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
1、指故鄉;家鄉。
南朝 梁 江淹《別賦》:“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
《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臣得重賞,由如衣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國,還於故里,豈不是大王慈恩?”
白居易《小閣閒坐》詩:“二疏返故里,四老歸舊山。”
宋 陳師道《次韻蘇公題歐陽叔弼息齋》:“行者歸故里,居者愛吾廬。”
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憲副》:“公(袁可立子袁樞)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呵,我所熟悉的山區--我們英雄的故里。”
2、《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國人十大常犯語文差錯之一就是“故里”,地方宣傳中經常誤用。現在一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常號稱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該名人曾在當地生活居住,為爭奪名人“故里”稱號甚至相互對簿公堂。其實,“故里”指的是故鄉、家鄉。住過的地方應稱“故地”,住過的居室應稱“故居”,都與“故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