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8M。有乳汁。枝、葉和花托密生金黃色開展的長硬毛。單葉互生,卵形、倒卵狀鉅圓形,或鉅圓狀披針形,長8~25㎝,寬4~13㎝,不裂或3~5裂,兩面均粗糙;托葉卵狀,披針形,有粗毛;葉柄長1.2~7㎝.花序托成對腋生,無梗,球形,直徑8~20㎜;基部苞片卵形;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各4,雄花有2或3枚雄蕊。小瘦果,骨質,有粗毛。花果期3~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地,山谷,水旁或林中
分布範圍
產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南、福建、江西。常見於村寨附近曠地或山坡林邊,或附生於其他樹幹。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
主要價值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溫。
功能與主治
用於風濕骨痛,閉經,產後瘀血腹痛,白帶,睪丸炎,跌打損傷。
肺結核咳嗽,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脾虛浮腫,病後盜汗
用法與用量
內服:1~2兩,水煎或兌酒服。
採集加工
秋季採花序托;枝條、根全年可采,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