佛家的器物或造緣上都可以看到有蓮花做裝飾。這是因為蓮花歷來被奉為佛教聖花,是佛教的象徵之一。佛家認為蓮花的根雖長於淤泥之中,莖部卻可以生出美麗的花朵,因而它代表自世俗和不淨之淤泥,超越出自純潔和圓滿,以它來充當諸佛於菩薩的寶座。而經幢的蓮盤底座也具有同樣的意義,在整個經幢的造型中以蓮作裝飾主題,無疑反映出佛教文化對我國造型藝術的影響。我國古代又崇拜生殖器,蓮花始終與妙若天仙的少女相聯繫。印度的紅蓮又象徵女陰,而經幢頂部的桃形球則象徵男性生殖器。整個經幢造型將男女生殖器拼為一體,無疑是對人與生命的闡釋。

歷史意義

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時間歷史上很難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佛教思想對我國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敬母寺經幢為我們研究歷史、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及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提供了寶貴的寶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