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曬乾)四兩,密陀僧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一日二次,大棗湯送下。稍退,只服二十九。
主治
風邪癇疾。
文獻摘要
《本草綱目》:“抵住丸,主治風邪癇疾。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乾四兩,密陀僧一兩,為末,成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名抵住丸。”
抵住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水類方。主治風邪癇疾。
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曬乾)四兩,密陀僧一兩。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一日二次,大棗湯送下。稍退,只服二十九。
風邪癇疾。
《本草綱目》:“抵住丸,主治風邪癇疾。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乾四兩,密陀僧一兩,為末,成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下,日二服。稍退,只服二十丸。名抵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