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奧斯曼戰爭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是奧斯曼土耳其人與拜占庭羅馬人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導致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及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拜占庭帝國在1204年失去了君士坦丁堡後,國內陷入分裂及混亂。羅姆蘇丹國乘虛而入,吞併小亞細亞西部的地區,直至尼西亞帝國將塞爾柱土耳其人擊退。1261年,尼西亞帝國在拉丁帝國手中重奪君士坦丁堡。不過,受到敵對國家伊庇魯斯君主專制國、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第二王國的威脅,拜占庭帝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依然不穩,加上羅姆蘇丹國(拜占庭帝國在亞洲的對手)的勢力減弱,拜占庭帝國將在小亞細亞的軍隊轉移到歐洲,以維持拜占庭帝國對色雷斯的控制。羅姆蘇丹國的威脅減弱對拜占庭帝國來說並非幸事,狂熱的回教徒要拜占庭帝國付出代價來建立他們的勢力範圍。許多土耳其貝伊參與對拜占庭帝國及塞爾柱帝國地區的征服,當中又以奧斯曼一世的勢力對尼西亞帝國及君士坦丁堡最具威脅。1299年,奧斯曼一世確立了勢力後自稱蘇丹,其勢力被稱為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一世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首五十年內,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勢力消逝。約1380年,奧斯曼人得到拜占庭帝國控制的色雷斯地區。至1400年,曾經強大的拜占庭帝國只不過是一個摩里亞采邑的綜合體,掌控一些愛琴海島嶼及首都附近的一小拙土地。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1402年的帖木兒入侵及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使拜占庭帝國仍得以苟延殘喘,直至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奧斯曼帝國的勝利使她成為地中海東部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基本信息

地點: 小亞細亞

結果: 奧斯曼帝國勝利

拜占庭帝國滅亡

奧斯曼人的勃興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

米海爾·帕里奧洛格斯在拉丁帝國手裡奪回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帝國的強大地位不復再。希臘本土的拉丁地區及其他與君士坦丁堡一併被收復的地區出現了許多流言蜚語,北面塞爾維亞國王史蒂芬·烏羅斯又向巴爾幹擴張,昔日科穆寧王朝強大的多瑙河防線反過來威脅著君士坦丁堡。

1263年時的地中海,深綠色的部分是奧斯曼人控制的地區,點線內的區域是1326年時征服得來的地區,紫色的部分是拜占庭帝國的勢力,淺綠色的部分是突厥人的地區,藍色的部分是西利西亞亞美尼亞人的地區,而紅色則是拉丁人控制的地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米海爾八世開始鞏固其統治,他將共治皇帝約翰四世刺瞎,這導致國內怨懟不已。米海爾八世又任命新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讓他把被前任牧首革除的教藉恢復,並通知羅馬教廷,以減低拉丁人的威脅。

正當拜占庭帝國繼續攻伐拉丁帝國之際,奧斯曼一世旗下的土耳其人開始侵攻拜占庭帝國在安那托利亞的領土,分別在1265年及1289年攻克索古特及埃斯基謝希爾。因需調遣軍隊至西方,米海爾八世無暇顧及這些土耳其人。

1282年,米海爾八世逝世,由他的兒子安德洛尼卡二世執政。米海爾八世的逝世對社會有緩和的作用,他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拉丁姑息政策、苛征重稅及龐大的軍事開支都對人民造成沉重負擔。奧斯曼土耳其人侵占拜占庭帝國的土地,被視為安那托利亞的解放者,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衝擊著拜占庭帝國的正教權力。

長遠來說,安德洛尼卡二世的統治無方及短視的決定使拜占庭帝國的命運無可挽回。他將拜占庭超純正金幣(Hyperpyron)貶值,令拜占庭帝國經濟價值降低。他登位後,稅項降低了,反而著重於普羅尼埃(一種土地發放系統)。為了普及他的統治,他解散了正教及天主教會聯盟,此舉深化了拉丁人及拜占庭人之間的仇恨。

安德洛尼卡二世極欲保有拜占庭帝國的安那托利亞領土,他下令建造要塞,並對軍隊進行積極的訓練。他又將宮廷移至安那托利亞,監督那裡的戰事,命將軍阿列克修斯·菲蘭斯羅彭諾斯(Alexios Philanthropenos)擊退土耳其人。拜占庭帝國在早期獲得多次的勝利,但在阿列克修斯發動了一次失敗的政變後,之前所取得的成功告吹,阿列克修斯被刺瞎,並退出戰事。奧斯曼人在1301年圍攻尼西亞。1302年,安德洛尼卡二世的兒子米海爾九世及將軍莫札隆在巴菲烏斯(Bapheus)再度兵敗。

雖然如此,安德洛尼卡二世依然堅決回擊土耳其人,這一次僱傭了加泰羅尼亞傭兵。在米海爾九世及羅傑·弗洛(Roger de Flor)的指揮下,一支6500人的加泰羅尼亞傭兵在1303年的春夏季擊退土耳其人。傭兵將土耳其人由非拉鐵非(今阿拉謝希爾)趕到基濟科斯(Cyzicus),大肆破壞了安那托利亞。戰果一再受到內部事務干擾,羅傑·弗洛被暗殺[21],其部下傭兵為了報復而在安那托利亞搶掠。1307年,傭兵轉而襲擊拜占庭帝國的色雷斯地區[22],被搶掠的當地人歡迎奧斯曼人,奧斯曼人再度封鎖著小亞細亞。

拜占庭帝國劇烈的內部分歧使奧斯曼人在軍事上接連得利,安那托利亞的農民階層都認為奧斯曼人是更佳的統治者。

拜占庭帝國安德洛尼卡三世登基時的地中海形勢此後,安德洛尼卡二世無力再遣軍對抗。1320年,安德洛尼卡二世的孫兒安德洛尼卡三世在安德洛尼卡二世兒子們去世後被廢嫡。1321年,安德洛尼卡三世領軍進逼君士丁坦堡作為報復,結果得到色雷斯的封地。安德洛尼卡三世不甘就此作罷,繼續施加壓力,終在1322年成為共治皇帝。不過其後因此爆發了小規模的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支持安德洛尼卡二世,而保加利亞則支持安德洛尼卡三世,安德洛尼卡三世在1328年獲勝,鞏固了他對拜占庭帝國的統治。奧斯曼人在1326年攻克布爾薩。

拜占庭的反擊

安德洛尼卡三世的統治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恢復古羅馬榮耀”最後一次有所作為的嘗試,拜占庭帝國是古羅馬帝國的後繼者。1329年,拜占庭帝國遣軍救援自1303年被奧斯曼帝國圍攻的尼西亞。拜占庭帝國策動的反擊及尼西亞守軍有效阻礙了奧斯曼帝國軍攻城掠地。1329年6月10日,拜占庭帝國援軍在貝勒卡儂被擊敗,尼西亞的命運已被鎖定。1331年,尼西亞投降,這對拜占庭帝國帶來重大的打擊,尼西亞在七十年前曾經是帝國的都城。

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力量再度被耗盡,安德洛尼卡三世只好奉行昔日其祖父的外交手段求和。拜占庭帝國向奧斯曼帝國進貢,以保障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安全。不過,這並不能阻止奧斯曼帝國在1333年圍攻尼科米底亞,尼科米底亞在1337年失陷。

連線遭受挫敗的安德洛尼卡三世在希臘及小亞細亞仍能奪得一些勝利,伊庇魯斯及塞薩洛尼基被拜占庭帝國攻克。1329年,拜占庭帝國攻陷希俄斯。不過,相對於奧斯曼帝國持續的勝利,奪得這些孤島並沒有什麼說服力,而且這些島嶼在此前無一是奧斯曼帝國支配的,這只能說明拜占庭帝國在安德洛尼卡三世在位時有限的實力。再者,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力量被塞爾維亞的擴張進一步削弱,一次摧毀性的內戰更使拜占庭帝國要向奧斯曼帝國屈膝求存。

入侵巴爾幹與內戰

1350年地中海的形勢。拜占庭帝國失去了小亞細亞的城市。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地區以深綠色表示,其他土耳其人控制的區域以淺綠色顯示,紫色部分是拜占庭帝國控制的地區1341年,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由他的九歲兒子約翰五世繼位,坎塔庫澤努斯家族(Kantakouzenos)的約翰五世母親及牧首約翰十四世·卡列卡斯攝政。坎塔庫澤努斯與卡列卡斯的鬥爭觸發了內戰,坎塔庫澤努斯在1347年2月獲勝。內戰期間,鼠疫、地震及奧斯曼人的侵襲肆虐,拜占庭帝國僅能保有阿拉謝希爾(Alasehir),並要向奧斯曼帝國進貢。在內戰時,雙方分別藉助土耳其人及塞爾維亞人的力量,這些土耳其人及塞爾維亞人藉機搶掠,馬其頓遭受破壞,並落入塞爾維亞手裡。坎塔庫澤努斯得勝後與約翰五世共同執掌政權。

坎塔庫澤努斯與約翰五世的共同管治最終決裂,並引發新一輪的內戰,在鄰國眼中,拜占庭帝國再也不是完整的國家。約翰六世·坎塔庫澤努斯再度得勝,以兒子馬修·坎塔庫澤努斯取代被流放的約翰五世成為共同皇帝。奧斯曼一世的兒子奧爾汗領導的土耳其人在1354年攻陷加里波利的要塞,打通了前往歐洲內陸的道路。以近乎無敵姿態展現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包圍著君士坦丁堡,使君士坦丁堡陷入恐慌。約翰五世利用這個形勢,在熱那亞人的協助下發動政變,於1354年11月逐出約翰六世,約翰六世後來成為修道士。

內戰仍未結束,馬修·坎塔庫澤努斯得到奧爾汗的軍事援助,企圖控制君士坦丁堡。他在1356年被擒,粉碎了他成為皇帝的夢想,奧斯曼帝國希望推翻約翰五世的計畫也胎死腹中。

1350年的威尼斯共和國(粉紅)倚靠與東方通商而致富,也因此(與熱拿亞人)捲入了戰爭內戰結束後,奧斯曼人與拜占庭人的戰事也暫時停止。1361年,季季莫蒂洪被土耳其人攻克。繼承奧爾汗的穆拉德一世更為關注奧斯曼帝國在安那托利亞的形勢。1364年,普羅夫迪夫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369年,奧斯曼帝國占領阿德里安堡。

拜占庭帝國不能再作出任何有效的反擊及防禦。奧斯曼人變得相當強大。1371年9月26日,穆拉德一世在馬里查戰役擊敗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聯軍,塞爾維亞被消滅,奧斯曼人可無後顧之憂地準備征服君士坦丁堡。在劣勢下,約翰五世向教宗求助,以歸順教廷來換取軍事支援。縱使約翰五世在聖伯多祿大殿公開懺悔,他依然得不到幫助。他只好與奧斯曼人談和。穆拉德一世與約翰五世達成協定,拜占庭帝國會提供兵力和金錢,換取帝國的安全。

內戰再起及臣服

1371至1394年奧斯曼人取得絕對的優勢,拜占庭帝國的領土縮小到只有君士坦丁堡一帶,被迫承認奧斯曼帝國是宗主國直至1394年。雖然君士坦丁堡已中立化,周邊的基督教勢力依然威脅著奧斯曼人,小亞細亞也並非完全由奧斯曼帝國控制。奧斯曼人繼續推進巴爾幹半島。1385年,保加利亞人的索菲亞被攻克,尼什在翌年也被攻克,一些細小的國家淪為附庸,包括塞爾維亞人。1389年,塞爾維亞人的反抗在科索沃戰役被粉碎,保加利亞的大部分地區在1393年被巴耶塞特一世占領。1396年,保加利亞人最後一個獨立的據點也被攻陷。

1389年地中海的形勢。拜占庭帝國(粉紅)僅保有君士坦丁堡一地。在加里波利失陷後,奧斯曼帝國(深綠)迅速橫掃巴爾幹半島,攻陷塞爾維亞,並且在安那托利亞也占有優勢拜占庭帝國內戰的再度爆發更有利於奧斯曼人推進巴爾幹半島,這次內戰是由約翰五世與長子安德洛尼卡四世引發的。得到奧斯曼帝國支持的約翰五世在1373年9月使安德洛尼卡四世及他的兒子約翰七世失明。兩人逃脫後向穆拉德一世承諾會進貢更多來獲取奧斯曼帝國的支持。內戰一直持續至1408年。在1381年,約翰五世與安德洛尼卡四世、約翰七世和解,卻激怒了約翰五世的次子曼努埃爾二世。曼努埃爾二世占領了塞薩洛尼基,解放了部分被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希臘地區。

1385年安德洛尼卡四世逝世及1387年塞薩洛尼基向海雷丁帕夏投降使曼努埃爾二世尋求蘇丹的和解。曼努埃爾二世與約翰五世的關係緊密,使約翰七世感到繼承者的地位受到威脅。約翰七世於是向約翰五世發動政變,縱使得到熱那亞人及土耳其人的協助,但還是被曼努埃爾二世及約翰五世壓制。

重啟戰端

雖然帖木兒迫害基督徒,但他卻間接拯救了君士坦丁堡1394年,拜占庭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轉差,曼努埃爾二世試圖與約翰七世修好,奧斯曼帝國蘇丹要向曼努埃爾二世下達死刑,但後來改變了決定,要求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一個土耳其人聚居地及建造一所清真寺。曼努埃爾二世予以拒絕,並且拒絕向蘇丹進貢,不理會蘇丹的使者,這導致了1394年的圍城。曼努埃爾二世呼籲進行十字軍東征。139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西吉斯蒙德領導的十字軍在尼科波利斯戰役里戰敗。

十字軍的失敗使曼努埃爾二世要到西歐求援,約翰七世卻成功守住奧斯曼人的進攻。察合台汗國的帖木兒率軍侵入安那托利亞,拆散忠於奧斯曼帝國蘇丹的貝立克。在安卡拉之戰,帖木兒擊敗巴耶塞特一世。此後,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們各自率領奧斯曼土耳其人互相攻伐。

拜占庭帝國沒有藉此扭轉劣勢,她與基督教近鄰及巴耶塞特一世的一名兒子簽訂和約,拜占庭帝國得以收回塞薩洛尼基及大部分的伯羅奔尼撒。奧斯曼帝國的內戰在1413年結束,拜占庭帝國支持的穆罕默德一世在擊敗了他的對手,登基為蘇丹。

拜占庭帝國屈辱地向奧斯曼人進貢三十萬枚銀幣,使拜占庭帝國的經濟陷入困境兩國罕有的親善關係並不能持續。1421年,穆罕默德一世逝世,穆拉德二世成為蘇丹,而約翰七世也登基成為拜占庭帝國皇帝,使兩國關係惡化。兩國領導人都會現狀感到不滿。約翰七世唆使奧斯曼帝國國內叛亂:拜占庭帝國釋放了一人,並聲稱那人就是巴耶塞特一世失蹤的兒子。

約翰七世在歐洲召集了一支規模不少的軍隊,擊敗穆拉德二世的軍隊。穆拉德二世憤怒地回應,在1422年開始圍攻塞薩洛尼基及君士坦丁堡。約翰七世就此諮詢其年老的父親曼努埃爾二世。他再煽動了奧斯曼帝國的叛亂,這一次他支持聲稱是穆拉德親兄弟的庫丘克·穆斯塔法,布爾薩被圍攻。圍攻君士坦丁堡不果後,穆拉德二世撤軍回擊庫丘克。拜占庭帝國再次臣服,須每年向蘇丹進貢三十萬枚銀幣。

走向勝利的奧斯曼

1430年的拜占庭帝國。所有的主要城鎮都落入奧斯曼帝國手裡,奧斯曼帝國已控制接近一半的安那托利亞以及大半部分的巴爾幹奧斯曼帝國在1424年至1453年面對著眾多敵人。除了受塞薩洛尼基圍城戰牽制外,奧斯曼人又要與喬治·布蘭科維奇領導的塞爾維亞人、阿諾士·科維努思領導的匈牙利人以及喬治·卡斯特里奧蒂領導的阿爾巴尼亞人爭鬥。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是這些爭鬥的高峰,聯軍被奧斯曼帝國擊敗。

在1448年及1451年,拜占庭帝國及奧斯曼帝國分別都出現領導變動。穆拉德二世逝世,由穆罕默德二世繼位;君士坦丁十一世繼承約翰七世。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圍城戰,守軍配備長矛、弓箭及石頭穆罕默德二世與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關係欠佳,君士坦丁十一世以叛變來脅迫穆罕默德二世要達成某些條件。穆罕默德二世建造防禦工事,又封鎖君士坦丁堡的海路航線作為回應。奧斯曼人已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的周邊地區,於是在1453年4月6日發動攻勢。雖然同屬天主教及基督教國家,拜占庭帝國得不到教宗及西歐的援助。

英國及法國的百年戰爭已接近結束,法國須鎖定戰果,不會冒險派遣軍隊援助拜占庭帝國,英國更加沒有必要去這樣做。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正處於尾聲。神聖羅馬帝國早前的援軍在瓦爾納被擊敗。德國諸侯的戰爭及胡斯戰爭更大大減低各國發動十字軍的意欲。波蘭及匈牙利也曾經參與過瓦爾納戰役,那次的失敗及北方十字軍入侵令她們分身不暇,不願意再給予援助。

撇除這些主要的歐洲勢力,還有的就是義大利的城邦國。熱那亞及威尼斯相互對立,但又同時是奧斯曼帝國的敵人。威尼斯人曾考慮派遣艦隊攻擊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要塞,紓緩君士坦丁堡的壓力,但艦隊規模太小,而且太遲到達目的地,奧斯曼人依城作戰可輕易擊潰任何援軍,即使是威尼斯共和國強大的軍隊。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領導的二千名傭兵抵達君士坦丁堡協防,當中大多是義大利人。君士坦丁堡的防守完全由這些傭兵及由城裡徵召的五千名義勇軍負責,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早前受重稅、疫病及內戰影響大幅下降。守軍的質素參差,但仍配備各種的武器,卻沒有能夠應付奧斯曼大炮的炮火。

君士坦丁堡最大的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奧斯曼帝國轉為清真寺,現時作為拜占庭及奧斯曼遺蹟博物館君士坦丁堡之陷落並不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大炮,也不是奧斯曼帝國的強大海軍,這可歸咎於絕對壓倒性的軍力差距,比例約為十對一。守軍不斷被虛耗,奧斯曼帝國新軍也足夠強大。奧斯曼帝國不斷策動看似失敗、損失慘重的攻勢,許多奧斯曼軍人也開始懷疑圍城戰是否會取得成功。歷史顯示,奧斯曼帝國之前多次的圍城都未能成功。為了鼓舞士氣,蘇丹發表了講話,表示城內蘊藏大量財富,很快就可以任意搶掠。1453年5月29日,一次的全面進攻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軍隊湧入城裡搶掠,海軍的軍紀也開始渙散,許多熱那亞及威尼斯人得以登船逃離城市,當中包括威尼斯軍醫尼科洛·巴巴羅,他寫到:

“ 土耳其人整天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屠殺基督徒,鮮血在整個城市裡淌流,就像暴雨過後的雨水。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屍首都被拋進達達尼爾海峽,隨著海水漂浮出大海,如同河渠上的甜瓜。 ”

圍城戰後,奧斯曼帝國在1460年占領摩里亞,繼而在1461年攻克特拉比松。特拉比松淪陷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帕里奧洛格斯王朝仍被歐洲承認為君士坦丁堡的正統王朝。直至十六世紀,奧斯曼帝國威脅著歐洲,歐洲也不再對發動十字軍感興趣,歐洲勢力於是承認奧斯曼帝國是安那托利亞及累范特的領主。

拜占庭失敗原因

拉丁人的介入

浪漫主義畫作“最後的十字軍”。穆斯林的勝利、基督徒的失敗及歐洲人在宗教改革及反宗教改革當中所犯的錯誤導致十字軍的終結。拉丁人介入巴爾幹的紛爭損害了拜占庭帝國協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能力。以米海爾八世為例,他試圖將拉丁人驅逐出希臘,以致拜占庭帝國邊界的防守空虛,使土耳其的貝立克,包括奧斯曼一世統領的部族侵襲和占領這些原屬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安德洛尼卡二世在安那托利亞的軍事行動雖然取得一些成就,但卻不時被西歐的事務拖累。無論如何,拜占庭帝國被迫要在羅馬教宗與拉丁人的威脅之間作出抉擇。

虛弱的拜占庭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拜占庭帝國處於不穩定狀態。1261年君士坦丁堡失陷及其後的戰事都來得不是時候。羅姆蘇丹國的勢力也正在衰退,許多貝立克都成為自治國家,如奧斯曼一世的酋長國。雖然羅姆蘇丹國的弱化令尼西亞得以暫時抽身,但是這短暫的喘息並沒有被拜占庭帝國充分利用。

為了重新征服希臘,米海爾八世對安那托利亞的農民徵收重稅,以彌補仿效科穆寧王朝軍隊所建的昂貴軍隊的支出。這導致許多農民支持土耳其人,因土耳其人初時採用較低稅收的制度。

米海爾八世逝世後,拜占庭帝國受內戰煎熬,奧斯曼帝國也爆發內戰,但發生在較晚的十五世紀,當時羸弱的拜占庭帝國已無力重新征服所失的領土。拜占庭帝國爆發內戰時,奧斯曼人越過加里波利突進歐洲,圍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國成為附庸。拜占庭帝國試圖掙扎時,她已經被凌駕,兩次的十字軍聖戰都以失敗告終。

奧斯曼的兵力

奧斯曼人以強大的手段及能力聚集巨大的兵力。在初期,奧斯曼一世周邊的土耳其人支持他們擴張。當土耳其人開始在拜占庭帝國缺乏防守的地區定居後,利用當地農民的貧苦境況爭取他們的支持,不支持奧斯曼人的都會被襲擊。小亞細亞的城市被切割包圍,奧斯曼人很快便精通了圍城戰。

圍城戰是奧斯曼人的專長,攻城有效而迅速。他們以征服代替摧毀,否則他們會虛耗過度。向被征服的地區索求兵力及財物等貢品有效於控制被征服的地區。

當時的奧斯曼人擁有其中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軍隊,他們的後勤足以支持數量龐大的軍隊遠征。

影響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拜占庭-奧斯曼戰爭摧毀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維繫歐洲中世紀保守秩序的基本力量,使得歐洲各國得以開啟民族化、近代化進程。

君士坦丁堡之陷落震驚羅馬教皇,他馬上下令召集十字軍進行反擊,只有菲利普三世及勃艮第的公爵回響,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教宗庇護二世再次召集,但仍沒有任何歐洲的領袖作出實質的回應,教宗只好自行領導十字軍,他在1464年逝世,使十字軍在安科納的港口解散。

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對歐洲的意義重大,逃離戰火的人將希臘的科學文化帶到歐洲,催化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尼科波利斯戰役及瓦爾納戰役的失敗、神聖羅馬帝國的損失及缺乏有效的反擊令人感到疑惑,馬丁·路德相信土耳其人是上帝用來懲罰基督徒的:

“太可恥了……教宗長久以來誘導我們對土耳其人發動戰爭,用我們的金錢摧殘這么多的基督徒,造成這么多的傷害!”

不過,到1529年,歐洲開始崛起應對奧斯曼帝國。馬丁·路德改變了他的觀點,認為“上帝的天譴”要與強大的世俗領袖作戰,而不是教宗的十字軍。

歐洲默認了奧斯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奧斯曼帝國於是進一步開始征服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勢力在十七世紀達致巔峰。土耳其新軍開始轉為奧斯曼帝國的弱點。保守、極權的奧斯曼帝國難以實行改革,與此同時,歐洲的軍隊變得更為現代化及策略性。波斯人及奧地利人開始有限度地抑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