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吉舍夫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吉舍夫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吉舍夫(РАДИЩ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1749~1802),俄國啟蒙主義學者,主張摧毀專制制度與農奴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普遍發展工場手工業。1749年8月31日生於薩拉托夫省庫茲涅茨克縣,1802年9月24日服毒自殺。

基本信息

簡介

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和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學說,受到D.狄德羅、J.-J.盧梭、G.B.馬布利等人的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拉吉舍夫認為“專制制度是極端違背人類本性的制度”,號召人民聯合起來打倒它。1790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以一次假想的旅行為線索,描繪沿途人民遭遇到的非人壓迫和剝削,尖銳地揭露農奴制度、專制制度的罪惡,指出沙皇是雙手沾滿了鮮血的頭號罪犯,農民被剝奪得只剩下沒法奪走的空氣 。該書出版後立即被查禁 ,但直到1905年一直在民間流傳。葉卡捷琳娜二世將其判處死刑,後改判10年徒刑,流放到西伯利亞。1796年保羅一世即位後,拉吉舍夫被大赦釋放。1801年回到彼得堡參加了沙皇政府法制委員會的工作,提出法律改革草案,重申廢除農奴制度的主張,遭受新的迫害。

他認為自然是物質的各種形態(光、磁、電以太、生命)的表現,運動是物質的 屬性。主要著作尚有《論人、人的死和不死》、《自由頌》等。

生平

1790 年5 月,一本由作者自己印刷的新書在彼得堡書店出售以後,很快不勝而走,僅僅幾天就使彼得堡全城流言四起,沸沸揚揚。該書的作者雖然使川匿名,但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讀過後,還是很快就猜出了作者的姓名。她被這本書嚇壞了,稱作者是比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更兇惡的暴動分子。於是這本新書被禁、被毀,作者差點被送上絞刑架。

在隨後的 100 多年中,人們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秘密傳看這本不尋常的書。有人甚至出25 盧布一小時的高價閱讀它。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它的作者又是誰呢?這本名為《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的作者是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吉舍夫。他是俄國第一個革命者,最早為俄國人民吹起自由的號角。

1749 年8 月,拉吉舍夫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俄國貴族家庭。在父親的莊園度過童年後,7 歲時到莫斯科去學習。1762 年9 月,葉卡特琳娜二世舉行加冕慶典,挑選“貴族優秀子弟”充當少年侍衛,拉吉舍夫被選中轉入彼得堡的貴胄軍官學校。除學習外語、射擊、跳舞外,同時輪流進宮,供女皇差遣,伺候她和皇室成員的生活起居。17 歲時被派出國,在萊比錫大學學習了五年,深受法國啟蒙家著作的影響。

1771 年,拉吉舍夫回國,先後在樞密院、商業部、海關等部門供職,並在軍隊服役。在此期間,他陸續翻譯和發表了一些作品。他在翻譯加布里埃爾·博諾·德·馬布利的著作《論希臘史或希臘人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時,特意為專制制度一詞加寫注釋。指出“專制政體是最違背人類本性的狀態”。並提出了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的理論,如果專制君主不履行契約的規定,那么人民就有權廢除這個契約。

《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一書共分為25 章,每章的標題大多是從彼得堡到莫斯科途徑的地名。乍看起來很像是一本普通的遊記,因此最初曾騙過了沙皇書報檢查官的眼睛。但書中的真正內容,卻是憤怒地鞭撻俄國殘酷的農奴制度,揭露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朽黑暗,勇敢地號召農民起來革命。它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本革命書籍。葉卡特琳娜在書上所作的批語中寫道:此書“以斷頭台威脅沙皇”,“散布法國的毒素”。

拉吉舍夫在書中描寫的主角——旅行者,是一個住在首都彼得堡的貴族。他本人不擁有農奴,靠擔任公職養活自己。這個誠實並能主持公道的人,一直錯誤地認為葉卡特琳娜二世是一個開明君主。直到旅行開始後,他通過在沿途的所見所聞,才認識到農奴制度的種種醜惡的現實,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通過與沿途先後遇到的五個人的談話,使他理解到俄國社會所存在的黑暗現實並不是偶然的,其根源在於農奴制和封建貴族的官僚國家。在旅行的後期,書中主角的思想進入了成熟階段,革命信念逐漸形成。他仿佛成了一個新人,成了改變現實,啟蒙別人的力量。他最終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階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這部鼓吹人民自由、號召人民革命的作品一問世,就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但在沙皇專制制度的黑暗統治下,它又擺脫不了一再被嚴令查禁的命運。

1790 年6 月30 日,拉吉舍夫因出版《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一書而被捕入獄。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親自參加審訊,判處他死刑。後因害怕社會輿論的譴責,改判為流放西伯利亞10 年,地點是7000 俄里外的伊利姆斯克小鎮。經過16 個月的苦難旅程,拉吉舍夫才到達流放地。他沒有屈服,在途中寄給友人的詩中寫道:“我不論過去,不論將來,終生都一樣,不是一頭牲口,一棵樹,一個奴隸,而是一個人!”在流放地,他堅持寫作。1796年,葉卡特琳娜二世病故,保羅一世繼位,拉吉舍夫被允許返回莫斯科郊區父親的莊園居住,但仍處於警察的嚴密監視之中。1801 年,亞歷山大一世繼位後,拉吉舍夫被允許返回彼得堡,進入法律起草委員會工作,但他起草的法律草案,不僅不被採納,反因此而受到威脅,警告他:西伯利亞還沒住夠。 1802 年9 月11 日,不肯放棄自己的原則,而又無法改變黑暗現實的拉吉舍夫服毒自殺,終年53 歲。他留下遺言:後代將會為我報仇!

拉吉舍夫雖然去世了,但由他點燃的自由之火,卻在俄國人民中一代接一代地延續下來。俄羅斯的偉大詩人普希金在《紀念篇》一詩中寫道:“我所以能長久為人民喜愛,是因為我給詩歌以新的聲音,是因為我追隨拉吉舍夫歌頌過的自由,並且讚揚過寬恕同情。” 19 世紀俄國的三代革命家,都把拉吉舍夫看作是自己革命事業最早的先驅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