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吐蕃王室後裔在西藏阿里以西建立的地方政權。842年吐蕃王朝滅亡後,吐蕃後裔吉德尼瑪袞的長子日巴袞占據芒域(今克什米爾列城),因轄地在拉達克山以南,拉曲河以北,故稱“拉達克政權”。
12世紀末,拉達克國王派人向止貢派創始人止貢巴·仁欽貝獻上大量的貢品,並派拉達克僧人到止貢學經,從此拉達克僧人赴止貢學經成為慣例,因此,拉達克在歷史上信仰藏傳佛教止貢噶舉派。
變遷
13世紀中葉,芒域納入元朝版圖,屬宣政院管轄,中央政府派遣官員赴拉達克清查戶籍,確定貢賦,派駐蒙古軍。
15世紀初,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就曾派人前往拉達克並在拉達克首府列城創建了格魯派寺院柏圖寺。明崇禎三年(1630),拉達克王僧格拉傑派遣其子思扎菩捉囊達率兵滅古格王國,占據古格、日土、普蘭等地後,拒絕向西藏地方政府納貢。
清康熙二十年(1681),五世達賴喇嘛與厄魯特蒙古汗王聯合派軍,攻占列城以西的巴高。二十二年,拉達克承認以班公錯西部為界,恢復每三年入貢舊例,歸還古格、日土等地,重申拉達克為西藏藩屬。從此,西藏地方政府接受拉達克王朝貢,史稱“拉達克年貢”,西藏則答應向拉達克提供一定數量的茶葉。
1822年,印度錫克王國控制下的道格拉部落首領森巴率軍侵入拉達克,占領阿里三圍。西藏地方政府派兵反擊,雙方息戰言和,劃定拉達克與古格、普蘭之邊界,自此拉達克地區脫離阿里三圍。
滅亡
1842年,道格拉人廢黜了拉達克最後的國王貢噶朗傑,由道格拉·古拉辛格統治拉達克,至此拉達克政權歸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