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衛星

放衛星

放衛星,指的是從1958年開始的、在“大躍進”中的、一場急於求成的社會主義建設悲情運動。在“大躍進”中各地浮誇風盛行,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這些上報虛假“小麥衛星”、“水稻衛星”、“包穀衛星”、“烤菸衛星”等在各行各業中發生的類似行為被統一稱為“放衛星”。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報》報導,天津市的東郊區新立村水稻試驗田,畝產12萬斤,並稱在田間的稻穀上可以坐人,讓民眾參觀。經過《人民日報》等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政府組織的現場觀摩,各地民眾歡欣鼓舞的效仿,在隨後各地掀起了陸續放出小麥畝產衛星的高潮,虛報數字逐漸增大,例如:8月13日,新華社報導了湖北省麻城縣溪建園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的事跡,該社早稻畝產達到了36900斤。

背景

開始

放衛星放衛星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在當時美蘇開始爭霸,為了和美國對抗,蘇聯大力開動宣傳機器,宣傳這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表現。毛澤東一方面高興,一方面焦急,焦急的是中國也要展現咱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呀!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其實就是急於求成的一場不幸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在大躍進中,浮誇風盛行,各地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比如,在廣西的一個生產隊就把畝產水稻吹到了一兩萬斤。《人民日報》稱之為“放衛星”。得到《人民日報》的肯定後,各地的吹牛比賽達到了高潮。後來,“放衛星”就專指那些不切實際、吹牛、誇大聲勢的行為。

懷疑

報紙報紙

到1958年7月份,從農業戰線傳來喜訊,各媒體先後刊登湖北省長風農業生產合作社,早稻畝產15361斤,放了一個大“衛星”。隨即農業部公布夏糧產量同比增長69 %,總產量比美國還多出40億斤。畝產萬斤糧的訊息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都在議論紛紛,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錯了聽錯了?

發展

衛星滿雲霄,一個卻比一個高 朱宣鹹作衛星滿雲霄,一個卻比一個高 朱宣鹹作

榜樣既出,各地紛紛效仿。之後,各地區抓農業的領導幹部,親自抓“試驗田”。到了秋收

季節,畝產萬斤糧的報導,便接踵而來,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畝產不僅能夠產萬斤糧,而且還能夠產十萬斤糧。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報》報導,天津市的東郊區新立村水稻試驗田,畝產12萬斤,並稱在田間的稻穀上可以坐人,讓民眾參觀。到了10月8日和10日兩天,《天津日報》又分別報導天津市雙林農場“試驗田”,畝產稻穀126339斤的特大訊息,一時轟動全國,可稱得起畝產之最了,真可謂壓倒群雄獨領風騷了。新立村的“試驗田”,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過,既然是領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國也就名聲大噪了。

新立村地處天津市的東郊區,市內各單位便紛紛組織人員前去學習,我也隨同單位人員前往參觀。到了田間,看到在一畝地中,稻子一棵挨著一棵,不見空隙,如同一個大稻子垛。看後便問帶領我們參觀的人員(非農民),這些稻子是如何種植的?怎樣管理的?經介紹是採用密植的辦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風機向裡邊通風,晚上要有燈光照射。當我們參觀後,大家還是有很多疑慮,在當時也就不便多問了。

高潮

放衛星放衛星

農業戰線上的高產“衛星”不斷升天,豐收的喜訊不斷傳來,對工業戰線也是個很大的促進。為了學習農業經驗,於1958年10月份,由天津市共青團委員會組織青年幹部,去河北省保定市參觀農業豐收展覽會,我有幸隨團參觀。到了保定後,白天看展覽,晚上搞座談。看

展覽的過程中,我都進行了全面的記錄,因為當時沒有什麼宣傳材料,只有靠個人的筆記。在保定市期間,我們還到徐水縣參觀。因為徐水縣在“大躍進”的過程中,曾經放了一畝地產山藥120萬斤、小麥12萬斤、皮棉5000斤、全縣糧食畝產2000斤等高產“衛星”。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8月4日到徐水縣視察時,縣委書記張國忠親自向毛主席匯報的,毛主席聽後大加讚許。從此,徐水縣這個名字響遍全國,一時成為“大躍進”的明星,各地的黨政領導幹部紛紛來到此處學習取經。當我們進入縣城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標語口號,什麼“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因為各地來到此處參觀者眾多,我們也只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看一遍,無暇問及更多情況。幾天的參觀學習,團市委要求每個人都寫一份觀後感想,並向單位黨委匯報參觀情況。當我向黨委匯報後,黨委書記非常重視,讓我把參觀學習的情況,向全體職工進行介紹。因此,就根據職工的不同班次,分別在大會上介紹參觀學習情況。民眾聽後,確實受到很大鼓舞。會後,有的民眾紛紛詢問具體情況,還提出許多疑問,我只好按照參觀的情況向民眾解答。

概要

情況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報》登載了“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105斤”的浮誇報導,並將之稱為“放出第一顆畝產衛星”。官方之所以選擇了“衛星”這個詞,是因為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衛星”成為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榮耀,是“高精尖”的象徵,是那個時代的“熱詞”。

經過《人民日報》等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政府組織的現場觀摩,各地民眾歡欣鼓舞的效仿,在隨後各地掀起了陸續放出小麥畝產衛星的高潮,虛報數字逐漸增大,例如:8月13日,新華社報導了湖北省麻城縣溪建園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的事跡,該社早稻畝產達到了36900斤。隨後,各大廣播、報紙、雜誌的相關報導宣傳也進入了新的高潮,截至放衛星的尾聲階段9月25日左右,小麥畝產最高數是青海柴達木盆地賽什克農場第一生產隊的8586斤,稻穀畝產最高數為廣西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130435斤。

批評

語言學家認為,詞語像礦產一樣,會因為過度的使用而被淘空。恰因如此,“放衛星”很快因為其自身的臭名昭著,而被官方和民間雙雙棄用。幾十年後,“放衛星”已經作為一個垃圾辭彙徹底被漢語遺棄。人們在形容類似情況時,重新選擇了“扯淡”、“吹牛”這些生氣勃勃的辭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