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蝦兒

摸蝦兒

《摸蝦兒》也叫摸瞎魚,是舊時的一種兒童遊戲。

簡介

摸瞎魚是舊時的一種兒童遊戲,也叫“摸蝦兒”,曾流行於北方地區,通常在正月十四日進行。

出處

明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載燕都燈市,十四日,“群兒牽繩為圓城。空其中方丈,城中兩兒輪以帕蒙目,一兒持木魚,時敲一聲,旋易其地以誤之,蒙目者聽聲猜摸,以巧遇奪魚為勝,則拳擊執魚者,出之城外而代之執魚,又輪一兒入摸之,名曰‘摸瞎魚’”。此段記載意思是說,一群兒童用繩子牽成一個圓“城”,在“城”中有兩個兒童,各用手帕厚厚地蒙上眼睛,一個兒童手裡拿一隻木魚,敲一聲便迅速換一個地方,另一小兒循著聲音去摸,如逢巧摸上,就把木魚奪下,執木魚的人即被罰出“城”外。接著,由牽繩子的人中出一人作為摸者,木魚改由原摸者敲,引其來摸,如此輪流往復。這一遊戲很有特色,它既能訓練兒童通過辨聲提高尋找方位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孩子們的反應能力,故廣為流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