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寺[沈家門鎮天打山嘴]

接待寺[沈家門鎮天打山嘴]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接待寺,始建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原址位於普陀區沈家門鎮天打岩西山腰上。民國十九年,因山匪搔擾,按原樣遷至沈家門鎮天打山嘴。

1982年,大殿和東配殿被毀.1991年,僧證印募資重修;1994年全寺又作了較大規模的修建。

建築結構

該寺座北朝南,現在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地藏殿、三聖殿等建築。大雄寶殿,面闊三間12.60米,通進深13.60米,明間五架梁前廊後三步,其餘穿斗式,用桁9根,明、次間各6扇六枺菱形花格門,單檐硬山頂,正脊設吻獸,中間飾連球,屋面蓋小青瓦。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

歷史價值

接待寺在明清時為普陀山“寶陀觀音寺”下院。該寺有著一段與明末抗清不可分割的歷史,曾為張名振、張煌言等抗清名將堅持海島抗清的重要據點和屯兵紮營處。因此,接待寺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保護範圍:接待寺整座建築及圍牆。
建設控制地帶:在保護範圍外,東20米,南25米,西20米,北15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