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偽正義

拒絕偽正義

《拒絕偽正義》是2010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林。本書是曹林寫作8年來的時事評論精選,在本書中,你能看到作者在拒絕偽正義中所做的思想貢獻。

內容簡介

著名時評人曹林的的時事評論精選集。曹林在全國10多家媒體開有時評專欄,作品以尖銳、理性、客觀和視角獨到見長,信奉改良主義,在批判公權之惡的同時,從未放過對輿論、大眾、平民、自我之惡的批判,主張“不放過所有的惡”。

本書作者是《中國青年報》評論員、評論部副主任、知名時事評論家曹林,曹林在全國10多家媒體開有時評專欄,作品以尖銳、理性、客觀和視角獨到見長,信奉改良主義,在批判公權之惡的同時,從未放過對輿論、大眾、平民、自我之惡的批判,主張“不放過所有的惡”。多次獲中國新聞獎,還有多篇作品獲中國人大新聞獎、中國慈善新聞獎、中國廉政新聞獎。南方周末和搜狐舉辦的中國時評大賽一等獎,首都青記協舉辦的評論大賽一等獎。

8年前曹林初寫時評時就因其新銳和獨到而迅速引起輿論的關注,評論界專門有人分析時評寫作中的“曹林現象”。時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主任的著名媒體人李方先生稱讚說:將來,也許我等皆當避此人一頭地。  被網友評為“2008年中國傳媒界十大最具影響力評論家”之一,有評論人在《2006最感動我的5箇中國人》中稱曹林的評論深深地感動了他:他的觀點總是一針見血,他使時評這一新的文體展示了存在、發展的客觀價值。

作者的評論尖銳而不失客觀,以事實、邏輯和理性而服人,這使他的評論不僅能贏得大眾的尊重,還能贏得被批評對象的尊重。湖北一位被其批評過的市長就稱“眾多評論中我只認同曹先生的批評”。

作者在書中強調:正如曖昧不明的“自由”概念一樣,正義,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招搖過市?我們的輿論中流行著許多對正義似是而非的理解,越貧困越正義,越叛逆越正義,越苦難越正義,越迎合公眾情緒越正義。其實這些都是偽正義罷了。反抗並不代表正義,苦難並不代表道德,窮人並不代表正確,受害並不代表沒有責任,大眾不是正義的代名詞。

圖書目錄

第一篇〓權力批判
中國當前最大、最多、最核心的問題莫過於:公權力沒有被馴服,沒有被關進民主的籠子,孱弱的民權常成為強勢的公權力戲弄、掠奪、傷害和侵犯的對象。批判肆無忌憚的公權力,以憲政、民主、法治、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去啟蒙公權力,致力於將權力關進籠子,這應是當下時事評論最重要的任務。
1.權力通吃下,我們都是陪舞者/
2.拿出治民一半的嚴苛與智慧去治官/
3.我們當醜惡痛批,他們當經驗交流/
4.特權,不要誤解人們看你的眼神/
5.地方官員可怕的“推土機政治”/
6.王家嶺的“八天八夜”不能拍成頌歌/
7.瘋狂的招商與“不擇手段”的政治/
8.“領導不可冒犯”的時代已經過去/
9.不明真相的民眾與眼睛雪亮的民眾/
10.我讓你批評,你才能批評/
11.官場潛規則不過是“一把手”的規則/
第二篇〓腐敗批判
反腐敗,絕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更關乎決策者的決心和勇氣。許多已開發國家都成功地解決了腐敗問題,我們為什麼不能呢?尊重“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個基本常識即可,關鍵是,掌握著決策權的既得利益者缺乏反腐的決心:自己反自己的腐敗,反腐者也時時面臨腐敗誘惑,可想而知反腐結果會是什麼。
12.貪官如廁逃逸,啼笑皆非的官場現形/
13.“落馬高官健康轉好”,能給為官者多少暗示/
14.民間人人都是“反腐碩士”/
15.如今貪官還會“深夜排隊等候投案”嗎/
16.不能怪媒體娛樂化消遣貪官/
17.先反反這個反腐網路遊戲的腐敗/
18.反不了腐敗就嚴懲瞌睡/
第三篇〓輿論批判
輿論,向來被視為正義和道德的象徵——正因為此,每個人都想利用和操縱它,從而站到道德至高點上。弱者想藉助它伸張正義,強者也想利用它來混淆視聽,商人想利用它牟取暴利,政府想操縱它左右民意……所以,我們要對輿論的被利用、被操縱、被粉飾充滿警惕。它並非天然地代表著正義,眾聲喧譁中,它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同利益群體爭奪的利益場。
19.不節制自身魔性,網民無異於暴民/
20.利用網民憤怒已成為一種產業/
21.審慎與節制: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品質/
22.“網友曝”是一種很惡劣的新聞文風/
23.別把“壞訊息綜合徵”都推到社會不完美上/
24.拔高的東西復原時總那么難堪/
25.先真假、後是非、再利害/
26.抵制對“手捧炒票炫富”的討伐誘惑/
27.那道帶血的有獎競猜讓我顫慄/
28.網路的道德極端主義/
第四篇〓偽正義批判
正如曖昧不明的“自由”概念一樣,正義,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招搖過市?我們的輿論中流行著許多對正義似是而非的理解,越貧困越正義,越叛逆越正義,越苦難越正義,越迎合公眾情緒越正義。其實,這些都是偽正義罷了。反抗並不代表正義,苦難並不代表道德,窮人並不代表正確,受害並不代表沒有責任,大眾不是正義的代名詞。
29.謠言就是謠言,別加入過多的闡釋/
30.從造謠到黑客:批判的價值次序/
31.正當防衛:類比的陷阱和反問的誘惑/
32.為什麼被告席上的胡斌像替身/
33.拒絕“何不去殺貪官”的仇恨/
34.與范美忠一起反思我們的劣根性/
35.網路批判的矛為什麼就不能指向自己/
36.不要過度闡釋拒簽致死這個特例/
37.“騙子愛國主義”不過自欺欺人/
38.受害者心態瀰漫的社會必然缺乏寬容/
39.“報復正義”邏輯要為犯罪傳染負責/
第五篇〓社會批判
針對中國某些改革,曾有人編出順口溜戲言:房改是要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要把你二老逼瘋,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現實告訴我們,這些不只是無奈的戲言和誇張的抱怨,民生的困頓,改革的積弊,社會的問題,很多時候甚至比民間的戲言和網路段子更誇張。“被時代”中這一代中國人,背負著體制弊病帶來的許多沉重問題。
40.不搭院士身份,抄襲已很難成為新聞/
41.民工隨身揣錢回家的身體政治/
42.提示語拖死:最具中國特色的死法/
43.什麼割裂了民眾對公物的價值敬畏/
44.北大歷史系會不會以王益為恥/
45.掌百姓衣食的人啊,請給百姓留點自尊吧/
46.“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戲言真實上演/
47.北京排外主義發作的周期率/
48.“耽誤工期誰負責”與“高溫死人誰負責”/
49.憑什麼將討薪者當成反恐演練對象/
50.“炫富廣告激發仇富”,低估了公眾情商/
51.“我能”只剩下了商品的想像/
52.“被”字一語風行後的權利焦慮/
第六篇〓制度批判
對於代議政治,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有一句名言:開會期間的國會,這是對公眾的展覽,而國會的各個委員會,這才是行動中的國會。我們的兩會也是如此,兩會不只是每年兩個十多天的會議,而是中國的兩種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這兩種制度架構起了中國政治的基本監督模式。
53.兩會越多政治,街頭越少暴力/
54.兩會應成為政治家的搖籃/
55.幾個提案議案對得起那體貼的“小黃瓜”/
56.兩會不盯劉翔時是中國政治成熟日/
57.兩會政治少明星,遂使劉翔成焦點/
58.政協委員唇槍舌劍與民主監督無關/
59.人民的代表為何也亢奮地喊增稅/
60.吃的是納稅人的錢,擠出的是垃圾建議/
61.能有工人委員反駁首富委員張茵嗎/
62.為何不能給作報告的總理一把椅子/
第七篇〓偏見批判
輿論在長期的道德沉澱中積累了不少偏見,比如認為每個人都不能貪生怕死,法律越嚴厲越讓人敬畏,壞人就不值得為之辯護,對每一種惡都要除惡務盡,目標正確就可以不擇手段,民主無論何時都是好東西,可以用一種不公補償另一種不公……這些觀念符合我們的日常直覺和感性,卻經受不住理性的審視。
63.仇和與崔博在制度上其實是同構的/
64.市長自罰千元道歉,誰有這種特權/
65.平民也是可以“貪生怕死”的/
66.挖煤助學:被過度開發的民間道德/
67.對有些惡放棄干預,也是一種法治/
68.為不道德者辯護是更高的法治境界/
69.扭來扭去的公正找不到歸路/
70.在民眾間製造對立的民主是壞東西/
71.自主招生:想像的公平與可控的公平/
72.“誰還敢再做好人”是道德撒嬌/
73.以勸代罰:越人性的法規越讓人敬畏/
74.不守規矩怎么就成了中國人的共性/
第八篇〓文明批判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國已經被深深地捲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歌猛進的現代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福利,也破壞了許多珍貴的傳統價值,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中國,沒有真正進入有法治的市場,而是被權貴和官僚資本主義所操縱,這使中國的現代性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糾結。
75.哀悼羅京,珍惜變遷中那些恆定的面孔/
76.高房價造就最馴服的一代人/
77.恢復的不僅是廣播操,更是一種生活/
78.質疑29歲市長:一個沒有佳話的時代/
79.惹了一身時代潛規則的臊/
80.以“榮譽首富”向袁隆平式創富致敬/
81.我們不能自由得一無所有/
82.“要不要買版面發論文”的中國式焦慮/
83.別管別人行不行賄,學習王石的“不行賄”/
84.《挾屍要價》全票獲獎傳遞的道德態度/
85.曹操墓真假交鋒後的政治醜學/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