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是由Bridge Films公司製作於1966年12月18日上映的一部驚悚片。該片由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執導,瓦妮莎·雷德格瑞夫、莎拉·米爾斯、戴維·海明斯、周采芹為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攝影師托馬斯在倫敦的—家公園,偷拍了一組關於情人約會的照片的故事。

劇情簡介

放大劇照 放大劇照

攝影師托馬斯在倫敦的—家公園,偷拍了一組關於情人約會的照片。後來,照片上的那位女子拚命地想要得到這些底片,引起托馬斯的懷疑。托馬斯把照片不斷放大,最後相信自己在照片上看到了—具屍體和—個拿著槍的人,他似乎發現了—起謀殺的現場證據。托馬斯試圖根據照片上那些含糊不清的證據來揭露這樁謀殺案,但是毫無結果。這時,他的工作間遭到洗劫,照片也不翼而飛。托馬斯原來堅信技術發明,如照相術能夠使他獲得和征服現實,因而沉迷其中。後來他終於發現現實與關於它的複製品,以及人們對後者所產生的幻覺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結尾時,學生們表演—場想像的網球比賽,托馬斯產生了某種啟示作用。對於那些表演者,那個想像中的網球當然是“真”的,正如那些作為證據的照片上的形象對於托馬斯而言很可能只—種幻想—樣。學生們的表演成為托馬斯的思想發生變化的—個象徵,托馬斯此時已不再企圖區別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他想像網球正出了界,把它拾起來扔還給學生們。托馬斯在拾起想像中的球時,並沒有放下他的照相機,對他來說,現實與關於它的複製品以及人們的幻想之間的界限毋寧說是並不存在的。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Jane
莎拉·米爾斯Patricia
戴維·海明斯Thomas
簡·伯金The Blonde
吉蓮·希爾斯The Brunette
彼德·鮑勒斯Ron
周采芹Thomas' receptionist
Veruschka von Lehn..Verushka

職員表

製作人卡羅·龐蒂Carlo Ponti、Pierre Rouve
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副導演(助理)Claude Watson、Antal Kovacs
編劇Julio Cortázar、托尼·諾格拉、Edward Bond、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Antonioni
攝影Carlo Di Palma
配樂Herbie Hancock
剪輯Frank Clarke
選角導演Irene Howard
美術設計阿什頓·戈頓
服裝設計Jocelyn Rickards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演員jane
與她男朋友在公園親熱的時候,被攝影師托馬斯拍照,她非常不高興,並想不惜一些代價的來向攝影師要求拿回照片,甚至是獻身;然而攝影師並沒有給理她,似乎底片將泄漏什麼秘密。攝影師懷疑之下放大了照片,並且相信自己發現了一次謀殺與向他索要照片的人有關,因此沒有返還她的親密照片,之後卻發生一系列奇怪的事。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Thomas 演員戴維·海明斯
故事的主角托馬斯(戴維·海明斯)是一個年輕富有而且任性,而且玩世不恭的攝影師,他開了自己工作並有五名模特。他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符號。其中一天,托馬斯在公園散步,對著一對快樂的情侶拍了幾張照片,再那女不惜一切代價索回的時候,他猜測是否有什麼秘密,直接猜測了發現了一宗謀殺案。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莎拉·米爾斯 演員Patricia
作為在網球的表演者,在進行一場虛擬的網球比賽,在比賽前,攝影師還幻想著發現了一次謀殺,而簡即是這次神秘謀殺的關鍵人物。然而她卻正好給在迷茫疑惑托馬斯的思想發生變化的—個象徵,托馬斯此時已不再企圖區別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吉蓮·希爾斯 演員The Brunette
作為一名模特,在來托馬斯工作室來面試,無不是對托馬斯的崇拜以及其工作室和托馬是的跑車的熱愛。托馬斯此時就已經展現出了絕對的權力。她更是為了取得托馬斯的關注不惜出賣肉體。然而托馬斯更是不屑。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年份獎項屆次獲獎對象是否獲獎
1967年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第39屆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提名
196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第39屆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提名
1967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0屆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獲獎
1967年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英語外國片第24屆《放大》
提名
1968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攝影(彩色)第21屆Carlo Di Palma提名
1968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藝術指導(彩色片)第21屆阿什頓·戈頓提名
1968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第21屆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提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
年份
國家
Bridge Films1966年美國

發行公司

公司名年份國家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2004年美國
米高梅1966年美國
laserdisc
美國
Argentina Video Home2004年阿根廷
Warner Home Video2004年英國
MFA Filmdistribution
德國
Metro-Goldwyn-Mayer1966年英國
MGM/UA Home Video1986年英國
Warner Home Vídeo2004年巴西
Vídeo Arte
巴西
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捷克
Premier Sound Films
英國
Premier Productions1966年
美國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發行公司參考資料來源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1966年12月18日
英國1967年1月
法國1967年4月
西德1967年5月11日
丹麥1967年5月17日
法國1967年5月24日
芬蘭1967年9月8日
德國2002年2月
瑞典1967年10月4日
義大利2002年9月
捷克2003年1月17日

上映時間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1966年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執導電影]

《放大》其實是安東尼奧尼創作上面臨轉折的一部作品,同先前的《蝕》《奇遇》等相比,導演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對人與人間不可交流的疏離主題的一貫探索,以及對中產階級中不處在的孤獨狀態的描述,在影象和鏡頭運用上也不見了以往常見的空鏡頭及長鏡頭,代之以的是安氏對60年代整個人類的社會文化的關照,並以輕快的視覺推進去解讀現代生活。這部影片卻成為了安氏唯一的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作品,如果撇去英語對白的因素,不難發現影片中對整個時代的真實刻畫。 (新浪娛樂評)

放大 -----海報 放大 -----海報

就影片闡述的主題而言,與其說是現實的不可知論的哲學命題的話,不如把它看作安氏繼三部曲和《紅色沙漠》後,對現代文明的又一次的悲觀質疑。影片的背景放在60年代的倫敦,托馬斯為了拿到一手的素材,不惜混進平民窟,而在自己的攝影棚中,儼然又是一個傲慢的指揮者,糾纏於眾多美女之中,不厭其煩卻又無力脫身,安東尼奧尼很有耐心地記錄了托馬斯的一言一行,也不露聲色地揭示了一個空虛的人物典型。作為一個攝影師,托馬斯試圖用現代的科技去征服一切,聲稱追求的東西是真實,的確他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包括在性和事業方面上的。然而在一次次地影像放大過程中,托馬斯逐漸地迷失在自己營造的虛幻世界中,當他認識到無力改變這個世界時,最終的結果是他拿起了那個莫須有的網球,接受了世界對他的改變。加之以影片中始終出現的到處遊蕩的學生,瘋狂激烈的搖滾樂,為了出名而不惜代價的模特兒,沉迷於毒品的出版商,安東尼奧尼抽取了60年代的許多側面,批判了當時社會種種表面的狂熱,信仰的淪喪,以及身處其中人的無力感。 (新浪娛樂評)

一開始在高聳的建築下穿梭遊蕩的嘻皮學生,典型的安氏鏡頭下的現代城市影象。封閉的攝影棚內,托馬斯是主宰一切的上帝,與模特之間只有命令沒有交流,被分隔成一塊塊的玻璃前模特兒成了托馬斯眼中的現代裝置品。留聲機中放出的輕鬆的爵士樂曲是一種時髦背後的虛空。昏暗的沖映室里是托馬斯營造的虛幻世界。空空蕩蕩的公園,給人一如既往的冰冷感覺,在這裡表面的卿卿我我背後是不為人知的交易亦或更為可怕的謀殺。作為時代特徵的搖滾樂演出在安東尼奧尼的眼中成為了面無表情的觀眾和砸吉他的樂手,在演出現場被哄搶的破吉他在街角一轉眼卻成了無人理睬的垃圾,安東尼奧尼冷眼旁觀了被狂熱所蒙蔽的時尚遊戲。 (網易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