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禮司萬壽無疆武太獅老會

掌禮司.萬壽無疆.武太獅老會
“掌禮司.萬壽無疆.武太獅老會”原名“掌儀司.萬壽無疆.武太獅老會”亦名“萬年吉慶太獅”,始創於清代順治年間。康熙六十大壽,憑藉其精湛技藝博得老皇帝的賞識,受封“掌儀司.萬壽無疆”隸屬內務府管轄。
清宮百戲一書記載“如百戲,到元代,稱為把戲;明代有鍾鼓司掌管的雜劇、傀儡戲等也稱“耍把戲”清宮則由內務府“掌儀司”掌管”成為皇家御用。從獅頭的大小、長短、分量等形制及表演套路,都要體現出皇家的威武、莊嚴、雍容、肅穆的堂堂氣派;走要方、轉要圓、以為規矩;進有招、退有式,何地起式,何地收招,以為承上啟下;歷經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為避皇帝名諱,至宣統帝登基,遂改“儀”為“禮”。
另據清宮檔案記載,皇家御用有八檔會稱“內八檔”“掌禮司太獅”屬內八檔第一等承差太和殿。從不出宮參與民間表演,為皇室喜慶大典專用。此後轉歸昇平署管轄,據清宮百戲記載“清宮關於玩意兒的演出,檔案中多見於同治、光緒兩朝。這可能與兩太后,特別是西太后的興趣有關。如:同治六年正月十六曾傳旨:十八日辦事後,漱芳齋由掌儀司伺候玩意兒,著昇平署總管首領帶領當兒。如:某日“淑芳齋掌儀司伺候玩意十二檔”又如:同治六年三月十六日傳旨:“二十一日漱芳齋掌儀司伺候玩藝,隨什不閒一檔”“二十二日著掌儀司跳獅子一檔”光緒九年八月十三日的獅子技藝、光緒十年五月初六的五獅同堂、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五的九獅同堂三十四名”等等史料記述了掌禮司在清宮藝術的重要地位。

此圖光緒所畫現藏首都博物館,圖中為掌禮司太獅。此圖光緒所畫現藏首都博物館,圖中為掌禮司太獅。

在清朝不同時期受到皇家封贈的十三堂太獅中,其中十二堂皆出自民間。“掌禮司太獅老會”是現今中國唯一出自宮廷的太獅並執事保存基本完好,沿襲宮廷套路,能夠進行表演的一檔獅會。清王朝垮台後,由內務府官員姚華亭和總
教習李虎臣將此獅帶出了皇宮。在廣渠門外關廂教授董本延等人。‘掌禮司太獅老會’曾在民國十四年妙峰山朝頂進香,寫在三十六堂會的賀牌上。後由董本延帶領四上妙峰山朝頂/北海每年二次/太廟五次/中山公園四次/中南海三次贈送扁額一塊/先農壇三次/天壇四次/月壇一次/關廂二次/十里河西燕窩一次/宣外老牆根一次/水南莊一次/豐臺日本兵營一次等等還有老照片裡一些不知明的地方。解放後參加過十周年慶典/起重機器廠的慶典。1983年重新修整組隊,董本延任‘掌禮司太獅老會’的會長(其年以70多歲)。1985年參加了第一屆龍潭廟會,以後每年都參加龍潭/白雲觀/地壇/北海/六里橋/大觀園/朝陽公園/青龍橋/勞動人民文化宮等各地區的不同形式廟會和慶典。
1989年,由董振平帶領,從原來的一隻獅隊,發展成兩隻獅隊。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都要分開走。如我帶一隊去龍潭湖廟會,我父親帶一隊去白雲觀。其間,參加過亞運會義演,各種大賽獲得好評,拍攝過“兩宮皇太后”“獅王爭霸”等影視劇,還有“海峽兩岸根之情”大型舞台演出,與台灣同胞相聚長城等表演。1995年以後由我帶領參與各大商廈慶典廟會,舞台表演,中央電視台的藝術平投資,鑒寶欄目,中央4的天下第一城講述太獅,海峽兩岸首屆通航迎送儀式等。
我是愛好者,更是‘掌禮司武太獅老會’的繼承者。我希望將這一古老的宮廷藝術在這個時代發揚光大,展現給世界人民,藝術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的威武雄壯堂皇而令人生畏,顯示的正是我中華民族之魂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