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所村[八街鎮下轄村]

摩所村位於八街鎮北面,與縣街鎮相鄰,安八公路從中穿過,是雲南省少年犯管教所所在地,下轄5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90戶,總人口2390人。

自然資源

村有耕地總面積2490畝(其中:田1230畝,地1260畝),人均耕地0.97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作物;擁有林地167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6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4畝,主要種植紅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6畝,其中養殖面積55畝;荒山荒地60畝、無礦產資源。 耕地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84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飲用水已達到國家飲用標準。有689戶通電,安裝有線電視645戶,擁有電視機農戶67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85%、93.48%和97.3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3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8.12%和66.81%)。該村進村道路及到八街鎮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大部分為硬化路面;村旁設有公車站,農民出行較方便,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65輛,農用車4輛,拖拉機114輛,機車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0畝,有效灌溉率為49.4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3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0戶;建有小水窖8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103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27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電力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5.25%;畜牧業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6.0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60頭,肉牛54頭);漁業收入90萬元,占總收入的4.52%;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535萬元,占總收入的26.87%;工資性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3.89%。農民人均純收入 2172.4元,農民收入以 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7人(占勞動力的17%),在省內務工155人,到省外務工32人。 玉米種植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為主,農產品主要在本地銷售。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5.25%。該村正發展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鮮銷蔬菜產業。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數3戶。 淺水藕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生226人,距離安寧市第二中學11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6人,其中小學生226人,中學生70人。全村建有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教學樓

人文地理

摩所營這個地名據《安寧縣地名志》記載,是明代洪武年間摩所的兵營駐地(摩所:人名),故後來以此而得名。轄區內的木廠村小組,也是明代有名的村落,明末,八街河道位於村旁,有一轉彎灘地,木廠村就是附近村莊木料的堆放地,然後水運轉銷,就稱木廠,沿用至今。馬家村是明代姓馬的人在此定居,至今仍是整村以馬姓者居多。2000年時,摩所營村委會回響黨委、政府政策,安置2個掌鳩河飲用水移民村(雲和村、向陽村)。

據村里老人口述,摩所營自形成村莊以來,村民就以種糧為主,村民非常勤勞,自給自足,生活安定,到清末年間,由於連年水災,村民生活困難,有一個學士從村經過,告訴村民修建一座魁閣來鎮水災,並指定了建蓋的地點。村民們齊心協力,捐資、捐力,建蓋了一座魁閣,保佑村民生產、生活順利。這一魁閣現坐落在摩所營田間,從遠處望去,魁閣地基和水田相平,但自建好以來,水從沒淹沒過石基。

安八公路從村中穿過,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帶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摩所營的人民將用勤勞迎接新的朋友。 村莊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本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該村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爭取上級扶持,自主發展,由於條件限制,現尚無項目開展。 民居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委會辦公樓破舊,無文化活動室;2、村委會有3個自然村無垃圾池、公廁;3、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差,影響產業結構調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該村擬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以解決"三農"為基點,結合本村實際,大力發展種植業,(烤菸、蔬菜、水果等)2、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最佳化居住環境;3、引導民眾轉型發展蔬菜。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96戶,共鄉村人口2500人,其中男性1258人,女性1242人。其中農業人口2461人,勞動力1610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4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9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27.1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718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9.00萬元,有固定資產152.6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2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88人,黨員中男黨員65人,女黨員23人。 團員5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