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盪說

)於1930年提出,認為地殼下面的垂直運動是引起所有構造形變作用的原因。 在這些運動過程中,隆起和沉陷地段的形狀、規模和位置都在不斷地變化。 它表現為地殼的上彎和下彎,並導致大地構造的隆起和坳陷的形成。

振盪說(oscillation hypothesis)由哈爾曼(F.Haarmann)於1930年提出,認為地殼下面的垂直運動是引起所有構造形變作用的原因。地殼在其下面物質流動的作用下,產生大地凹陷(下降運動)和大地腫瘤(上升運動),振盪運動由此發生。前蘇聯學者別洛烏索夫(Белоусов)在1954年對振盪運動的解釋是:振盪運動表現為地殼的隆起和凹陷的垂直運動。地殼在一個地方隆起,在另一個地方下降。隆起可以被沉陷代替,反之亦然。在這些運動過程中,隆起和沉陷地段的形狀、規模和位置都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振盪運動多半是經常變化的波狀過程。它表現為地殼的上彎和下彎,並導致大地構造的隆起和坳陷的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