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民歌

撒拉族民歌

撒拉族是一個善於歌唱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他們用民歌的形式唱述歷史故事、民間傳說。

簡介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以及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鄉,甘肅省積石山保全東鄉撒拉族自治縣的大河家,還有少數散居在青海的西寧市、黃南、海北、海西、海南等州、市和甘肅的夏河,新疆的伊寧縣,烏魯木齊市等地。撒拉族的三個主要聚居區都在黃河沿岸,相互毗鄰,自然條件基本相同。撒拉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吸收了不少漢語和藏語辭彙,青壯年多通漢語
撒拉族是一個善於歌唱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他們用民歌的形式唱述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有的內容歌頌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的無畏精神,有的抨擊不合理的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如此種種,生動地描繪了撒拉族人民傳統的風俗人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撒拉族民歌在唱詞上除使用本民族語言外,還使用漢、藏兩種語言,不僅增添了濃郁的民族風味和鄉土氣息,也折射出他民族文化因素對撒拉族音樂的影響。

詳細信息

撒拉族也將民歌分為“家曲”和“野曲”兩大類。“家曲”和“野曲”之分有兩種含義,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內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輕微的,而內容不同的限制則是嚴格的。為此,“野曲”只能在戶外演唱並且迴避長輩和親屬。
撒拉族民歌根據內容和音樂特點可分為勞動歌(號子)、玉爾(傳統情歌)、花兒、宴席曲、宗教歌、兒歌。其中屬“家曲”範疇的為勞動歌、宴席曲、宗教歌、敘事歌、兒歌。
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長篇抒情詩,每首都由若干段意義完整的短詩組成,或敘述了一個故事,或抒發某種感情,或塑造一個形象。內容大多表現男女青年對愛情的追求與美滿幸福生活的嚮往,鏇律帶有說唱性,與當地其他民族演唱的民歌有較大差別,風格獨特。有些民歌如《巴西古溜溜》據說是撒拉族先民帶來的原始民歌。“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語譯音,意思是圓圓的頭,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情歌,用比興手法,讚美心上人,節奏歡快,鏇律流暢,易於抒發感情。另外,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作品有《撒拉爾賽西布尕》、《皇上阿吾涅》等,它們都由很多獨立意義的短詩組成,詞匯優美,比喻生動。如:“撒拉塞西巴尕,巧手做口弦;阿娜紅艷姑,巧舌彈口弦……!”演唱撒拉曲時,可以觸景生情,即興編詞。
撒拉宴席曲是撒拉族人民在婚嫁喜事中每當賓客滿堂,歡笑宴慶時,為助興而用漢語演唱的風俗性民歌和舞蹈,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習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總體反映,是研究該民族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重要依據。宴席曲的演唱形式自由,歌詞豐富,曲調優美,有即興編詞演唱的,也有代代相傳的傳統曲目,大都配有簡單的舞蹈動作,比較流行的撒拉宴席曲有《伊香兒瑪秀兒》、《阿里瑪》、《阿舅兒》、《撒赫斯》和稱之為“親家言”的《吾熱赫蘇斯》。《阿里瑪》是讚美世居在這裡的各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每一段歌詞誇讚一個民族婦女的服飾,成為民俗學研究民族服飾的寶貴資料。《撒赫斯》,撒拉語為哭婚調,是新娘出嫁時抒發苦衷等情感的一種悲歌,是對封建買賣婚姻的血淚控訴,正如歌中所唱的:“撒赫斯,我哭呀哭,青稞燕麥一塊兒長,黑青稞熟了收回家,芒燕麥卻撒在空地上。我頭髮未長長,我骨髓未長稠,把聘禮當成黃金接進門,把我當成瓦片拋出家……”《吾熱赫蘇斯》是送新娘到男方家後向對方說的一種囑託之言,在婚宴前由送親的女方長者來完成,曲調悠揚,歌詞意蘊深刻,生活面很廣,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通過生動的比喻、貼切的說理,教導新婚夫婦要尊敬長輩;規勸人們對婚姻要嚴肅慎重;夫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囑託親家對“不明事理”的新娘多加愛護,言傳身教。撒拉宴席曲除《撒赫斯》是姑娘出嫁對唱的哭調外,其餘均是男人們唱的歌,婦女是不唱宴席曲的。
撒拉“花兒”是撒拉族人民用漢語演唱的一種山歌,主要流行於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縣的甘都,甘肅的大河家、劉家集等地區也很盛行。撒拉“花兒”高吭明亮,自由奔放。撒拉“花兒”調式的內部組織是多樣的,調式調性的布局相當有邏輯性,很有藝術特色,而且富於表現意義。撒拉族“花兒”,受藏族民歌的影響,極為婉轉動聽,演唱時普遍帶有顫音,而且大都在句子中加入撒拉語和當地方言,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撒拉“花兒”《孟達令》具有藏族“拉伊”(一種情歌)的鏇律特點,顯然是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因素。回族的宴席曲《莫奈何》、《馬五哥》,藏族的民歌,漢族的俚歌小曲,象一股股清泉不斷流入,豐富了撒拉曲。撒拉“花兒”也不例外,但又不失其自己的獨特風格。《孟達令》、《撒拉大令》、《三花草令》、《清水令》、《水紅花令》、《三起三落令》等,高亢嘹亮,婉轉抒情,節奏自由而不鬆散,再加用撒拉語襯句,和其它民族的花兒相比,獨樹一幟,別有風格。
撒拉族勞動歌曲是撒拉族人民在長期的集體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和勞動節奏緊密吻合的特點,鏇律性不強,大多為一領眾和結合形式,聲調高吭明亮,富有粗獷豪邁的西北高原風格,氣氛活躍,起著助興解悶、消除疲勞的作用。主要有拉木號子、伐木號子、渡船號子、收割號子、連枷號子、打牆號子、打瓦號子等。
撒拉族兒歌演唱形式活潑,趣味性很強,大多與兒童的生活、遊戲等有關。通過演唱,使兒童間接或直接地認識周圍環境,開發兒童的智力,可謂知識性歌曲,其藝術特點是鏇律短小、唱詞通俗易懂。如《送煙》:“煙兒,煙兒,那邊去,那邊有人哩,這邊有狼哩。”比較流行的兒歌還有《兔兒呀兔兒》。
“玉爾”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一種傳統情歌。因受封建禮教之忌諱和反對,這種情歌在田間、野外、磨房等背人處唱,嚴禁在村宅內演唱。“玉爾”集中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追求,其中影響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賽西巴尕》、《皇上阿吾尼》、《艷姑居固毛》等。
撒拉族民歌,與該民族的生活環境、民族性格和勞動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撒拉族民歌的發展過程中,撒拉族除保留了本身的一些特點外,他民族文化對其歌唱風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