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求賜胯下之辱事件

教授求賜胯下之辱事件

2015年5月11日晚7點30左右,在武漢理工大學的一門“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的選修課上,副教授張能立為讓同學感受到否定權威的精神,趴在前門口,讓同學們從身上跨過去。

事件背景

從古至今,中國人幾乎都很難接受被人跨過身體的行為。這種“胯下之辱”,被認為是奇恥大辱。然而,前天晚上,武漢理工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卻自己主動趴在教室前門,要求學生“凌辱”他。老師的舉動震驚了在場的150餘名大學生。在這位教授的一再鼓勵下,100多名學生跨過了老師的身體。此舉是何用意?這位副教授解釋:跨過老師,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於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

事件經過

11日晚上7點30分左右,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教學區新1棟310教室。一場名為“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的選修課即將結束。講課的老師是該校計算機科技學院的副教授張能立。讓所有在場的150餘名學生驚訝的是,51歲的張能立在結束這一課時,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走到教室前門,趴在地上,然後說:同學們,請從我身上跨過去吧。

雖然在講課中,有了一些鋪墊,但面對一位51歲的長者、老師,在場的90後大學生們還是不敢,也不忍心去這么做。

現場,大學生們報以熱烈掌聲,並對著趴在地上的張教授猛拍照片,但就是沒人敢行動。一些膽怯的學生甚至選擇從後門逃跑,還有部分學生選擇觀望。

見學生們猶豫,張能立趴在地上喊:“趕緊跨過去!同學們,拿出你的勇氣來,跨過去!”

四五名同學開始嘗試,之後,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大概幾分鐘的時間,超過100名學生“凌辱”了張能立。被“凌辱”的張能立,趴在地上欣慰地笑了。

事件原因

張教授想傳遞一種什麼精神呢?一名選修“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這門課的學生小俊。他說,這門課每周講一次,連續講了11周。11節課,他全部都聽了。張教授在這一選修課上,從各個層面,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思維差異,闡述了一種思維精神,那就是敢於否定權威,敢於打破中國幾千年來的“怕人”的思維定勢。

當晚教授趴下前,他說,要用這種方式,讓學生們記住這堂課,反思生活、學習中,臣服權貴,不敢突破權威的錯誤行為。

小俊說,張教授年過五旬,趴在地板上,這樣的教學方式聞所未聞,確實“蠻拼”的,學生們都明白老師的用心。在該校門戶新聞網上,有學生這樣說道:對於這件事,請不要抱以玩笑的心態。很榮幸,理工大能有這樣有個性、獨立思維、敢於表現、渾身正能量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不但沒有因學生的‘凌辱’而丟了尊嚴,反而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和讚賞。”理工大學生小陳這樣評論。

昨天下午,張教授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說:當天這個舉動不是隨性而起,而是在兩個月前就設計好了的一個教學環節。這樣做,就是想用一種行為藝術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一種精神:一種崇尚真理、敢於用真理否定權威的精神。否定權威,先從否定老師開始。讓我做他們第一個敢於否定的人,我很樂意。

張能立進一步解釋:中國文化里,有一種“怕人”的文化,始終束縛著我們的思維自由,即使對方錯誤很明顯,也不願意頂撞。於是,在面對老師講課時,中國學生常鴉雀無聲,而歐美學生卻能提出令老師震驚的想法。在面對領導講話時,中國民眾是洗耳恭聽,而歐美民眾則是情緒激昂,聽到有違真理的話,甚至用雞蛋、用鞋子襲擊講話的領導人。

“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創新,就要先突破‘怕人’的思維,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不畏強權,這樣,科學才能進步。”張能立說,他希望自己的學生做敢“向歐巴馬扔雞蛋”的人。當然扔雞蛋不是為了侮辱別人,而是為了捍衛真理。

事件影響

此事一發生,引起網友熱議。

教授求賜胯下之辱,能否否定權威?

順濤:把中國的尊重理解為“怕人”,這已經是很偏激的認識,還要用行為藝術來“打破”,這又是譁眾取寵的舉動。我倒是懷疑,這位教授的師德何在,人格操守何在,是不是居心不良。此舉打破不了“怕人”的思維,打破的是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打破的是中國人對知識和真理的尊敬。中國現在缺乏的不是打破權威的勇氣,恰恰缺乏的是對權威的尊重和對知識的敬畏。

紫貝殼:教育出敢于堅持科學真理,挑戰權威的新一代,需要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做深層次探索和改革,需要我們的整個社會體系做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改革。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有責任、敢擔當,正直善良,勇於探索,熱愛創新……教育這樣的人才,這是一項巨大的綜合工程,需要從高層到基層,不懈探索,共同努力。當然,張教授的個人努力也在其中,我們要感謝他的這種可貴精神,但這樣還遠遠不夠。

江金明:教育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涓涓細流、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更能對學生做人做事產生深遠的影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更肩負著培育合格公民、傳播先進思想的任務,從這一層面來說,張老師以這種驚世駭俗的手法來達到教育目的也無可厚非;但千百年來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更需要我們來傳承和維繫,因為我們相信,有尊嚴的教師才能教出有尊嚴的學生。

求賜“胯下之辱”,教授難成“韓信”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韓信的評價。然而,韓信卻有聞名於世的“胯下之辱”:韓信年輕時文質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個惡少見韓信軟弱可欺,就糾集一幫人圍攻他,讓他求饒必須從惡少胯下鑽過,韓信見寡不敵眾就只好忍一時之氣,從惡少胯下爬過。後來,韓信將“胯下之辱”轉化為謀略,成為一個大謀略家,幫助劉邦成就大業。

張能立趴在地上求學生賜“胯下之辱”,美其名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不畏強權。實質上大家都知道,張能立難成“韓信”,因為這是教育觀念和方法的跑偏。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不是獨出心裁、標新立異,而是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採取合適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張能立求賜“胯下之辱”,如果面對的是幼稚園小朋友或小學生,或許學生們會非常配合、欣然而為;但張能立面對的是大學生,如果不是張能立趴在地上喊“趕緊跨過去!同學們,拿出你的勇氣來,跨過去”,如果不是學生有求於張能立,估計很多學生不會“凌辱”張能立,張能立的“天馬行空”只能流產。不是嗎?即使張能立喊了,與其說是喊,不如說是命令,也只有100名學生“遵命”,還有50多名學生是從後門逃跑的。

大學是培養獨立思想、獨立個性、獨立人格的地方,但絕不是大學教授不走正道、專門劍走偏鋒的舞台。張能立求賜“胯下之辱”,這本身就沒有創新的成分,這是實實在在的“小兒科”,又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高校,總有一些教師不是腳踏實地搞教學,而是另闢蹊徑想出名,搞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名堂,不但對學生無益,對老師和學校無益,對大學教育和中國教育更是一種傷害。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求學生賜“胯下之辱”,你覺得沒丟尊嚴,本班一些學生也覺得你沒丟尊嚴反而點讚,但我覺得,你不僅丟掉了個人尊嚴,還丟掉了高校和中國教育的尊嚴。如此教授又怎能成為“將兵多多益善”的“韓信”,恐怕早就該走下神聖的教學講台了!

儘管網上不乏質疑,有的甚至叱罵老師為“變態”,筆者倒以為不妨給點寬容、多點思索、少點拍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