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愛默生的許多觀點為歷史證明都具有先知性。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強調人的價值;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相中揭示真實,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導人;他號召發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的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被霍爾姆斯譽為“我們的思想上的獨立宣言”。

基本信息

簡介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英文名:Ralph Waldo Emerson拉爾夫·華爾多·愛默(1803-1882)生是美國整個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領袖。他把浪漫主義想像的抽象觀念和19世紀中葉美國生活的現實統一起來。美國的浪漫主義也隨著他成為一種成熟的思想和感情體系,深深地紮根於本國的沃土之中。他的第一篇重要論文《論自然》明確表達了他的“超驗主義哲學”。他號召青年人掙脫歷史套在他們身上的令人麻木的枷鎖,跟隨心中的上帝,時時刻刻用一種堪與清教徒始祖的宗教狂熱相伯仲的熱情來生活。愛默生還堅持認為宇宙的本質是道德的,自然是證明上帝存在於他的一切創造中的一個偉大的實際例證。愛默生的代表作是《散文集》(第一集和第二集),其中收錄的演說稿《論美國學者》被譽為“思想上的獨立宣言”。從藝術上來看,愛默生的散文語言精練,說理透徹,氣勢雄偉,被稱為“愛默生風格”。愛默生的最佳詩作以其始終如一的想像力和象徵主義手法,成為惠特曼以前美國詩歌中最上乘的作品。愛默生倫理哲學中的“勿以暴力抗惡”思想深深地影響了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

成就

在美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中,新英格蘭的超驗主義是其發展的高峰,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是該運動的主要代表。

愛默生出生在波士頓一個牧師家庭,1821年畢業於哈佛學院,他在哈佛學院求學時非常節儉勤奮,而且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這些資料為他後來的散文和詩歌創作提供了素材。1826年開始在教堂講道,1829年任波士頓惟一神教第二教堂牧師。惟一神教雖然在某些方面對卡爾文教教義作了修改,但還是保留了許多舊教規。隨著美國社會的發展和歐洲思想的傳播,年輕的愛默生對基督教義產生了懷疑,並逐漸覺得惟一神教難以容忍,於1832年離開了牧師的職位。

此後,愛默生赴歐洲遊學,在那裡,他結識了卡萊爾、柯勒律治和華茲華斯等浪漫主義作家,並涉獵了德國的唯心主義和超驗主義。回國後,他定居康考德,深居簡出。在這裡,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包括梭羅和霍桑等,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宗教、哲學問題,被人們稱作“超驗主義俱樂部”。愛默生成了該俱樂部的當之無愧的發言人,並一度主編超驗主義刊物《日規》(The Dial)。

愛默生是個演說家,他的文章大多是根據演講稿整理而成的。代表作有《論自然》 (Nature, 1836)、《論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 1837)、《神學院演講》(Divinity School Address, 1838)、《論超靈》(The Oversoul, 1841)、《論自立》(Self Reliance, 1841)等。這些文章後來分別收在《散文一集》(Essays: First Series, 1841)和《散文二集》(Essays: Second Series, 1844)中。愛默生還寫了不少詩,收在1847年和1867年出版的兩本詩集裡。

愛默生的超驗主義實際是一個哲學流派,它吸收了美國的清教思想,強調了人類本能地掌握宇宙的絕對真理和人的神性。他認為宇宙是上帝精神的體現,人是自然超靈的一部分,人的心靈和自然界精神相通,因此人和自然界都有“神性”。基於此,愛默生相信人的直覺,認為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直覺判定是非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注重人的自主自立。他在《論美國學者》里指出:“我們要用自己的腳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說自己心裡想說的話。”愛默生通過將自然作為精神、上帝或超靈的象徵,使清教的象徵主義思想達到了近乎完善的境地。

在文學創作方面,愛默生主張作者描寫身邊的、卑微的和平凡的生活,不要被傳統壓倒,也不要醉心於羅馬和巴黎的式樣。雖然愛默生在哲學上是個唯心主義者,但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對思想文化的要求,在解放人們思想和建立美國民族文學方面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同時代的作家,如梭羅、惠特曼等都有很大影響。

愛默生的散文風格有如行雲流水,文章句子短小,頗多陳述。語意雖不很連貫,但也妙筆生花,富有真理和思想。愛默生的散文表現出鮮明的美國風格,他本人也被稱為“美國學者”。

作品介紹與賞析

(Nature, 1836)發表於1836年,未署名。這是愛默生的第一篇重要作品,讀起來像散文詩,一般被認為是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宣言書。全書包括一篇序和八個章節,討論了對自然的愛、對自己的利用、與自然相關的唯心主義哲學、物質世界中靈魂存在的證據以及回歸到與自然環境直接接觸時所引起的人類靈魂與作品的潛質擴展。愛默生眼中的自然都是人的精神的化身,歡樂時的自然呈現著歡樂,哀怨時的自然則又顯得哀愁。自然對人類所表現的用途,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商品,不過這裡所說的商品不是我們現在通常所指的商品,而是指自然所用於服務於人類的一切,如天上的空氣,地底的海洋,我們生存於其中的地球,以及風、雨、水、火、土、動物、植物等。這裡可以看出愛默生的泛神論,也不妨稱之為人為萬物之中心論,有我國宋明理學家的“萬物皆備於我”的主張頗有幾分相似;第二,美感,在愛默生看來,這美感也就是和諧感,自然美再現於人類心靈中,產生新的創作;第三,語言,語言是自然事實的符號,作家見到了真理,也說出了真理;第四,自然是一種訓練,它幫助我們理解精神真理,道德律是自然的中心。

美國文化的先知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美國新英格蘭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是一個休閒的好去處。古樸的教堂和公共建築掩映在青山綠水中,在瓦爾登湖旁騎馬,在沉睡谷中漫步,或是在四方山上遊蕩,都是十分愜意的事情。這裡曾留下許多文壇巨人的腳步,霍桑、梭羅、路易莎·奧爾科特對這裡的描述依然歷歷在目。雖然走遍整個康科德小城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當你站在沉靜的瓦爾登湖旁,會感覺這裡的一切都是永恆的。

一個城裡來的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一個為逃避城市的喧囂、世俗的煩擾的徒步旅行家,在康科德發現了自己的歸宿。他就是拉爾夫·愛默生。在他誕生200年後,人們在這裡紀念和緬懷這位值得信賴的鄰人,美國最重要的思想家和作家,一個國家的代言人。

思想獨立之父

愛默生研究學者約爾·波特不久前撰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有了愛默生,美國文學才真正誕生。從南北戰爭後傑克遜總統的“黃金時代”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鍍金時代”,在美國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愛默生一直是最為關注的美國思想家和文學家。

愛默生的許多觀點為歷史證明都具有先知性。1837年8月31日,愛默生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以《論美國學者》為題發表演講,抨擊美國社會中的拜金主義,強調人的價值;提出學者的任務是自由而勇敢地從皮相中揭示真實,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導人;他號召發揚民族自尊心,反對一味追隨外國的學說。這一演講轟動一時,被霍爾姆斯譽為“我們的思想上的獨立宣言”。

愛默生一生實現了他的三個奮鬥目標:一是改革美國的宗教,即肯定人的價值,使人格從宗教教條中解放出來;二是廢除奴隸制,使美國成為尊重人權的自由、民主國家;三是建立美國的民族文學,使美國文學不再成為歐洲文學的模仿品,比如惠特曼的詩歌,梭羅的散文,梅爾維爾的小說都具有鮮明的美國民族的特色,這一代作家都受到過愛氏的影響,從而形成美國的文藝復興。

19世紀初一位英國作家曾不無藐視地說過這樣的話:“有誰讀美國人的著作呢?”今天全世界凡受過高等教育而沒有讀過美國人著作的學人恐怕不多了。

自然是心靈的導師

愛默生一生熱愛自然,認為人和自然之間有一種精神上的對應關係,精神存在於自然之中。1836年出版《論自然》一書幾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愛默生說:“我像玉米瓜果一樣在溫暖的日子裡長大、生活。讓我們讚美他吧!”自然象徵著理性與忠誠、道德與崇高、美與愛。讓人們敞開心扉跟從自然學習,它是人類最好的導師。

“星空下的人看起來像一個年幼的孩子,而他居住的這個地球看起來像個小小的玩具。”只有在自然面前感受到自己就像一個嬰孩那樣被養育的人,他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才能感受到無限的愛。“自然伸出她的手臂來擁抱人,只是為了讓人的思想與他同樣偉大。她心甘情願地用玫瑰和紫羅蘭來跟隨他的腳步;她用她雄偉和莊嚴的外表裝飾她親愛的孩子……在我們的印象中,荷馬、品達、蘇格拉底和弗希昂與希臘的地理和氣候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只要你看到一個具有鮮明個性和非凡天才的人,你就會發現他非常輕鬆地使一切事物都順應著他——人群、意見、時光和自然都成為他個人的侍從。”

如果你相信愛默生說的,你就會從一個流浪者,成為一個幸福的自然之子。(文詩)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拉爾夫·愛默生

(RalphWaldoEmerson)

1803年5月25日生於波士頓一個牧師家庭。1882年4月在康科德去世。17歲畢業於哈佛學院。1826年進入哈佛神學院學習,1828年成為牧師。後放棄神職,於1833年赴歐遊歷,拜訪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蘭道爾、柯爾律治、華茲華斯等,與卡萊爾結為至交,並深受康德先驗論哲學的影響。回國後從1834年起定居康科德,並於1836年出版《論自然》一書。1837年8月,在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上發表《論美國學者》演講。1838年7月,在劍橋的神學院發表題為《神學院致辭》的著名的演講,為美國的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根據。

自1836年開始,愛默生、阿爾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頓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會討論“神學與哲學的不良狀況”,這可以說是超驗主義運動的起點。他們創辦評論季刊《日規》(1840-1844),愛默生一度擔任主編,是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

愛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寫成,重要作品還有《論自助》、《論超靈》等,收在《論文集》(1841)和《論文集:第二輯》(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別出版兩冊《詩集》。此外還有《代表人物》(1850)、《英國人的性格》(1856)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