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制高點:世界部分國家新軍事變革情況追蹤

《搶占制高點:世界部分國家新軍事變革情況追蹤》,作者劉志青 著, 詳細論述了世界軍事變革的基本概念、判斷標準和歷史分期;完整回顧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孕育過程。

作 者: 劉志青
出 版 社: 軍事科學出版社
ISBN:9787802371804
出版時間:2008-09-01
版 次:1
頁 數:319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搶占制高點:世界部分國家新軍事變革情況追蹤》詳細論述了世界軍事變革的基本概念、判斷標準和歷史分期;完整回顧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孕育過程;透徹分析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啟動原因;分別介紹了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印度、中國實行新軍事變革的方法步驟和經驗教訓;準確概括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主要特點,併科學預測了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劉志青,陝西省南鄭縣人,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軍事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華中師範大學、軍事科學院。曾在工兵、情報、飛彈等作戰部隊和戰區機關任職。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史》、《戰後世界局部戰爭史》等重大課題研究。撰有《鐵血雄兵》、《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經驗》、《恩怨歷盡後的反思-中蘇關係七十年》等專著。曾獲得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軍事科研獎等多種獎項,享受2006年度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世界軍事變革的基本概念
二、世界軍事變革的評判標準
三、世界軍事變革的歷史分期
第二章 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孕育與萌動
一、新軍事變革問題的提出和軍事理論創新的萌生
二、軍事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作戰裝備的初步發展
三、軍事形態其他構成要素的初始變革
第三章 世界新軍事變革開啟的基本因素
一、冷戰的終結
二、現代高技術群的發展
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昭示與推動
四、創新型軍事理論家與軍事領導人的湧現

前言

戰爭是人類詛咒的惡魔。人類希望消滅戰爭,或以戰止戰,或消極避戰,結果都事與願違。戰爭不但沒有止步,反而頻頻光顧全球各個角落。作戰樣式不僅越來越現代化,而且破壞程度越來越猛烈。僅在20世紀上半葉,人類就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塗炭。第一次世界大戰使33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非洲和亞洲。交戰雙方共動員兵力7000餘萬人,亡l000萬人,傷2000餘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各大洲、大洋,正式宣戰的國家60餘個,直接或間接捲入戰爭的國家80餘個,被捲入戰爭的人口約17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0%以上。在這場戰爭中,軍民傷亡1億多人、死亡6000多萬人,消耗軍費13000億美元,物資損失高達42700億美元。讓戰爭遠離現代文明、讓世界永保和平,是兩次世界大戰留下的深刻啟示。但是,現實無法代替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經歷冷戰和後冷戰時代,局部戰爭此起彼伏。因領土、宗教、民族、經濟等問題引發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地球南北之間的貧富差距繼續拉大,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強權政治在國際舞台上肆虐,恐怖主義活動猖獗,人們渴望和平,但不得不準備戰爭。
從人類有史以來,軍備成為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為謀求安全與發展而必須考慮的問題。歷史上,無論是稱雄千年的龐大帝國還是勢薄力單的孱弱小國,都希望通過軍事變革創造奇蹟。在當代,無論稱霸世界的超級大國,還是渴望生存的開發中國家,都不敢放鬆軍事發展。然而,軍事的強弱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只有依託國家的整體發展,軍事變革和軍事改革才能有持續而強大的動力。

精彩書摘

就海上作戰戰法而言,掌握海洋環境參數及其變化與掌握敵情態勢同等重要,是在作戰準備和臨戰對抗行動中取得主動權所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準確了解戰區水面、水下和海空的敵情及環境態勢信息,並對其進行整合,才能制定科學的作戰方案;才能作好對空、對海、對港或對岸的戰鬥部署;也才能對威脅目標迅速跟蹤、識別瞄準並提高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與此同時,還需掌握港口、基地、航道及附近海區的敵情和環境信息。因此,使海上官兵了解並利用環境因素以取得軍事優勢,是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一個主要方面。
軍事海洋技術的提出和發展,使海軍裝備技術和海軍軍事能力的發展面臨新的歷史轉折點,其意義和作用非常重大。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在經濟和軍事需求的牽引下,都在大力發展海洋高技術,各自製定了21世紀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其中,軍用和軍民兩用技術占很大比重。關注的熱點有:武器系統的海洋環境技術;無人智慧潛水器技術;海洋水聲環境和目標探測技術;海洋信息觀測、接收、處理、傳輸和網路技術等。
武器系統的海洋環境技術。從1991年起,美國國防部逐年編制的《國防科學技術戰略》和《國防關鍵技術計畫》中,新增加1項被認為是對美國武器系統的長期質量優勢有很大貢獻的“武器系統環境技術”,或稱“環境效應技術”。其基本內容包括對海洋和大氣空間環境要素及其變化的探測、表征、預測、建模與仿真,以及武器系統與其工作媒體和人為現象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來,美國又進一步強調海洋作戰空間環境知識對聯合作戰計畫的重要性,把對海洋作戰環境的空間、時間易變性的預測和仿真,把準環境效應綜合到感測器、平台、結構、海軍系統的設計和使用,當作棘手的挑戰;計畫還要求為海上官兵提供一個清晰的戰術畫面,賦予其戰術決策工具,以便透過利用環境易變性取得對敵作戰優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