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

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毫米,槍長1560毫米,槍重5 1635年,明朝火器研究家畢懋康更發明了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

燧發槍的發明

燧發槍的一種,由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通過改進轉輪打火槍發明了撞擊式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十七世紀初期,法國人馬漢又對燧發槍進行了重大改進,他研製成功可靠、完善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從而成為當時性能最好的槍,為法國贏得了榮譽。法王亨利四世為此召他進宮,充任貼身侍從,專門為宮廷製造槍械,到17世紀中期,這種燧發槍已廣泛裝備法國軍隊,後來,這種隧發槍被世界各國仿製和採用,直到19世紀中期。
隧發槍有步兵隧發槍和騎兵燧發槍兩種,前者口徑19.8 毫米,槍長1560毫米,槍重5 .69千克,彈丸重32.1克;後者口徑17.3 毫米,槍長1210毫米,槍重4 .6 千克,彈丸重21.3 克。
1635年,明朝火器研究家畢懋康更發明了燧發槍。燧發槍配有火石自動打火裝置,不怕風雨,不須事先火繩點火,發射速度與精確度大為提升。相對於火繩槍是一項意義重大的變革。明代燧發槍的自行研製並不比歐洲人晚多少。但當時已經是明末崇禎年間,明室內有李闖農民武裝攻城掠地,外有滿清侵擾,大勢已去。燧發槍還沒有機會配備到軍隊,明朝就已經滅亡了。

中國的燧發連珠銃

17世紀中葉,正值中國清朝初年,中國發明家戴梓發明了一種形似瑟琶的連珠銑,這種連珠銃的火藥和彈丸均貯於銃背,共28發,以二機輪開閉,扳第一機時,火藥及鉛彈丸自動落人筒中,第二機隨機轉動,摩擦燧石,點燃火藥發射鉛彈丸。這種連珠銃實際上與近代的機械式機槍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國人加特林後來發明的機械式機槍整整早一個世紀。但由於清朝政府極端保守,對漢人不太信任,從而致使這一重大發明沒有被推廣和採用,使之只得“藏器”於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