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服

救生服

救生服(survival suit)是一種新型的救生用具,是一種能減少落水人員體熱損失的保護服。用自然保溫材料製成的救生服能提供足夠的熱保護,使穿著者在水溫為0~2℃的平靜流通水中歷時6 h後,體溫降低不超過2℃。用非自然保溫材料製成的救生服應連同保暖衣服一起穿著。它也能提供相當的熱保護,使穿著者在水溫為5℃的平靜流通水中,歷時1 h後,體溫降低不超過1℃。救生服能使穿著者的雙手也受到保護,使其在5℃的水中,浸泡1h後仍能拿起鉛筆寫字。

救生服簡介

救生服由於具有保溫作用,亦稱“保溫救生服”,保溫救生服(insulated immersion suit)是指能減小穿著者在水中體熱損失的保護物。在國外,一般稱之為抗浸服或抗暴露服。

保溫救生服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可以使穿著者在低溫水中較長時間等待救援,增加了獲救機會,所以已於1986年7月1日生效的《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約83修正案》將強制推行這種新型保溫用具。按其規定:1986年7月1日以後建造的船舶應按83修正案配備保溫救生服:1986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應不遲於1991年7月1日配備保溫救生服與保溫用具。每艘開敞式救生艇至少需要配備三件保溫救生服。

結構

圖1 圖1

保溫救生服一般都採用發泡氯丁橡膠製成上衣與褲子連在一起的“連身式”服裝。該衣胸前配有水密拉鏈,便於穿著者迅速使用。

保溫救生服所採用的發泡膠布的厚度一般為5mm。由於橡膠層內有無數細小的封閉微孔,孔內放許多靜止的空氣,而這些靜止的空氣正是最好的保溫材料,所以保溫救生服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其結構如圖1所示。

為了使穿著者能執行一定的工作任務,它配備了連衣手套和帶有防滑裝置的連褲靴鞋;為防止空氣在救生服內流動散失熱量,在救生服褲腿兩側加裝了限流拉鏈;為便於直升飛機救助,在救生服前面設有一個帶有彈簧開關的起吊環。此外,救生服也應符合救生衣的基本要求並配備相應的屬具。在正常情況下,人員在無人幫助時可以在2min內完成拆包、穿好救生服的過程;可以爬下長度至少為5m的垂直梯子.而且穿著者也可在水中游泳,登上救生艇、筏。

性能

(1)穿著者在水溫為0~2℃的平靜水流中,歷時6h,其體溫下降不超過2℃。

(2)浸入5℃的水中1h後,仍能拿起鉛筆寫字。

使用方法

我國生產的保溫救生服一般分為大、小兩種規格(以身高1.75m為界)。使用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高選擇合適的救生服。同時,必須認真檢查救生服是否完好,拉鏈是否損壞,符合要求的才能使用。

(1)穿著前先打開水密拉鏈,鬆開腰帶,放鬆腿部限流拉鏈。

(2)先穿入兩腳,再穿雙手,然後戴上帽子,使面部密封圈與臉部接觸完整,再縛緊腰帶,拉上水密拉鏈。

(3)收緊腿部限流拉鏈,拉緊袖口鬆緊帶,再拉上擋浪片,最後抽緊腦後的帶子,使面部密封圈繃緊。

脫險後,可以按上述相反的順序卸裝。

維護與保養

(1)避免接觸酸鹼或其它有害物質;

(2)拉鏈部位用蠟或無酸鹼性油脂塗抹,保持拉鏈拉舌移動時輕便靈活。

(3)穿著使用後用淡水沖洗乾淨,掛於陰涼、乾燥地方,避免高溫或紫外線輻射。乾後應疊好放回原處。

(4)如織物表面破損,應取來備用布,用聚氨脂膠液粘上。

船上的救生用保溫設備除了保溫救生服外.還有一類供救生艇、筏上乘員保溫用的保溫用具。比較常見的主要是保溫袋。它是用聚脂酯鍍鋁薄膜與膠漿粘接而成袋形。由於它面膜上鍍有鋁層,可以將人體散失的熱量再反射回來,防止或減少熱量散失到保溫袋外面。另外,這層鋁膜還可以用作雷達反射器,便於海上搜尋和救助。所以,保溫袋在船上使用得比較普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