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揚州市汶河國小(原名揚州大學附屬國小,2012年更正)創辦於1912年,是辛亥革命後揚州首批新式學堂之一。
辦學條件
揚州市汶河國小 (原揚州大學附屬國小)創辦於1912年,是辛亥革命後揚州首批新式學堂之一,歷經百年的發展變革,這所崇文重教並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始終堅持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現有石塔、西門街、北柳巷三個校區。校長為李菊梅,東校區2015年9月已開始招生。
學校里有7棵千年銀杏樹,無論何時,她都洋溢著一種獨特的美:蒼勁的體魄,獨特的性格,清奇的風骨,昭示汶河國小與歲月同步,與自然共進!
辦學成果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規範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創新,提升教學質量。
學校以行政班子建設為抓手,以師德建設為主旋律,以規範辦學行為為切入點,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學校形象。學校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以能力提升為目標,以終端考核為手段,努力打造業務精湛,團結奮進的教師群體。學校通過 “師德十問”,幫助教師明確了自己的信仰;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舉辦專家講座、安排教師外出學習、交流,讓教師及時把握當前教育發展的脈搏;通過舉辦“小竅門,大成效——青藍工程”主題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的積極作用,提高教師整體工作效能。
文化傳統
校訓
學校以一個“實”字作為校訓,“實”字在《說文解字》中注釋為誠實、充實的意思,取“實”作為校訓用,以上面的“宀”象徵學校,下面的“貫”象徵求學。顧名思義,學生的德性應當篤實;知識應當富實;身體應當健實,這三者全部在“宀”內貫穿包含,成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
校風、教風與學風
校風 :和而不同
教 風:務本清心
學 風:知行合一
公益活動
學校“公民道德”教育活動讓師生對學校生活和人生意義有了新的定位——“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
2005年10月,在江蘇省教研室鞠文燦和杜文艷主任、揚州市教研室陳萍老師的引領下,汶河國小積極參加首批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體驗式培訓。
2006年6月14日,汶河國小五年級8班 “文昌路夜晚燈光太亮”問題的聽證會參加了在江蘇省人民政協禮堂舉行的“2006江蘇‘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項目展示”,孩子們在聽證會上的表現贏得了美國公民教育中心專家、領導的高度讚譽。
孩子們的行動引起了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市路燈管理處經論證後採納了同學們提出的“最佳方案”,修訂了揚州市路燈分時管理和應急預案制度。學校將公民教育實踐活動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積極實施“113”策略管理,即明確一個目標系列,形成一套教育實踐活動管理制度,加強三方(學校、家庭、社區)相互融合的育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