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池
摩訶池,始於隋朝,隋煬帝開皇二年(586年),益州刺史楊秀鎮蜀,展築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為池。摩訶池得名於一位西域僧人。民國3年(1914年)才全部填平作為演武場。
摩訶池始於隋朝,隋煬帝開皇二年(586年),益州刺史楊秀鎮蜀,展築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為池。摩訶池得名於一位西域僧人。唐人盧求《成都記》:“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為池。有胡僧見之日:‘摩河宮毗羅’,蓋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謂此池廣大有龍,因名摩訶池。”摩訶池始成初期,面積約500畝,只能靠貯蓄天然雨洪。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發展,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節度使韋皋開解玉溪,並與摩訶池連通;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節度使白敏中開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匯入摩訶池,連線解玉溪,至城東匯入油子河(府河)。據清李元《蜀水經》,流江“又東為金水河,入成都縣城,匯為摩訶池,又東釃為解玉溪,又東穿華陽縣城而出,入油子河”。從而構築了成都城市水利設施完整的河湖水系,為摩訶池注入了充足水源與盎然生機。隨後幾千年一直是遊玩之地,聞名一時,眾多文人騷客到此玩賞,末清初,蜀王府毀於戰亂,清康熙四年(1665年),於蜀王府廢墟上興建貢院,西北隅仍殘留少許水面,民國3年(1914年)才全部填平作為演武場。至此,歷時1300餘年,令唐代詩人武元衡,“愛水看花日日來”,南宋詩人陸游“一過一銷魂”的“摩訶大池苑”消失殆盡,無跡可尋,為後人留下無盡惋惜和綿綿思戀。倘或如今還在,想必絲毫不遜色於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