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第二部

教父第二部

《教父第二部》講述第二代教父麥克·克里昂的奮鬥史,同時在故事中穿插對第一代教父維托·克里昂的回憶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
主演:阿爾·帕西諾AlPacino,羅伯特·德尼羅RobertDeNiro,羅伯特·杜瓦爾RobertDuvall
類型:劇情/犯罪
片長:200分鐘
級別:美國R級
上映日期:1974年12月20日(美國)
獲獎:197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音樂,最佳男配,最佳藝術裝飾

劇情簡介

本片既是第一集的前傳,也是續集。一方面,年輕的維托(羅伯特·德尼羅 飾)展現出前輩教父的創業史,另一方面,麥可(阿爾·帕西諾 飾)作為新一代將黑手党家族現代化,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兩代教父的事業、家庭生活。

影片本主要講述第二代教父麥可·柯里昂(阿爾·帕西諾 飾)的奮鬥歷程,同時回憶了第一代教父維托·柯里昂(羅伯特·德尼羅 飾)創業的艱辛。麥可為兒子托尼舉行聖餐儀式和慶祝活動的當夜,麥可在家中遭到襲擊,兇手被人滅口,面臨接管家族事業以來的重重危機,麥可回憶起了父親維多·柯里昂年輕時在美國的創業歷程。麥可一邊調查襲擊的真相,一邊繼續開展賭博、酒店等生意,和另一個黑幫人物羅斯鬥智鬥勇,不斷擴大勢力。終於,麥可的不法行為引起了政府的關注,麥可受到一系列的指控;同時,麥可的家庭也遇到了危機,夫妻感情瀕臨破裂;而最讓麥克痛心的,卻是家族中,親人的背叛。和第一代教父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比起來,麥可無疑很失敗。麥可怎么樣面對事業、家庭的雙重危機?為什麼兩代教父會有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讓我們自己在影片中尋找答案。

電影劇情

在西西里,少年時代的維托為報父仇(羅伯特·德尼羅 飾),襲擊了當地黑手黨首領唐·喬奇。在母親的掩護下,維托得以逃脫,並來到了美國。這已經是1901年的事了,第二代教父麥可·柯里昂(阿爾·帕西諾 飾)回憶起父親的青年時代,不由得深深感到了創業的艱辛。邁克和妻子凱(黛安·基頓 飾)為兒子托尼舉行了聖餐儀式和慶祝活動。但就在當夜,麥可遭到了襲擊,凱受了傷。面對接管家族後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麥可又回憶起了父親唐·維托到美國後的“奮鬥”歷程。
麥可一步步進行著復仇。同時他也在不斷拓展家族的勢力。通過與吉爾參議員勾心鬥角的明爭暗鬥,麥可終於又控制住了一家大飯店,並開展了賭博生意。就在麥可擴大家族的勢力時,一名叫羅斯(李·斯特拉斯伯格 飾演)的黑道人物又闖了進來,企圖占領麥可的地盤。雙方在暗地裡展開了較量。麥可不滿足於在國內已有的勢力,他的手又伸到了古巴。然而革命的爆發卻使他的計畫受到了嚴重的挫折。
羅斯收買了麥可的哥哥弗雷多(約翰·凱澤爾 飾)為他提供情報,企圖暗殺麥可。但麥可也已對羅斯採取了暗殺行動。麥可含淚處置了弗雷多,卻不禁回憶起當年父子兄弟間其樂融融的情景。麥可的不法行為終究為他招來了麻煩。政府展開了對他的調查。麥可受到了一系列的指控。然而藉助權術,麥可又一次轉危為安,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麥可成功地對付了政府的調查,但他的妻子凱卻再也受不了這種充滿了暴力、暗殺和罪惡的生活。她去做了人工流產,含淚離開了麥可。親人的離去和兄長的背叛使麥可深受打擊。金錢和權勢並未給麥可帶來幸福。他孤獨地坐在湖邊的住宅外,茫然地望著遠方……

演職員表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 飾麥可(Don Michael Corleone)

柯里昂家族的新任首領,第二任黑手黨“教父”。邁克繼承了他父親維托沉著、冷靜、精明、堅強的性格,從而帶領家族走向輝煌,但他與父親為人處世的風格截然不同。維托依靠幫助弱小者而贏得尊重,邁克則認為父親的做法有點過時。也許邁克比維托更有黑社會頭腦,但在庭生活遠不如維托幸福。

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 飾維托(Vito Corleone)

第一任“教父”,在首部曲中的老年版由馬龍·白蘭度飾演。少年時代生活在西西里,父兄皆為當地黑手黨首領所殺,後逃到美國經歷艱辛建立起柯里昂家族的黑手黨帝國。為人紳士,不輕易發怒,卻自有懾人的威嚴,令人不敢正視。

約翰·凱澤爾(John Cazale) 飾弗雷多(Fredo Corleone)

老教父的二兒子,邁克的哥哥,為人性格懦弱、沉迷女色,不受重視。

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 飾湯姆·哈根(Tom Hagen)

老教父收養的孤兒,與邁克情同手足,擔任柯里昂擔任顧問的角色,為人冷靜理智。

黛安·基頓(Diane Keaton) 飾凱·亞當斯(Kay Corleone)

邁克的大學同學,後來成為他的妻子。她相當於整個柯里昂家族中的“外來者”。

幕後解密

關於《教父2》你應該知道的18件事

《教父2》被認為是影史上第一部以首部曲片名加上數字"2"命名的電影。但事實上,一部英國的電影(《Quatermass 2》)在1957年就這樣幹了。

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是唯一扮演同一角色分別獲得奧斯卡獎的兩位演員。白蘭度在教父第一集中獲得最佳演員獎,德尼羅因為該片獲得最佳配角獎。他們都是扮演維托·柯里尼。

馬龍·白蘭度本來被認為是在影片結尾閃回部分最主要的客串演員,但鑒於派拉蒙在拍攝教父第一集中對待他的方式,他拒絕了哪怕只有一天的拍攝請求。

科波拉原本只計畫擔任本片的製片人,他推薦馬丁·斯科塞斯接手導演,但是製片人反對。最終在科波拉提出的一些條件得到應允之後,他答應執導本片。

在最初的一些閃回場景中,男演員們的褲子都是拉練式的。有一個作曲者指出在那個時候拉練還沒有發明,於是這些場景必須重新拍攝,換成了紐扣式的褲子。

羅伯特·德尼羅曾經在教父第一集中試鏡並且扮演了一個小角色。當科波拉在為該片尋找演員時,他看了電影《窮街陋巷》,於是最終知道了德尼羅應該在這部電影裡當主演。

詹姆斯·坎要求他在片尾閃回部分扮演桑尼·克里尼,獲得的報酬應該和他在第一部電影中的一樣。結果他如願以償了。

李·斯特拉斯伯格在出演本片之前已經隱退多年。但是阿爾·帕西諾同科波拉的父親卡米恩·科波拉說服了他再次出山。

海曼·羅斯是以真實的猶太黑幫分子梅耶·蘭斯基(Meyer Lansky)為原型,他是猶太幫的教父。影片上映之後,他打電話給斯特拉斯伯格,“你為何不把我演得更值得同情一些?畢竟我現在當上祖父了。”

片中出現的音樂劇《Senza Mamma》是一部創作於20世紀早期的真實作品,而作曲者是導演科波拉的祖父Francesco Pennino。

李·斯特拉斯伯格在拍攝期間染上疾病,因此劇本做出修改,將海曼的角色改成了一個虛弱的老人。

德尼羅台詞基本為義大利西西里語。直到2010年,除他外憑非英語角色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只有五人,分別是索菲亞羅蘭、羅貝托貝尼尼、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瑪麗昂歌迪亞以及克里斯托弗瓦爾茨。

普佐與科波拉就邁克是否應該殺死弗雷多存在很大爭議。科波拉最終同意這樣做,但條件是邁克必須等到他母親過世之後才能這樣做。

科波拉原本計畫在最後一幕拍攝邁克與他十八歲的兒子安東尼的鏡頭(安東尼告訴邁克,他不打算繼承父業)。然而當天拍攝時間過晚光線過暗,這一幕沒有拍成。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拒絕了擔任本片攝影師的邀請,因為他當時這部續集不可能超過第一集。

當維托從埃利斯島(Ellis Island)入境美國的時候,他的身上被標記了一個“X”字母。事實上,這在當時被用來表示某人“精神不正常”。

維托的生日是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紀念日)。桑尼在片中咒罵“小日本”,他們在他父親生日那天轟炸了夏威夷。

本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續集電影。

台詞金句

我父親在這間屋子裡教會我很多東西。他教會我,要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邁克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憎恨你的對手,因為這會讓你喪失理智。——邁克

如果人生中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如果古往今來的歷史只教會我們一件事,那就是你可以殺掉任何一個人。——邁克

我並非覺得有必要把所有人趕盡殺絕。僅僅是我的敵人而已。——邁克

邁克,我們比美國鋼鐵公司還牛。——羅斯

獲獎記錄

本片共獲獎7次,提名15次。

奧斯卡金像獎(1975;第47屆)

獲獎 6次,提名 5次。

獲獎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加里·弗雷德里克森 Gray Frederickson

弗雷德·魯斯 Fred Roos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馬里奧·普佐 Mario Puzo

·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 迪安·塔沃拉里斯 Dean Tavoularis

Angelo P. Graham

George R. Nelson

·奧斯卡獎-最佳配樂(劇情類) 尼諾·羅塔 Nino Rota

卡邁恩·科波拉 Carmine Coppola

提名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麥可V·加佐 Michael V. Gazzo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李·斯特拉斯伯格 Lee Strasberg

·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塔莉婭·夏爾 Talia Shire

·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 Theadora Van Runkle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1976;第29屆)

獲獎 1次,提名 3次。

獲獎

·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提名

·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 尼諾·羅塔 Nino Rota

·電影獎-最佳電影剪輯 Barry MalkinRichard MarksPeter Zinner

·電影獎-最有前途新人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美國金球獎(1975;第32屆)

提名6次。

提名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電影類-最佳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電影類-最佳編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馬里奧·普佐 Mario Puzo

·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尼諾·羅塔 Nino Rota

·電影類-最佳男新人 李·斯特拉斯伯格 Lee Strasberg

北京國際電影節(2015;第5屆)

提名1次。

提名

·展映單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