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尖山村

揭東尖山村

在揭東縣東部玉滘鎮境內,有一古村落,人稱為“尖山村”。村莊屬於中等規模,幅員約2.8平方公里,現有居民5000多人,居住的是李氏一族。這尖山村東界潮安縣鳳塘,北仰梅崗山尖峰,南臨榕江支流楓江。境內尖山疊翠,小溪清流,土地肥沃,植物茂盛,也屬秀美清悠之地。因為創村之時,聚落正朝著梅崗山的尖峰,故名為尖山村。

基本信息

尖山 尖山

村中李氏,元時從福建遷居來,初祖李氏翰學公首創炮台桃山李坑,是屬於富裕人家,也是書香門第,後因避亂而移入桃山鄉的。因是富貴詩禮之家,故時人尊稱為“桃山李員外”。到了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因遭運牛膠之役(是地方向朝廷繳納的一種貢品),力不能濟,恐遭官府抄掠,乃放棄桃山故園,三兄弟分散,大哥李氏仙海公前往汕頭落籍,後創金砂李氏,二哥李氏文政公走往潮陽西臚創鳳山鄉,而李氏榕岡公則來梅崗尖山安居。時村中已有翁、莫、柯、蔡、何、邢、鄭等姓居住,見李姓屬於望族名門,又是殷實富戶,故也欣然接納。多姓同村,友愛互助,共建家園。到了清朝初年,社會動盪,九軍起義,占領揭陽城後,謀攻潮州府城,沿途劫掠村寨。尖山村地處潮、揭交界,便遭其難,村子被攻破,財產被搶劫,各族因損失慘重,乃遷走他鄉。李氏則於亂平之後,重整家園,再立基業。故此,尖山村便成為李氏一族鄉寨了。

這尖山李氏,原是詩禮傳家之族。自明初至清末,500多年間,承傳優良家訓,重禮義,興教育,故而人文鼎盛,歷年文士多,為官者也不少,因此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料,雖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蛀蝕,以及九軍活動的燒毀,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反封建殘餘清理,“文化大革命”時破“四舊”的浩劫,但仍有相當部分重要的資料,得以保存。

據《尖山村志》統計:尖山李氏,自建村至清末,便出了進士1人,舉人5人,太學生5人,貢生4人,庠生20人。其中,科舉考試最盛時期是明朝嘉靖四年(1525),乙酉科至隆慶四年(1570)庚午科,這45年間,李子遂、李子象,李子衎兄弟3人,先後都中了舉人,時人稱為“尖山三鳳齊鳴”。新中國成立後,尖山村仍然發揚崇尚文化的優良傳統,在上世紀50年代,該村文化站被省、地、縣評為標兵文化站。

尖山村還重視祖先歷史,先後共6次編修家譜村志,收集整理了很多重要的宗族文化遺產。

尖山村的廟宇、古蹟、文物很多。單是廟宇便有13座。奉祀介子推、張道陵、關聖帝君、三山國王、玄天上帝以及觀音、佛母、龍爺、皇姑等,多而且奇。最特別的是有座光帝廟,奉祀東漢光武帝劉秀,不知是何緣故,只知道是歷代相傳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