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紙鳶

放紙鳶

放紙鳶,是漢語辭彙,出自《朝野僉載》,解釋為巧糊彩畫飛蹁躚。在中國南方一帶,放風箏,稱為放紙鳶。

放紙鳶,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巧糊彩畫飛蹁躚,乘風起舞綠楊天。影馳碧空飄雙帶,又送紅燈到上邊。《朝野僉載》:『魯般者,嘗作木鳶乘之而飛。』元代詩人謝宗可《紙鳶》:『畫裡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躚。影馳空碧搖雙帶,聲遏行雲鼓一弦。避雨飛來芳草地,乘風游遍綠楊天。黃昏人倚樓頭望,添個紅燈到上邊。』清代詩人描寫放風箏:『槐榆舒綠柳含青,陣陣東風拂面生。最是兒童行樂事,置身檐瓦放風箏。』『春衣稱體近清明,風急鷂鞭處處鳴。忽聽兒童齊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箏。』北京稱風箏為『鷂子』;縛竹笛於風箏背上,因風播響,稱為『鷂鞭』。據說初春的風,由下往上刮,過清明風則不穩;故易吹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