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詩
抽象詩三個層次:
第一,非語法,詩中沒有中國文字語言中的語法關係。不使用熟悉的辭彙和詞組。不涉及任何具體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形象,超越現象和經驗。
第二、非理性、非邏輯、無主題。抽象詩不講“道理”,沒有主題也不傳遞理性的人文思想和哲理。只表現文字自身。有時,文字具有的邏輯慣性給人理性的想像,那是巧合,不是抽象詩的本意。
第三,抽象字組,就是單個字非語法、非詞組、非經驗的自由而有意味的組合。
抽象詩從字開始,到字組為止。
抽象詩在文化形態中不是孤立的。在藝術創作方式和審美方式上和抽象繪畫與音樂接軌。抽象詩的定義和抽象藝術的定義相通。
抽象藝術的定義是: 非具象、非理性的純粹視覺形式。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169頁)
抽象字組
“字組”,就是單個字無序、自由、無邏輯、有意味的組合。
“字組”不是常用詞組,不受傳統的“意義”左右,也不受語法控制,是字的重新組合和創造,而且組合的前提就是要遠離熟悉和經驗的詞組,字和字距離越遠越好。相對經驗和邏輯來說,字組的“含義”是陌生而抽象的,因此,稱為“抽象字組”。
命名抽象字組是為了區別傳統的詞組概念。以往我們運用的詞組都有約定俗成的意思,而“抽象字組”是單個字的自由組合,卻沒有固定的含義,更多的組合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文字功能,這種功能將極大地拓展我們對中國文字的想像和審美,將我們帶進更為深遠的視覺和思維的境界。
抽象字組存在於我們文字歷史的任何一個文獻中。兩個熟悉的詞組相交的中間兩個字,就是“字組”。如上文中的“名抽”、“了區”、“組概”、“字功”、“將極”、“地拓”就是抽象字組。抽象字組都是我們平常不單獨使用的字組。
將抽象字組選擇組合成詩句、詩行,就有了不同於理性詩的字義空間和想像。“名抽了區”、“組概字功”、“將極地拓”。也可以改變組合成“了區名”、“抽組概”、“字功將”、“極地拓”,字義空間立即發生轉換,這就是抽象字組的神奇力量。
抽象字組是抽象詩的基本元素。將任何一個可能是你熟悉或別人熟悉的詞組,從文字里挑剔出去,或者解構。讓一切人們習慣的語法規律和文字運用方式在抽象詩里消失。
字組可以是兩個字,也可以是三個四個,甚至可以說一行就是一個字組。
由“抽象字組”組成的文字排列,不受語法限制,但有傳統詩歌的排列形式和韻律節奏。在文字的閱讀和審美上,具有現代性和後現代性。具有文字組合的偶發性、差異性、神秘性和意味性。
(摘自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版)169頁)
抽象詩審美價值和意義
我們需不需要抽象詩?這樣的沒有社會、道德理念意義的純詩呢?而這樣的純詩,因為不談哲理、不抒發情懷、不表達理念、不針砭時弊、不關心具體的社會生活不擔當教育人的角色、對人的情感也不感到好奇,只是以自己獨立的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語言世界的變幻帶來的語言境界和新鮮的語意的獵奇和審美。
首先,抽象詩符合藝術創新原則。任何一種文化,都需要創新。詩歌是文學,也是藝術,必然需要創新。和藝術一樣,詩歌在圖式和語言上的創新已經非常困難。以往的詩歌創新,基本上沒有脫離開詩歌作為一個理性思想的傳播載體,儘管題材和體例不同,但是在理性的思維方式的表達上,是一致的。抽象詩改變了這個狀況,詩歌不再是表達思想甚至情感的載體,而是一個審美載體,從語言形式審美開始,可能在審美過程中,個別字和句子會和我們經驗中的理解相近,帶有語言所特有的理性的痕跡,但是,這不是抽象詩的目的。這只是抽象詩可能產生的效果之一。抽象詩的出現是詩歌形式的創新,它使得詩歌在真正的意義上接近藝術的最高境界,即音樂的境界。音樂的境界不是一個邏輯的境界,而是一個形式的境界,比同的形式就有不同的境界和效果。抽象詩在表達文字的境界上,具有音樂性也就是審美抽象性。
第二、抽象詩歌拓展了中國文字的使用功能。抽象詩的出現,使得漢字有了一種新的使用方式:即不是按照我們的經驗和習慣,使用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的語言組合方式,而是將漢字組合通過隨機發生和選擇,組合成獨特的詩句,這種組合是我們的經驗中所沒有的,但是卻能產生特殊的語言效果,即詩歌的抽象審美的效果。拓展了文字的使用功能,是對中國文字的一大突破和貢獻。是文學和詩歌新的嘗試。中國和世界從此有了抽象文學。
第三、抽象詩歌具有特殊的抽象審美意義。抽象詩的寫作是以字為單位的,詩歌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有聲音有固定的含義,非常規的組合卻使得這些平時很熟悉的字有了不同於平常的含義,有了陌生化的語境,而這種陌生化的效果,就是審美效果和審美意義之一。讓我們知道,文字還可以這樣使用,這樣使用的詩歌具有我們熟悉的詩歌樣式所不一樣的效果。
第四、抽象詩具有後現代藝術的特徵。後現代藝術的特徵就是藝術的前衛性、反叛性。抽象詩歌看起來使得詩歌在傳統的意義上“面貌全非”,但是,抽象詩歌創作的自由性、遊戲性使得大眾都有了寫抽象詩的可能。當然,抽象詩歌在看似無技巧,其實也是有技巧的,只是這種技巧不是語言的邏輯運用而是文字的形式運用,用什麼樣的字來組合,讓字與字之間有一種特殊的意味。
第五、抽象詩歌的形式性。因為使用文字的方式和傳統不同,因此詩歌行距和字數必須有控制,每句詩句字數不宜太多,用短句子三字、五字、七字,使得抽象詩形式上像古典詩詞。閱讀起來,也有古詩的節奏和韻律。在內容的抽象、文字組合的陌生、奇巧、趣味甚至荒誕上,具有古典詩詞的韻律,給人全新的詩閱讀快感和享受。抽象詩歌的純文字形式使得詩歌在真正的意義上和藝術接軌,讓文學的文學---詩歌有了純粹藝術的可能。
第六、抽象詩歌的非功利性。因為純粹形式,純粹文字組合藝術,文字遊戲,使得詩歌具有藝術性,符合和諧社會藝術的審美和娛樂功能。
詩歌的全部意義,就是在生命的本體意義上插上自己的弱小的翅膀,讓享受生命的人在讀詩的夢中有小小的詩意在飛翔。
抽象詩的原創精神,抽象詩對中國文字語言的構成突破,抽象詩歌詩意的陌生化效果,抽象詩的抽象意味,抽象詩的形式構造,文字鑲拼的詩意娛樂等等,大大拓展了中國傳統詩歌的寫作方式,使得漢文詩歌創作有了新的可能,不僅是創作的新意,也是閱讀和審美的新的可能。(其實,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當時代文人墨客填詞造句、以文字遊戲的方式創作出來的。只是到了近代特別是當代,詩歌才變得這么急功近利。)
抽象詩歌的藝術創新性、文字功能的拓展性、詩歌形式性、審美性和後現代性,就是抽象詩歌的意義。(許德民)
許德民抽象詩
唐李代白
一
鳥雲看游
野淵臨流
離怨盡書
傷知送柳
腸添淚斷
語枯心空
雪裸搖白
驕直一紅
二
啼客笑頂
天凝斷宮
一枝雲借
雨巫問農
艷可漢露
誰紫燭誦
水深掛火
綢落布流
三
門隱君泳
吳魚許輕
命重急千
高鞭十行
花道寄淚
風見引情
去箭塵斷
色隨三心
四
百突城碎
知君先刀
領殘射營
呼南殺北
兵騎千鐵
衣圍將歸
玉寒聲血
鞍猶軍行
五
氣陰律心
濕痕嚴吹
能遠如守
指足嘆移
弟絕兄寒
斷玉關聲
三萬牽對
年裡百清
六
紙滑香密
木稀起盈
酒繡葉眠
風月步人
香王力床
風古西笑
留雲隱歌
鳴衣棄飛
七
門扶對洞
護敗聽冬
不乘歌肩
情遠尺送
意鳥廢遷
衣解月終
花謝漢尋
聞水行空
八
巫水入丘
枕色舔畫
開邊來山
床遺誤月
桃別花問
意笑流心
天撲地泄
孤歲□非
九
晨樹夜高
秋處流雲
山橫替無
對邊語眠
花一去開
杯抱來琴
歸色沉滿
降風聽肺
十
宮濃見逢
衣約解米
雲裳玉會
相笑風恨
義胎常妻
天斷兩倫
國叫還鳥
傾君布門
抽象詩歷史與媒體報導
在抽象世界開天闢地——許德民的抽象畫、抽象詩、抽象觀
文/本刊記者:胡凌虹《上海採風》2007.12期
“兩個星期前我的心態還是處在馬上要得諾貝爾獎的心態上,兩個星期後稍稍平復了一些。”採訪前,許德民在角度抽象畫廊里跟朋友通電話時如是說。
在角度抽象畫廊與許德民聊天,必須時刻保持一個足夠清醒的頭腦,否則他反傳統的理論如同四周包圍著的抽象畫一樣極易讓人暈頭轉向。
有人看來許德民太自我陶醉,有人認為許德民的抽象創作是一頭怪物,但是許德民自信如故,這個從理想主義窩裡出來的人,身上到處刻有理想主義的痕跡。7年前,許德民在上海開了全國首家抽象畫廊——角度抽象畫廊,當時喊出的口號是:“我為這個城市‘消費’一座畫廊”,去年他又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抽象藝術的雜誌《中國抽象藝術》,如今,他為自己的新作——抽象詩躊躇滿志,自感這是一個“開天闢地”的發現。
記者:你說“抽象藝術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那么為何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歡畫畫?
許德民:所謂天賦與喜歡不喜歡沒有關係,它是一種天生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至於你是不是使用和開發了你的天賦和潛能,那是個人的能力和機緣問題,也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你發現了自己的天賦,還要能夠堅持下去。
記者:但是為何有些人對色彩特別敏感?
許德民:對色彩天生敏感歷來就是一種謊言,讓很多人放棄了對美學的追求。在色彩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感覺,不能用一個感覺來取代另一個感覺。所謂有人對色彩敏感是因為這些人敢於張揚自己的色彩感覺,而有些人則比較膽怯。
記者:如果是天賦,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懂抽象畫呢?比如我就看不太懂。
許德民:你們每天照鏡子,梳理髮型,挑選衣服、鞋子的時候,都是抽象審美,你的挑選憑直覺,而直覺里包含著天賦和經驗,你幾乎天生就會為自己挑選最合身的衣裳,你的挑選過程就是抽象的審美過程。你們用這種眼光去看抽象畫的時候,個個都是行家。把抽象畫還原成很簡單的東西,就是好看和喜歡,不可能不懂。過去你自己把這扇門關上了。
記者:按你這樣說,學抽象畫不需要經過美術方面的系統的訓練?
許德民:如果只是寫實繪畫的系統訓練,抽象畫並不需要。但是抽象畫也有自己的系統,這個系統對畫家的要求也許比畫寫實畫的畫家要求更高,也是必須經過嚴格訓練的。藝術的本性是自由的,是不一樣的自由、不一樣的風格和不一樣的形式構成了藝術。
記者:這種想法你是什麼時候悟出來的?
許德民:人都是有天賦的,但是天賦需要呵護和開發。天賦有時就是人的潛能,你不去找它,它就爛在你的生命里。二十多年前,我的詩集出版需要插圖,而出版社提供的插圖我不滿意,就想為什麼不自己畫,從此打開了自己繪畫的大門。
記者:你一開始畫的並不是抽象畫,你是怎樣在抽象藝術里找到自信?
許德民:我想尋找永恆的藝術,不會因時間改變而改變的藝術,只有抽象是永恆的。抽象藝術的價值是不會因為道德觀念、社會觀念、政治觀念的變化而變化的。它不介入人的理性價值的糾纏,它在人的非理性方式中存在。
我們的一切忙碌都是為“發獃”打工
記者:你說的非理性的生命方式具體指什麼?
許德民:視覺啊、聽覺啊、觸覺啊、味覺啊、嗅覺啊等等。你有沒有發獃的時候?人在發獃的時候是思維真空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非理性時刻。享受美味,聽曼妙音樂看迷醉色彩,穿著漂亮衣服享受美的喜悅的時候,排除一切功利純享受生命、身體的時候,這就是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我們的一切忙碌、一切理性的方式就是為了“發獃”打工。
記者:怎樣理解這個“發獃”和我們生命方式的關係
許德民:發獃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也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我們在真空的思維狀態下獲得的恬靜和滿足。在更多的時候,理性的生活方式和非理性生活方式是並存的。
記者:那么你如何把這些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放入畫中?
許德民:和人的非理性生命方式中的視覺方式吻合,抽象藝術給人看到純粹的視覺圖式,色彩、構成、肌理和細節。這些具有音樂鏇律般的色彩組合愉悅人的視覺和心靈,愉悅過程都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和非理性的生命方式相吻合,與享受空氣、陽光一樣。
記者:抽象藝術不需要內容?
許德民:不要任何理性的內容,但是有超越理性的內容。一幅抽象畫的審美含量與大自然是一樣的。所以學會抽象藝術審美對於人的生活會是極大的豐富。
記者:你曾說過:“抽象藝術是藝術的最高境界”、“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這種說法是否把其他具象的藝術,理性的生命方式貶低了?
許德民:怎么會是貶低?具象、抽象沒有高低之分,理性形式和非理性形式是平等的。最高境界不一定是最需求境界,大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切藝術向音樂靠攏,我把它修改了一下,一切藝術向抽象靠攏,一切藝術的最高形式是抽象形式。
記者:你畫抽象畫的時候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許德民:抽象畫的圖式是非理性的,沒有任何關於現實具象的痕跡。作畫時邏輯推理方式是理性的,這不同於社會價值的理性,是把握圖式結構、色彩關係選擇的理性。整個繪畫過程充滿理性的形式分析、推理和選擇。
記者:這種理性不是天賦的狀態。
許德民:孩子的天賦是模仿的天賦。你必須脫離孩提時代的天賦,挖掘張揚你的天賦,擁有超常的能力,手是有記憶的,作畫時手的姿勢會受到理性和習慣限制,創作抽象畫必須靠非理性打破這種記憶,讓一切發生都有創新的可能。
記者:這讓我想到有人把海獺塗上顏料,讓它隨意在紙上走動滾爬……
許德民:對,就像讓女人裸體塗上顏色在畫布上打滾,讓塗滿顏色的雞在畫布上掙扎、跳躍,以此來繪畫創作。很多人都嘲笑他們,覺得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做的事情。藝術的最高價值是原創,這種不按常規方式的創作方式,符合藝術創作中的隨機、偶發理論。不是什麼荒誕不經的事件。問題是:不是每次雞的跳動、女人的打滾就能形成一幅好畫的。創作過程是發生的過程,還需要選擇,而選擇要比發生困難很多。所以畫一幅獨特的、個性的、原創的抽象畫是非常難的。
記者:除了畫抽象畫,你現在還寫詩嗎?
許德民:我最近在寫抽象詩。你是語言學碩士,那么你知道抽象字組嗎?(沒有)其實在我們任何一篇文章里都有抽象字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我把文字從語法的籠子裡解放了出來,把非詞語的組合、非語法的組合、非邏輯的組合組合起來,這種飄逸的字的組合,建立了自己的形式體系、抽象語境,構建了一種新的視覺空間。
記者:我們說“詩言志”,你的這些字組的組合沒有什麼內涵,能稱為詩嗎?
許德民:詩除了詩言志,也可以詩言情、詩言美和詩言形。中國文字習慣了語法和經驗,事實上很多不按照語法和習慣組合的文字依然有它的生命力。抽象詩還原文字最初的本體意義,顯示字組背後的無限的宇宙和生命信息,它是超越傳統的文字使用和認識的。因此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和審美性。
記者:現在詩歌那么邊緣和小眾,抽象詩的創作,對中國人來講有什麼意義呢?
許德民:抽象詩在中國文字史、文學史、藝術史上的出現是首創。第一部抽象詩集的意義和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詩集的意義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文言文到白話文是受西方翻譯文體的影響,有很大的社會套用性。而抽象詩是受到了抽象藝術的啟發,其社會影響和套用性可能不大,非常小眾。但是文化和藝術上的創新價值,市場不是唯一的標準。詩歌邊緣和小眾化是不會影響到它在文化上的價值和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一本詩集,馬上要出版,幾萬字抽象詩理論加100首抽象詩。我相信對中國文化是有貢獻的。
記者:你的抽象詩和你的抽象畫有什麼關係嗎?
許德民:中國歷來有詩畫一家的說法,就是有畫總是有詩,詩情畫意是一家。以往詩畫一家的形式是在一幅畫上題詩。我的抽象詩因為沒有了語法的詩歌意境,而更多的是字境,是字義的形式空間,因此,讀抽象詩就仿佛是在看一幅抽象畫,看畫就是在讀詩,使得詩畫真正成為一家。
記者:你覺得你的抽象詩能得到社會價值的肯定嗎?
許德民:我很自信,但是並不很樂觀。當今社會的價值標準被財富灌足了迷魂湯,已經有點失常了。一個新的文化形態、文學形態、藝術形態的出現是否會立即得到社會回響我不抱太大的奢望。這沒有關係,醜小鴨在開始的時候是不會被認同的,需要伯樂來發現。
記者:但是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一隻天鵝?
許德民:我能感覺自己是一隻醜小鴨,在典故中,醜小鴨是天鵝。
記者:抽象藝術在當今社會還很少人認同,你如何堅持了二十多年?
許德民:人類的文化有兩種形態,理性的、具象的形態和非理性的、抽象的形態。和人的兩種生命方式——理性的生命方式和非理性的生命方式對應。抽象藝術是為人的生命方式服務的,抽象審美也是人的生命方式必須的,只是我們當今社會缺乏這樣的認識。在已開發國家,抽象文化、抽象藝術已經普及到每一個人。因此,在發展起來的中國,今後的需求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作為一個有文化抱負的藝術家,把抽象藝術當作自己的生命理想,當作了一種生命方式,因此可以為它付出而無怨無悔。
附許德民抽象詩一首:
皮十品天
情關需
還注要
偶絕我
床寺撲
官五開離風
洞叛背口身
了時忘間鍾
離是木降鼓
語手鴉白先
村紅山寒陽
飛泓花古雨劍然
墨石生雖無天靖
繭衣蘇淺夢非翼
樹暮顏藍等本聲
即馬子妃
計陷客丘
光典西
不力月
梅落孔
於嚴東
2006-2007
抽象詩:讓詩歌回歸文字本身?
傅小平
近期,一種純文字形式的“抽象詩”引起關注。作為這一概念的首創者,復旦詩社首任社長、詩人、畫家許德民在解釋這一“原創”的詩歌類型時表示,抽象詩以抽象字組為元素,根據文字的天然韻律,排列成抽象詩行,“打破傳統詩歌的語法、詞組、習慣和邏輯,讓詩歌回歸文字本身”。在他看來,“百家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在日前上海角度抽象畫廊舉行的“抽象詩派藝術展”,及為紀念西方架上抽象畫誕辰100周年於上海朱家角串方藝術中心舉行的“許德民抽象藝術展”等展覽上,許德民為推行他的這一詩歌形式不遺餘力。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多數受訪者肯定他在探索詩歌藝術上的努力,但他們中的大多數表示,“看不懂”這樣的詩歌,即便反覆閱讀也無法理解其內在意義。更有人對這種寫作行為表示不理解,認為這是對漢語寫作的隨意顛覆。
許德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自2005年他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以來,儘管引起一定的關注,但真正的呼應者寥寥。他聲明抽象詩的原創價值也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價值。在他看來,詩歌和文學在當代社會的邊緣化,除了受到社會物質主義生活方式的侵襲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本身的創新意義不夠。“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太雷同。當代詩歌,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朦朧詩以後,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流派出現。另外,很致命的是,中國的詩歌理論始終沒有出現突破,詩歌創作總體上缺乏一個權威的價值評判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出現一種看不懂的“抽象詩”是時代的必然。“只要有真正的創新,就會有新的詩歌形式,就會有新的陌生化的、對有些人來說是‘看不懂’的詩的出現。”
許德民表示,我們的詩歌觀念,目前還更多停留在讓其承擔社會的、政治的,以及道德的責任上。而實際上,詩歌可以純粹是詩歌,而不表達任何道德、政治的意義,甚至連哲學、理性也不用考慮。“它完全是可能做到和抽象藝術一樣,僅止於表達語詞形式,只是展現文字組合發生的過程,只需要文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非理性的視覺和想像空間。”作為原創的“抽象詩”,它到底是一種為創新而創新的文字遊戲,還是有生命力的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我們拭目以待。
原載:《文學報》2009-09-10
截字詩:探索還是有病?
——抽象畫家許德民創作“抽象詩”引爭議
林明傑
上海的抽象畫家許德民最近推出了他獨創的“抽象詩”,詩壇譁然,讚賞者認為有開創性,反對者斥之為欺世盜名,甚至“該抽嘴巴”。電腦隨機打成詩:“中傳來黑巒放音落白月凌亮亂孕枝默舞看田假靈流不精旨歸界終要聲不為曲歌……”這便是尚待出版的許德民抽象詩集《天詩》中的一首《留野養理》。
評判不一抽象詩
當許德民的抽象詩首次被人貼到作家陳村當版主的網上論壇時,文藝批評家吳亮留言道:“許德民腦子壞脫了,張天師咒語,忽悠誰啊……”他還補充寫道:“這哪是什麼抽象,是抽風,嘴巴歪了,該抽嘴巴!”但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思和教授卻認為,“許德民的抽象詩是個性化的詩歌創作,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對豐富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有積極的意義,應當支持並給予推薦”。作家陳丹燕則將其概括為“碎而美”。
隨機亂打即創作
許德民坦言,用電腦隨機亂打是他創作抽象詩的基本方法。其他還有隨機選擇截字技法、報刊雜誌截字技法、字典詞典截字技法、典籍截字技法、網路文章截字技法、辭彙或詞組解構技法等。“因為要使得抽象詩真正抽象起來,用常規的創作方式是無法完成的。只要用手寫作,就難免會受到理性的干擾。”許德民解釋道。但他的抽象詩在形式上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句型、韻律、節奏,甚至講究平仄。
百年文學無抽象
許德民曾是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復旦詩社開創者,獲得過中國作協《詩刊》的優秀作品獎和首屆上海市文學獎等。後來他長期從事抽象畫創作和推廣。他發現,在以往文學和繪畫的對比中,無論是什麼風格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或荒誕、魔幻主義)都能夠找到對應的形式。但繪畫推出抽象主義100多年後,文學卻始終沒有找到和抽象藝術對應的形式。“在抽象領域,文學是失語了。”因此他矢志探索抽象詩的創作。他認為,抽象詩在創作和審美方式上與抽象繪畫、音樂一致,真正使得文字組合有了視覺音樂性,具有了抽象審美意境。抽象詩的出現,意味著抽象文學的誕生。
隨機偶發非理性
“沒有任何語法和邏輯關聯的‘字組’,依然有著強大的審美內涵和宇宙生命信息。”許德民給自己的抽象詩規定,必須吻合無主題、非理性、純粹視覺形式的特徵。文字必須做到語義無關聯、隨機、偶發、無邏輯、無詞語,單字鑲拼、組合。沒有主題,沒有邏輯,沒有常規的意義,甚至沒有兩個字以上詞組,更沒有我們平
時習慣了的語言,口語或者書面語。“當我第一次寫成一組真正的抽象詩歌時,真的有一種震撼的感動。我覺得中國文字太偉大了。”
抽象字組有內涵
文字的抽象審美古已有之。在甲骨文時代,還沒有成熟的語法,行文具有較大的字義跳躍而顯得抽象,有時候單個字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古代詩詞的結構也時常有打破邏輯與秩序的用法。當代水墨畫家石虎早些年也曾寫過一些讓人“看不懂”的詩,試圖發掘文字本身蘊含的審美價值。許德民認為,流行了1000多年的“百家姓”也有抽象之美。另外,中國的某些地名、中藥名、音譯梵文經文、音譯外文人名、地名等,都遵循著中國抽象字組審美的規律。
但是,在詩歌領域將抽象概念推到極致,是否能取得像抽象藝術那樣的成功,是否真的像許德民聲稱的那樣“意味著抽象文學的誕生”,作出結論為時尚早。
( 2009.10.14 《新民晚報》 版次: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