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街

拱辰街,曾名北門街,北臨環城北路,南通阜南路,三四米寬,千把米長,一條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街巷,但是它背後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拱辰街

相傳南宋期間,廬州城很小,一位姓郭的守將來此駐守時,覺得城區太小,就把城牆往外擴展,其中擴後的北門就叫拱辰門。拱辰乃四方歸向之意。查兩百年前的《合肥縣誌》,當時在拱辰門外正北跨淝河上還有一橋,名曰拱辰橋。從清時的合肥縣古城郭圖中,可以醒目地看到拱辰門以及護城河上的拱辰橋橫亘於城北。從拱辰門進城後有一條街巷直通城內,這就是拱辰街 ,老百姓一直稱其為北門大街。
走進拱辰街,已很難看到歷史的痕跡,周圍建築多是常見居民單元樓,只有一處清代建築,現已殘敗不堪,臨近路面的房子已被改造成為幾家門面,賣蔬菜、水產品等等,裡面的房子大多已成為危房,鮮有人居住。據住在院內的龔大爺稱,這棟房子解放前居住著董姓五兄弟,開著一家大當鋪,名震一時。幾經輾轉,風光不再,只有房頂上的琉璃瓦依稀可見當年的影子。

拱辰街成為一條小街並不久遠,上世紀80年代先是在其南端的阜南路,零星地有人做起買賣,後漸成規模,並向拱辰街內延伸,日益形成集市——當時稱為北門街。1997年合肥市實施“便民工程”時,對之進行了相應的改造和規範,從而發展成了今天的拱辰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