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說法一
不知是在哪個學校,有一年由於時間緊迫,就把所有不及格的人的名字都打在了一張紙上,貼在一個板子上進行公示。由於那個板子就掛在牆上,所以學生們看到後就形象的管不及格的學生叫掛科生。
說法二
說是有一種讀書使用的木頭名牌,不及格的人的名字會被寫在上面掛到門口,讓進出人羞辱,於是就叫做掛科。
說法三
掛是從一種叫暗黑破壞神的單機遊戲裡面流傳出來的。在北方地區此說法較為可靠。
說法四
最早是由於,學生們把“死了”、“死定了”、“完蛋了”叫做“掛了”,而“掛了”這個詞的產生又與遊戲、網路的興起有關。掛了最早在網遊中盛行,有“掛線、掉線”之意,後來推廣引申為“像上網時掛線一樣”。所以“掛”的說法迅速流行於高中生、大學生中,慢慢的演化出了“掛科”、“掛課”這種說法。
說法五
掛科來自於一種古代的刑罰:“掛”。最早的死刑是絞刑,後來又有斬首,有一種“罪惡特別深重”的,斬首後還要把腦袋掛起來示眾,也有就把屍體掛起來示眾的,這些都叫“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後,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在生活中常把失敗也叫做“掛了”。比如說考試掛了紅燈,可以說“又掛了”。
說法六
掛了,一詞是來源於粵語,粵語港音稱“死了”、“完了”、“沒了”為“呱咗”,“呱”譯音和國語“掛”相同,“咗”的意思近似於“了”。
此外,還有一種人性化的解釋:大學生如果期末有考試沒通過的話,那個科目下次還補考,所以感覺那門功課像是被掛在那邊,而且不及格的同學心裡也會掛念著這件事,所以形象地稱為“掛科”。
說法七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信號燈的基本規則。綠燈亮時,可以通過,紅燈亮時,則不能通過。對於考試來說,及格就是通過了,而不及格就是沒通過。交通燈一般都是高高掛在空中的,因此,考試不及格就像行路遇到紅燈不能通過一樣,常常被稱為“掛紅燈”。隨著網路語言的出現,“掛紅燈”被簡化為“掛了”,其涵義也被擴大到某事沒有辦好,不再僅僅指考試不及格。比如某個遊戲沒有過關,可以稱之為“掛了”,電腦當機了也可以稱為“掛了”。大學生是使用網路最多的群體,他們把網路語言“掛了”重新移植到考試不及格上,就形成了“掛科”這個詞。
影響
由於大學中的考核的方式與中學有所不同,大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較高中有所下滑,所以大學生掛科可認為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更有人戲言:“沒有掛科的大學便不是完整的大學。”話雖如此,掛科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視的。
1.掛科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可能造成大學生沒有學位證,畢業證,無法畢業。一般高校對學生都有規定的學分要求,學生只有修到相應數目才能拿到學位證並順利畢業。
學分是以學生考試科目的成績進行計算的,即某一科通過考試,則獲得相應的學分;不通過(即掛科)則無學分,需要下次重修或補考。
若掛科太多,重修不過,學生就會因學分不夠而被學校留級或勸退。進而會使學生有上面所說的無學位證或無法畢業的危險。這樣等於說大學白念,絕對得不償失。(關於掛多少科目就會無學位證的問題,不同的高校的規定是不同的。)
2.掛科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成績排名,使其與獎學金、助學金、競選班幹部、入黨、保研、推薦工作、出國留學等等好事全部失之交臂。
3.掛科還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例如會造成大學生有羞愧、恐懼、痛苦、自暴自棄等不良情緒。一般大學生得知他們掛科都是在期末考試後的暑、寒假裡,這樣掛科會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身心折磨。
4.掛科對於大學生的就業也將造成十分的嚴重影響。一般用人單位看到應聘畢業生有掛科經歷後,再考慮錄用他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5.當然掛科在某種程度上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很多大學生都會在大一時因為過了與高三截然相反的學習生活而掛科,所以之後他們便忍辱負重,重找學習狀態,從而挽回了自己恐將荒廢的大學生活。這裡掛科就起了一個警示鐘的作用。
避諱物件
青蛙。由於青蛙發出的“呱呱”聲與“掛”字諧音。所以,青蛙是考試時最不討人喜歡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