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習俗
以黑為主色
婦女留"魂毛"
拉祜族男女過去均喜歡剃光頭,但未婚女子不剃,婚後婦女要在頭頂留一綹頭髮,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別。現在多數青年女子已蓄髮梳辮,偏遠山區的拉祜族婦女仍保留剃髮的習俗。他們認為剃光頭衛生、舒適,又是婦女美的標誌。
喜戴銀器
男女均喜戴銀質項圈、耳環、手鐲,婦女胸前還多佩掛大銀牌。
背袋定情
節日或盛裝時,男女均喜 長方形的背袋。背袋系自織的青布或紅白彩線編織而成,袋上飾有貝殼和彩色絨球。男女青年戀愛時除贈送繡荷包、腰帶外,背袋也是定情物。
拉祜族多數聚居於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少部分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於瀾滄江以東各縣。拉祜族淵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逐水草茂盛的草原,由北向南遷徙定居於瀾滄江流域。其服飾反映了本民族早期的遊牧文化,也體現了近代的農耕風格。
主要習俗
以黑為主色
婦女留"魂毛"
拉祜族男女過去均喜歡剃光頭,但未婚女子不剃,婚後婦女要在頭頂留一綹頭髮,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別。現在多數青年女子已蓄髮梳辮,偏遠山區的拉祜族婦女仍保留剃髮的習俗。他們認為剃光頭衛生、舒適,又是婦女美的標誌。
喜戴銀器
男女均喜戴銀質項圈、耳環、手鐲,婦女胸前還多佩掛大銀牌。
背袋定情
節日或盛裝時,男女均喜 長方形的背袋。背袋系自織的青布或紅白彩線編織而成,袋上飾有貝殼和彩色絨球。男女青年戀愛時除贈送繡荷包、腰帶外,背袋也是定情物。
主要分布在雲南圖庫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辭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
建築風格 宗教信仰 喪葬習俗 歷史文化拉祜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現有人口約41萬(1990年統計),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兩岸思茅、臨滄兩個地區。其中78%分布在瀾滄江以西,北起臨滄、耿馬,南...
民族簡介 民族歷史 禮儀風俗 社會經濟 生活習慣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於歌詠,嫻於舞蹈,其音樂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拉祜族民歌有頌歌、敘事歌、兒歌、情歌、喪歌等五類,各具特色。歌曲、樂曲...
內容簡介 拉祜族簡介 藝術特點 歌曲分類 發展軌跡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 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人口304174 人(1982年統計)。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人口約434000人。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民族簡介 服飾介紹 服飾特點 服飾發展 男性服飾楊春編著的《中國拉祜族》是“中華民族全書”之一,《中國拉祜族》力求充分展示拉祜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全面探尋拉祜族波瀾起伏的歷史軌跡,深刻揭示拉祜族自強...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南美拉祜族鄉,位於臨滄市臨翔區西南部,距區政府駐地48公里,東與博尚鎮相連, 北與章馱接壤,西與耿馬縣毗連,南與雙江縣相連。全鄉國土面積120.85平方...
地理環境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土著居民 基礎設施拉祜族曾經經歷過血緣群婚、族內對偶婚、轉房婚和一父一妻制等,而且長期實行族內對偶婚,因此血緣集團內部由父系和母系相互混雜而導致雙系大家庭制度長期並存的婚...
傳承與發展 訂婚 結婚 特殊習俗拉祜族人口30餘萬(1982),主要聚居在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及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雙江縣、西雙版納山區。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1957年改革...
歷史淵源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