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歷史本質就是一部貨幣的歷史,世界戰爭其實也是貨幣的戰爭。本書以貨幣歷史為主線,萃取“錢”“人”“事”,用犀利獨特的視角和通俗幽默的文筆細緻梳理以歐美為主的全球金融史,帶您追溯金融發展演變,深挖金權現象的根源,破譯文明盛衰的密碼,把握世界經濟格局與未來走向。作者介紹
陳雨露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等職,貨幣金融戰略問題專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現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艾森豪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楊棟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
名人推薦
透過金融談談這世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教授力作 (圖文加強版)
陳雨露教授的這部書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將在世界範圍內對普及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金融文化共識作出貢獻,這也將是未來全球金融共同繁榮必要、全新和穩定的根基之一。
——法國前總理 羅卡爾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陳雨露教授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
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儘管關於金融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一讀。
——中國證券報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林晨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鳳凰衛視財經主播 曾子墨
目 錄
序楔子
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古希臘—古羅馬)
神壇上的古雅典
亂世生銀行
雅典死於金融
古羅馬的債務奴隸
心中無劍,手中有錢
尼祿的詭計
如何才能搶劫老百姓
物價可以控制嗎
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法蘭克帝國)
搶無可搶的君士坦丁
西歐蠻族把貨幣搞丟了
西歐第一帝:克洛維
西歐是真正的小農經濟
天平與劍——海盜的經商之路
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紀)
城鎮興起
誰是封建領主的掘墓人
聖殿騎士的財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碼
卿本國王,奈何做賊
西歐強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戰(上):騎士斷纓
英法百年金融戰(下):誰是真英雄
第四章 鄰家金融初長成(西班牙、荷蘭)
哥倫布發現了什麼
新大陸金銀害了誰
西班牙之殤
第一代世界貨幣:荷蘭的欠條
公司源於強盜
鬱金香泡沫
第五章 金融強國術(日不落帝國)
贖罪券功過
資本的第一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運動新解
英國內戰:國王土地抵押術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騙局
最後的王牌:英格蘭銀行
第六章 金融敗家術(英法爭霸)
法國是怎么當上西歐主角的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上):賭王的裂變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下):密西西比泡沫
巴士底獄到底有什麼
革命者無錢的後果
西方列強,可惜不是我
第七章 新世界的呼喚(美國獨立)
殖民地的貨幣
殖民地稅收就差錢
獨立戰爭,為誰獨立
美國金融之父
央行之死
上帝創造了什麼
紐約1857
南北戰爭,為誰而戰
試 讀
“鬱金香泡沫”歐洲有一個古老的傳說:3位勇士同時愛上一位美麗的少女,為博美人青睞,3位勇士分別送給少女一件禮物:皇冠、寶劍和金塊。少女對3人都不鍾情,於是向花神禱告,花神只好把皇冠變成枝幹,寶劍變成綠葉,金塊變成球莖。
這個球莖就是鬱金香球莖。
傳說中的少女究竟嫁給了誰,我忘記了。我只能告訴大家西方正史中關於鬱金香的記載:鬱金香於16世紀從中東傳入歐洲;1570年,一位荷蘭花匠從奧地利宮廷偷回了球莖,此後,鬱金香一經綻放“舉國稱奇”。
在花語的世界裡,鬱金香也曾代表未必美好的愛情;在金融的世界裡,鬱金香代表真正可怕的危機。
17世紀,鬱金香在荷蘭仍是一種稀有植物,被貴夫人佩戴在晚禮服上。1635年,一枝上好的鬱金香花莖,可以換到一輛上好的馬車和幾匹馬。在那個時代的荷蘭乃至歐洲其他國家,佩戴鬱金香絕對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荷蘭人向來以商業頭腦著稱,鬱金香的巨大利潤很快就吸引了眾人眼球,人們開始倒賣鬱金香球莖。最初(應該是1635年前後)只是在上層社會倒手,畢竟鬱金香是奢侈品,普通人與之無緣。
與浪漫的法國人相比,荷蘭人以冒險著稱,證券交易所此時派上了用場。
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鬱金香分割為細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規範。
在轟轟烈烈的全民鬱金香運動中,荷蘭人創造了“期貨選擇權”,1636年可以賣出1637年出世的鬱金香球莖,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差價,而且推出交易槓桿,允許買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看多”、“看空”、“期權”、“期貨”等證券市場名詞基本都是那個時候由荷蘭人創造出來的。
鬱金香泡沫
荷蘭政府也不甘寂寞,頒布了鬱金香交易法,為鬱金香交易設立特別公證人,指定具有資質的交易所……
鬱金香,實在是一種不平凡的花,對金融產業來說,她是一個蓋世英雄:雖然沒有金甲聖衣,亭亭玉立的身姿卻締造了迷幻多姿的證券市場……
由此,荷蘭開始全民炒鬱金香運動:貴族、市民、農民、工人、海員、馬車夫、清潔工甚至是女僕,大家搖身一變都成了種植鬱金香的行家裡手。
故事的開端非常離譜:1635—1636年,荷蘭鬱金香契約價格的上漲幅度是5900%。
很多時候,故事的開頭,不一定等同於故事的結尾。
不是每一個購買鬱金香的人都驚艷於花的美麗,他們醉心的是背後閃閃放光的金銀。投機者們並不想真的購買鬱金香,只是希望能以理想的價格轉手賣給後面的接盤者,其中的差價才真正驚艷世人。
“大傻瓜”理論告訴我們:在泡沫經濟中,人們相信最後一個傻瓜才是真的傻瓜,自己不是。但是,最後一個大傻瓜肯定會出現,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可能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1637年很快就要到來了,也就是說,1636年賣出的期貨面臨實物交割。此時,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比如,一種名叫奧古斯特的名貴品種,此時每株價格足以換取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的一棟豪宅。
一些傳聞開始流行,有人說從君士坦丁堡運來了大量鬱金香(註:不可能,要能運來早就運了);
有人說一個破產的貴族只留下兩個球莖,卻賣不出高價(註:不可能,有兩個球莖,就可以算是貴族了,怎么能說是破產);
甚至有人說一個異國水手把船長的球莖當鯡魚作料給吃了(註:不可能,水手不可能拿到如此貴重的東西,如同大部分人不可能見到上億的古董,贗品除外);
…………
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交易都非常順利。
當天,突然有經紀人喊低報價,當天球莖價格暴跌。一周之內鬱金香跌落到農貿市場上洋蔥的價格,幾天內鬱金香的價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
此時,荷蘭政府站了出來,聲明鬱金香球莖價格下跌毫無理由,勸告市民停止拋售。
鬱金香暴漲,沒有理由;同樣,暴跌也不會有理由。沒有理性的市場,政府說話同樣不好使。
在勸告無果的情況下,荷蘭政府開始耍無賴,1637年4月27日政府宣布:終止所有鬱金香契約。
鬱金香泡沫,在第一次政府救市行動中破滅了。
儘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到底為什麼有人開始喊低報價,或許這是所有泡沫的最終宿命。
既然是宿命,就一定會發生。
金融市場上,任何時點、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抗市場,政府也不行。
既然是救市,就證明市場已經下行,沒有人能改變市場的選擇。因為,市場下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信心崩潰。
信心崩潰,無法挽救。
於是,每一個荷蘭人都覺得自己中招了,整個民族的巨額財富瞬間蒸發。如同2008年的中國股市,走出證券交易所,連中國最著名的金融學教授們,都覺得自己像白痴。
危機結束,我們回看歷史,似乎覺得非常好笑:即使鬱金香名貴,也不過是一朵花,花開自有花謝,一株鬱金香怎么可能換1萬噸乳酪?
1841年,蘇格蘭歷史學家查里斯·麥基在《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一書中這樣描述鬱金香狂熱:“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夥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裡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
事後來看,每次金融泡沫都很離譜。現在人們覺得好笑,只是因為沒有身臨其境。
“投機”,如果按字面意思拆分,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於機會”。決定投機方向的是人類追求利潤的本性,只要人們沒有失去理性,獲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機過程中,價格高速上漲本身就是機會,沒有理由不衝上去。
這種情況下,誰不去投機,才是真正的沒有理性。
而且,與你想像的不一樣,鬱金香的故事並非完全源自一朵花。
鬱金香生長過程有點特殊,這涉及很多園藝知識,有點複雜。我們只能告訴大家,當時荷蘭交易的不是普通鬱金香球莖,而是感染植物病毒的球莖。即使是普通鬱金香,從埋下種子到開花也需要10年左右,在沒有園藝技術的年代,短時間內生產出變異病毒球莖,根本不可能。
剛才說過,1637年一株奧古斯特價值一棟首都的豪宅,這個價格太離譜了。實際上,奧古斯特在全荷蘭只有兩株,運河邊上的豪宅卻肯定不只一棟兩棟。
世界上“獨二無三”的花朵,換一棟豪宅,你還覺得貴嗎?
用經濟學語言描述,鬱金香球莖供給曲線垂直,彈性等於0。理論上,沒有任何替代品可以置換這些嬌艷的花朵。
變異的鬱金香球莖,在沒有基因技術的年代,還不夠有吸引力嗎?誰能在柯林頓時代斷言“納斯達克網路神話必將破滅”?網路,難道不是21世紀前景無量的行業嗎?
可是,與鬱金香一樣,那些都是故事。
金融市場裡有句名言:“歷史在不斷重複。”人們幻想熟知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就一定可以掌握金融鍊金術。
鬱金香泡沫,是金融市場出現以來第一次危機,之後,人類又經歷了無數次金融市場狂瀉,也有了無數次經濟危機。
有人能真正吸取教訓嗎?有人能真正逃脫宿命嗎?
金融市場確實在重複歷史,不過,被重複的只有危機。每次經濟繁榮,我們都有著不同的理由;每次危機,過程卻都如此相似。
那么,我們了解這些歷史還有什麼用處?
史學家告訴我們:以史為鑑。
很可惜,不用看後面,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以史為鑑,永遠不可能。
我們是人,是人,就必然遵從人類規律。
能違反的,是紀律;不能違反的,才是規律。
是人,就有弱點:貪慾和恐懼。在金融市場上,這些無法克服……
能克服人類弱點的,是神,而不是人。所以,人類數百年來才只有一個巴菲特,只有一個索羅斯,而且,即使他們也不是無敵的。
幾百年來,金融市場從嘈雜的聚會變為閃爍的電子屏,技術變了,規則變了,設備變了……只是這些都是外殼,內涵什麼都沒變,永遠在淋漓盡致地體現著人類的弱點。
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市場高漲,就會有無數人展現貪婪,一窩蜂似的追漲;市場狂瀉,也會有無數人暴露恐懼,一窩蜂似的殺跌。
追漲、殺跌,是投資最大的忌諱,這條盡人皆知的法則,有幾個人能真正遵守?
儘管我們不能克服自己的弱點,但是,危機不是錯誤,是危險的機會。問詢如何面對危險,不如思考如何抓住機會。
當交易脫離實物轉向虛擬,必有暴漲暴跌,也就必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只是故事主角不斷變換。資本逐利性最終會體現在實體經濟上,而實體經濟則需要更漫長的演化時間。
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這個時差,就是泡沫;泡沫破裂後,就是危機。
歷史的宿命是沒有結尾的,從這個角度講,危機將必然存在,雖然我們不能預言危機將發生在何時、何地。泡沫破滅前,每一個泡沫都閃爍著耀眼的光環,正是在一個個耀眼的光環中,人類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最終改變了整個世界。沒錯,泡沫破滅將給投資人甚至實體經濟帶來災難,但在災難前沒有人強迫你去投資。
任何一個泡沫的本質都是資本逐利,故事背後交織著人類的恐懼與貪婪,只不過泡沫放大了貪婪,泯滅了理性……
願賭,就要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