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高樓入青天

擬古·高樓入青天

《擬古·高樓入青天》是一首由盛唐李白著作的五言古詩,詩寫一位女子月夜奏瑟時的情感活動,頗富象徵意義。

作品信息

【名稱】《擬古·高樓入青天》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迴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作品解析

詩寫一位女子月夜奏瑟時的情感活動,頗富象徵意義。

前四句烘托環境。一個“入”字,既形容樓之高,暗示人物住處,又與第三句“欲墮”照應,遣詞自然精練。同時,詩人更借高樓、青天、白玉堂、明月、清光等一系列纖塵不染、冰清玉潔之物來映襯下文“美人”的高雅絕俗,以物襯人,使得詩作開篇便妙。

“遙夜”四句引出人物和事件。“羅衣”,見人之儀態、身份,“沾秋霜”,既點明時令,又以秋夜白霜為人物增色,初步展示了“美人”的靜態美。“含情弄柔瑟”,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上力。“瑟”而冠以“柔”,不說彈而說“弄”,而且“弄”時“含情”,寥寥五個字,生動地表現出美人彈瑟的動態美。《陌上桑》是漢代的樂府詩,主要描寫一個名叫羅敷的美貌女子對丈夫的真摯感情,這裡,詩人意在藉此曲從側面暗示“美人”的心理活動,並遙啟末二句的願望。

“弦聲”四句極寫曲調的激烈飛揚。一個“何”字,見出激烈的程度;“風卷繞飛梁”,力狀疾徐變化的頻率。接下去,又借行人的徘徊和棲鳥的迴翔作側面烘托,進一步渲染弦聲的感染力,令人於文字之外生髮出無窮的想像,可謂虛筆傳神。

最後四句,以“美人”的口吻吐露情懷。“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拈出“苦”、“傷”二字,將心境與曲調揉合在一起,付諸“弦聲”。“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宕開一筆,既點出心境之“苦”是由於未逢“同心者”而造成,又用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尋覓”同心者”的熱切願望。這種藝術造境,渾成自然,絕非矜奇鬥麗者所能達到。

中國古代詩人寫“美人”,往往藉以自喻。李白一生苦乏知己而又渴望得到知己,則他筆下的那位“美人”既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痴情女子的傳神寫照,又含有他自己心靈的投影,是不難理解的。詩的形象,也因此而獲得更其深廣的內涵,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 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