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荊芥

擬荊芥

擬荊芥,多年生草本,產滇西北(維西、賓川)等地,海拔750-2700米的河邊、灌叢中或草坡中,亦有栽培。我國通常栽培供藥用,用於防治感冒,但非中藥中常用荊芥的正品。

基本信息

植物資料

所屬卷:Nepeta Linn.
其它中文名:薄荷(陝西四川)、涼薄荷、大茴香、(四川)、樟腦草(廣西)。
文獻來源:Nepeta cataria Linn, (1753); Benth. (1834) et in DC.(1848);Hook. f.(1885; Diels(1900);Kudo (1929);Hand.-Mazz.(1934),(1936); 吳征鎰(1959)。
Nepeta bodinieri Vaniot (1904); Dunn(1911);Calamintha albiflora Vaniot(1904)。

形態特徵

擬荊芥擬荊芥
多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被短柔毛。葉紙質,卵狀至三角狀心形,長2.5-7厘米,寬2.1—4.7厘米,頂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葉面被極短硬毛,背面被短柔毛,以脈上較密;柄長0.7—3厘米。聚傘花序在花序下部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或間斷的、較疏鬆或極密集的頂生圓錐花序;苞葉葉狀,上部的變小呈披針形;小苞片鑽形,短於。花萼長約6毫米,外面被白色短柔毛,裡面僅齒上被疏硬毛,齒錐形,花後萼增大成瓮狀,縱肋極明顯;花冠白色,下唇中裂片有紫斑,外面被柔毛,裡面在喉部被短柔毛,花冠管向上驟然擴展,檐部上唇短,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邊緣具粗齒牙,側裂片近圓形,雄蕊內藏,花絲扁平,無毛;花盤杯狀,裂片明顯。小堅果卵形,幾三棱形,長約1.7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海拔750—2700米的河邊、灌叢中或草坡中,亦有栽培;產滇西北(維西、賓川)等地。

分布情況

我國新疆、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四川亦有。此外,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喜馬拉雅山區,向東直到日本均有分布,在美洲及非洲(南部)則為野生。

主要價值

據報導本種含芳香油達3%,油用於化妝品香料。根含有強烈刺激神經系統的成分。我國通常栽培供藥用,用於防治感冒,但非中藥中常用荊芥的正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