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石蠶
掌葉石蠶,植物界,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分布於錫金及我國西藏、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湖北及台灣。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掌葉石蠶
- 外文名:R. palmata Kudo
- 拉丁學名:Rubiteucris palmata
- 界:植物界
- 族:筋骨草族(Ajugeae)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唇形目(Lamiales)
- 科:唇形科(Labiatae)
- 亞科:筋骨草亞科(Ajugoideae)
- 屬:掌葉石蠶屬(Rubiteucris),本屬僅一種。
- 種:掌葉石蠶
- 命名者及年代:(Benth. ex Hook. f.) Kudo
- 分布區域:甘肅,貴州,湖北,陝西,四川,台灣,西藏,雲南
所屬卷
:Rubiteucris Kudo
所屬科
:Labiatae
中文名
:掌葉石蠶
文獻來源
:Rubiteucris palmata (Benth. ) Kudo (1929); 吳征鎰 (1959).
Teucrium palmatum Benth. ex Hook. f. (1885); Hemsl. (1890); Dunn (1915).
描述欄位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無毛或近無毛;莖單一,稀分枝。葉膜質,兩面被疏柔毛,莖下部者卵形至正三角形,長1.5—3厘米,寬1—3厘米,頂端圓,基部平截或近心形,中部以上者掌狀分裂,具3小葉,稀具5小葉,中間小葉菱狀卵形或近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其餘小葉略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偏斜,邊緣均具粗齒;具柄,長2—4厘米,下部的有長達4厘米以上者。花序頂生,長4—6厘米,被微柔毛,下部的聚傘花序每輪具花6朵,上部每輪2朵,頂生1花不育;花梗長3—4毫米;苞片鑽狀披針形,小苞片極小,早落;萼鐘形,長和寬各5毫米,上唇3齒,卵狀三角形,下唇2齒,披針形,萼管長2毫米;花冠白色,外被疏柔毛,長為萼長的2倍以上,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片卵狀三角形,下唇3裂片,中裂片倒卵狀匙形,長為側裂片的3倍,側片卵形;雄蕊長出為花冠長的1倍;花葯腎形;花盤全緣;子房無毛。小堅果淺栗色,長2—2.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大理、維西、貢山等地,海拔2700-3000米的亞高山針葉林或雜木林下;星散分布於我國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四川西部、貴州、台灣。亦見於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