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商品是一種商業術語,它指的是暢銷的,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占有率的商品。
內涵
開店賺錢的途徑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以使他們購買你的貨晶或服務,這就要求你必須主動分析顧客的生活狀況,確定掌握顧客的需求,坐等顧客是消極被動的做法。同時還應注意,去年的顧客需求和今年的顧客需求是有所不同的,甲地的顧客需求和乙地的顧客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忽視這種時間與地域的變換,只是一味地擺出同樣的商品或服務,就難免因不對路而生意冷清了。而成功的開店商品規劃必然是考量了以下一些因素:本地顧客層別;季節差別、時期差別(即商品的生命周期);購買動機的差別;家庭結構差別、年齡段的差別;領薪前後的差別;與周圍競爭店的差別。
通過以上的差別比較,所要達到的目的便是商品的科學規劃,即將多少數量的哪些品目(晶目是商品管理上的分類單位)擺在哪個陳列位置。打造屬於自己的拳頭商品。
商品分類是商品規劃上不可欠缺的必要步驟。首先,商品可分為“知名的、引人注目的商品”和“不知名的、無法引人注目的商品”等兩大類。其次,“知名的、引人注目的商品”又可分為暢銷商品(拳頭商品)與展示性商品兩類,而賣得出去的商品則可分為銷路很好的暢銷商品以及店主最想促銷的高利潤商品。總之,商品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要將商品分為以上四類,然後再就各品種的品目與陳列量進行規劃。這裡有必要對四類商品重述一番。
暢銷商品:非常熱賣而且持續暢銷的商品。
高利潤商品:雖然不如暢銷商品熱賣,但能賺取更高的高利潤的商品。
展示性商品:雖然不是主力商品,卻能通過展示引人注目的商品,比如新上市商品、季節性商品便屬此類。
滯銷商品:在某個時間段或季節中暢銷,一旦過了時節便要開始滯銷的商品,比如某些節令性很強的商品。
開店做生意,提供顧客所需商品,這是店家的基本任務。也就是說,要讓商品結構儘量維持一定的水準,不可任憑無用的品目(比如滯銷商品)占據賣場空間,而所陳列的品目務必因應顧客的需求量(即銷售量)來決定適當的陳列量。
中國商品在坦桑(缺拳頭商品)
產品滿大街 知名度不高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寫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產品目前已經靜悄悄地遍布三蘭港的大小商店。小到建築用的膨脹螺栓、喝飲料的吸管,大到時常在你身邊駛過的“躍進”汽車,以及賓士在坦贊鐵路上的中國機車。這種情況的產生是由於坦桑本國的工業幾乎為零,許多產品都需要進口;由於中國產品比較合適的性價比,加上不少中國人在三蘭港開商店,為求得最大利潤,從國內進口產品,從而促進了中國產品在坦桑的流行。滿大街的中國製造,應該是中國產品名揚坦桑了,可是在當地的市場上,中國產品的知名度確實不高,在眾多坦桑人的心中似乎記不住哪個牌子的中國產品。原因多種多樣,有我們中國企業的原因,有坦桑市場狹小、保護嚴重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產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打進坦桑主流進口產品之中。
坦尚尼亞每年進口的各種貨物總價值在16億美元左右。單純看這個數字也許不小,但其中屬於坦桑國家必需的四類產品就占了進口總額的4/5,這些產品是糧食、石油、汽車和機械電子產品。坦桑政府的官員曾經對記者表示,當資金不足的時候,其他種類的進口產品就要被削減,甚至被刪除,從而保證這四類產品的進口。
"一錘子買賣" 缺長遠打算
坦尚尼亞的四類進口產品是坦桑國家經濟命脈的組成部分,只要在這四類產品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該國對坦桑的貿易額就會大幅度增加,其產品在坦桑市場上就有了較高的知名度。沒有在這四種進口產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國產品自然是淪落到“陪太子讀書”的角色,只能在坦桑市場上敲邊鼓了。
雖然中國對坦桑的貿易出口額每年都在增長,2002年雙方貿易總額達到了1.8億美元,但就目前狀況來看,中國在坦桑市場大致也就能達到2億美元的貿易額,再增加恐怕就很難了。因此,中國產品要想叫響坦桑市場,現在急需的不是擴大貿易額,而是想辦法在坦桑四大進口產品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占有一定的空間。打造拳頭商品。
細細觀察,中國在坦桑的產品有著一個不是特別顯著的特點———絕大多數產品都是不需要維修的,或者說是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資金進行售後服務的。這也許是中國產品目前仍然知名度不高的另一個原因吧。
有人形容說,中國在坦桑市場上做的是“一錘子買賣”,這話的深層含義就是,中國在對坦桑貿易上,缺少一個長遠打算和戰略思考。無論是建築材料,還是其他日用品,基本上中國對坦桑出口的都是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