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增城掛綠果近卵圓形或近圓形, 果皮暗紅帶綠色, 裂紋及縫合線均明顯,果肉乳白色,肉質特別爽脆,清甜帶特殊香味。生物特徵
![增城掛綠](/img/4/725/nBnauM3X0UjM5cjNwATOzATN0UTM2MTMxEDM2cTNwAzMxAzLw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通常0.5千克有23個左右。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果實成熟時紅紫相間,一綠線直貫到底,“掛綠”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包裹,隔夜紙張仍乾爽如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所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品質極優,是荔枝最佳品之一。
增城掛綠主要特點:長勢壯旺,枝條節間較稀疏且脆;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果實近卵圓形或近圓形,單果重14.4—29.5克,果皮暗紅帶綠色條紋;果肉白蠟色,質爽脆,甜帶微香;可食率61.5%—76.9%,可溶性固形物17%—21%,酸含量0.15—0.34克/100毫升;果實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增城掛綠品質佳,適應性強,可供發展。
產地環境
![增城掛綠](/img/d/dae/nBnauM3X2gTN0czNwETOzATN0UTM2MTMxEDM2cTNwAzMxAzLxk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歷史淵源
![增城掛綠](/img/3/fbb/nBnauM3X4cjN4QDO1ITOzATN0UTM2MTMxEDM2cTNwAzMxAzLy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增城掛綠是荔枝中的 珍稀品種,早在12世紀就有 栽培。 清代為宮廷貢品供皇帝品嘗。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詩》詠到:“端陽是處子離離,火齊如山入市時。一樹增城名掛綠,冰融 雪沃少人知。”清詩人李鳳修詠到:“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清代文學家朱彝尊慕名入粵觀賞,贊之:“南粵荔枝,向無定論,以予論之,粵中所產掛綠,斯其最矣。”足見其珍貴程度,被稱為“ 荔枝之王”。
乾隆《增城縣誌》載:“四望崗,邑治南八十里,在甘泉都沙貝村東崗上植荔子十數本,名曰掛綠,遷其地弗良。”其後雖散布於縣內外各地,但在道光年間,掛綠荔枝已少見。崔弼《珍帚編》詩:“ 廣州荔枝,以掛綠為上。增城大墩、沙貝諸村,所在多有。花時,長吏使標誌之。歲畏其擾,斧之無遺類矣。”四望崗掛綠因而絕跡至宣統時,以縣城西園一株馳名。宣統《增城縣誌》載:“案:掛綠一種,近以縣城西門外西園一株最為名貴,價值十餘倍於其他。”至今,西園掛綠飲譽海內外,已有數百年歷史。
增城掛綠以文獻正式記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乾隆年間縣誌記載原產於增城新塘四望崗,後至 嘉慶年間因官吏勒擾,百姓不堪負重而砍光掛綠荔枝,萬幸只存縣城西郊西園寺(現荔城掛綠廣場)一棵至今,“西園掛綠”彌為珍貴。
生產情況
![增城掛綠](/img/8/1da/nBnauM3XxYTMyQTMzMTOzATN0UTM2MTMxEDM2cTNwAzMxAzLzk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據1993年出版的《增城縣誌》援引1988年的統計數字,西園掛綠 荔枝的第二、三代樹體共有620株,其中經過確認的第二代掛綠荔枝樹為72棵。
2003年,西園掛綠母樹無論是植株生勢還是座果率都為近十年最好,估算有200多顆。
2004年,除去西園掛綠母樹之外,第二、第三、第四代掛綠 荔枝在增城的種植面積已達667畝,產量將達到36噸,其中西園掛綠荔枝母樹結果約100顆左右。
2013年,增城僅存的一棵掛綠母樹預計產荔枝60多顆。
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增城掛綠”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增城掛綠產地範圍為廣東省增城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掛綠荔枝](/img/3/6ef/nBnauM3X0cDO5MDMzkDM5gTN0UTM0kTNzYDOzQTNwAzMxAzL5A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掛綠。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紅壤、赤紅壤;土層厚度≥6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2%,pH值5至6.5。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採用懷枝、山枝等實生苗為砧木 嫁接 繁殖或壓條 繁殖。
2.定植:春植3月至5月,秋植9月至10月為宜;成齡園栽植密度≤400株/公頃。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果實採收
採收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天、烈日中午不宜採收,採收後24小時內進行果品分級、分裝、 貯存、保鮮。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近卵圓形或近圓形,果皮暗紅帶綠色,裂紋及縫合線均明顯。果肉乳白色,肉質特別爽脆,清甜帶特殊香味。
2.理化指標:
項 目 | 指 標 |
可溶性固形物(%) | ≥18 |
總酸含量(%) | ≤0.3 |
單果重(克/個) | ≥18 |
可食率(%) | ≥65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增城掛綠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增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增城掛綠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增城掛綠](/img/6/54d/nBnauM3X2YDNyMzM2kDOzATN0UTM2MTMxEDM2cTNwAzMxAzL5g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增城民間千百年來,還流傳著不少有關增城掛綠的美好傳說。相傳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樓仙桂村人。何仙姑15歲時得仙人點化,食鳳凰山雲母片學會飛身法術。16歲時因父母將她許婚別人,何仙姑不同意,在婚禮前夕乘人不覺,飛身至羅浮山得道成仙。後因不忘家鄉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常常回鄉漫步荔枝園中。一天,何仙姑留戀西園荔枝美景,坐在樹枝上編織腰帶,離開時把一條綠色絲線遺留樹上,綠絲飄繞在荔枝果上,於是荔枝果上都有一道綠線,人們就給它取名“掛綠”,可見“掛綠”之神奇和名貴,帶有不凡的“仙氣”。八仙故事源遠流長,深受民間喜傳樂頌。何仙姑與掛綠傳說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