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背景
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二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到“改革促進派”等詞眼,引發社會廣泛解讀。“改革促進派”其實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曾被提出過,但當下它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被提及,無疑具有新內涵,它也與全面深化改革之需相呼應。
詳細內容
“爭當促進派”為改革添一把火
會議強調,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高度重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進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有的放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家爭當改革促進派。
“改革促進派”並非新名詞,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有過類似提法,有效推動了當時黨內外改革力量的鞏固和壯大,為改革開放穩步推進奠定了幹部基礎。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此次深改會議強調“改革促進派”是有針對性的。中國處在轉型期,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雜音,有人認為改革動力不足的關鍵因素之一是黨員幹部。習近平“對症下藥”提出黨員幹部要“爭當改革促進派”,就是要通過抓幹部隊伍為改革注入新的動力,開創新的局面。
“‘引導大家爭當改革促進派’表明的中央的決心,也表明中央對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或問題的一種重要的認知”,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說,中央強調要做改革促進派,是要使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信心、明確方向。
什麼樣的幹部是“改革促進派”?
本次會議強調,要著力強化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幹部用起來,激勵幹部勇挑重擔。這一信號透露出中央未來的用人導向,即重用“改革促進派”。
衡量標準
什麼樣的幹部是“改革促進派”?竹立家說,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戰略部署,特別對“四個全面”的內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動上,要做促進改革的事,不能無所作為,更不能阻撓改革。他認為,是否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進改革將是衡量領導幹部合格與否的基本標準。
許耀桐對此認為,“改革促進派”衡量標準很清晰。首先,“促進派”幹部要有比較明確的改革方向,能夠打破舊的格局;其次,要風清氣正,清正廉潔;再次,要會用人,敢用人;最後,要有改革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