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近年來,在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進化論是對國外先進教育理論的介紹和解釋,還是對我國以往教育遺產的整理和挖掘,還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都已取得相當成果。然而,鍺多成果推廣和運用的結果卻無法使人樂觀。
目錄
第一章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章教育學的誕生與發展
第三章教育與社會發展
第四章教育與人的發展
第五章教育與人、社會發展關係的歷史統一
第六章教育目的
……
文摘
第三節 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與人類共始終的永恆的社會現象。它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長,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演進歷程就是人類從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直到走向成年的過程,也是教育自身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
一、關於教育起源的觀點
在教育史上,關於教育起源的問題歷來爭論不休。有的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有的從人類進化的角度出發,有的從人生髮展階段的角度出發,有的從人類交往的角度出發,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較典型的觀點主要有三種:生物起源論、心理起源論、勞動起源論。這三種觀點代表了關於教育起源的不同思潮,也體現了人們對教育起源的不同認識。
(一)生物起源論
法國的社會學家利圖爾諾提出了教育“生物起源論”,認為:“動物尤其是略為高等的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的教育,其效果見諸個體的發展過程。”①他舉例說:
案例6:
在野鴨中間,正是.母鴨帶著一窩雛鴨下水的,開始的時候還特別注意選擇淺水區;也正是母鴨訓練幼鴨捕獲蒼蠅、蚊子和金龜子。母絨鴨則用自己的嘴仔細托著幼鴨,輕巧而又挨個地放到水上;然後,漸漸地把幼鴨引向深水區,教會幼鴨潛水捕魚。幼鴨如果累了,母鴨就鑽入水中馱著幼鴨,小心地送到岸上。
禽類動物界長輩為小輩的示範,其作用之所以更顯著,是因為禽類動物一般都有口頭語言(發展程度有所不同),長輩示範時藉助的口頭警告、鼓勵、責備和呼喚,能夠有力地激勵小輩天生的模仿傾向。但在某些禽類動物中,這種語言本身也是被教會的。
作者簡介
王枬,女,1960年1月生,遼寧瀋陽人,漢族,博士,教授,兼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博士生導師。2007年起任廣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原理”和“教師發展研究”。至2008年底已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及教材15部(其中獨著3部,合著12部),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課題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2項,自治區教育科學重點課題3項,參與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及教育部人文基地課題等5項。獲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合作),二等獎2項(獨著及合著各1項),三等獎3項(獨著1項合著2項);獲廣西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1997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授予的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三等獎 ”,1998年獲廣西“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7年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2009年獲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廣西高校傑出科技人才稱號。現兼任教育部2006-2010年高職高專文化教育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理事,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後記
本書是1997年立項的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點教材。立項之後,一直因為忙而未能成書付梓,實在慚愧。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人都忙,忙改革開放,忙生存發展,忙WTO,忙SCI,忙著書立說,忙出國留學,忙高新技術開發區,忙生態農業科技園,忙辦公司炒股票,忙做作業應考試。忙得充實,忙得滋潤。本人這幾年也忙,忙著當華威先生,當“照”先生,照章辦事,照本宣科;忙著去參加今天剛剛形成決議,明天又要重新討論的會議;忙著去奔赴上頓是為了“事業發展”,下頓是為了“學術交流”的宴席;常常要製作內容相似的報告,時時要推行形式呆板的措施。然開會僅傷神,赴宴只傷胃,作報告可以簡短,推措施可以變通,忙則忙矣,卻不難。只是那笑臉背後隱藏的深意,誇獎之中包含的玄機,針尖大的是非可以成為撬動地球的支點,無蹤跡的幻影可以製作生動逼真的圖像,如歐陽先生聞秋聲而細究之,童子卻日:“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真是風聲起處尋無跡,尷尬人遇尷尬事。煩也!難也!
更有甚者,身居嶽麓山下,聽不到蟲的鳴唱,看不到鳥的嬉戲;近處湘江河畔,聞不到清風拂面,看不到月映大江;就職於高等學府,每每錯過莘莘學子的琅琅書聲,儒人雅士的高談闊論;行走於百草園中,常常遺忘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好友雖日日見面,卻少有閒敲棋子、暢訴心曲的雅興;妻兒雖朝夕相處,實難得紅袖添香、窗下課子的樂趣。靈氣漸少,俗氣日增。雖然能隨遇而安,也不免抱膝長嘆:“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序言
本書是我們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編寫的一本教學用書。它與心理學、各學科教學論、教育實習共同完成對學習者教育科學素養的培育和訓練任務。相對於學科教學論和教育實習,本書具有基礎理論性質,目的在於闡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因此名之日《教育原理》。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高師教育學在一大批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迅速恢復並逐步發展,很快奠定了其體現師範特色、培養合格教師的重要地位。但隨著社會發展的加速,我國的生產、科技、教育和社會生活對新時期教師的教育科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師教育學為適應這些變化,不斷有新的改革,這之中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有值得自豪的一面,也有令人尷尬之處,其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深認識還是增強技藝
新時期一開始,各高師院校在經過了一場“專業性”與“師範性”的討論之後,加深了對教育科學學科在高師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的認識,要求高師學生加深對教育地位的認識,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規律的掌握,增強對教育工作自覺性的思考。這對於教育理論的深化和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教育實踐的深入,人們對教育質量的關注愈來愈多,對教師整體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對高師教育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首先表現為人們對教育學的性質和任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