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唐朝光啟元年(公元885年),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派遣手下將領李全忠率軍六萬攻取義武節度使王處存治下的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縣)。王處存伺機準備奪回易州,當李全忠在易州城內縱軍成患之際,王處存下令讓3000輕兵披上白色羊皮,在傍晚緩緩向易州城進發,同時在“羊群”周圍布置精兵。易州城內的將士們遠遠望見這群“羊”,都爭著出城搶奪,以為可以美餐一頓。當盧龍李全忠手下將士們慢慢靠近後,王處存的精兵直起身子,奮力拚殺。李全忠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完全亂了陣腳,最終損失慘重,大敗退出易州,,易州重歸王處存之手。王處存在這一戰中讓輕兵披上羊皮的計謀被稱作“披羊皮計”。
事件背景
安史之亂之後,朝廷為了獎賞平叛有功的將領,將他們分封為各地節度使,唐朝從此進入藩鎮割據的時代。黃巢起義時,朝廷更是憑藉藩鎮的力量才得以平叛,黃巢起義之後,更是藩鎮林立。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往往都是手握重兵,不服朝廷號令,不向朝廷繳納賦稅,更有甚者,竟然自己任免轄區內官員,使所統轄的藩鎮完全是一個獨立於朝廷的小王國。
這個時代也是一個水深火熱的戰亂時代,各個節度使之間為了擴大轄區領地,年年相互征討。當時北方地區主要有李克用割據河東、樂彥禎割據魏博、王鎔割據成德、王處存割據義武、李可舉割據盧龍。其中,義武節度使王處存據有易、定兩州,在黃巢起義之時已經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結為聯盟。
事件經過
盧龍節度使李可舉認為李克用和王處存結盟,早已對盧龍鎮虎視眈眈,幽州受到很大的威脅。光啟元年(885年),盧龍節度使李可舉與成德王鎔、雲州赫連鐸結成聯盟,並且揚言說:“易、定兩州自古就是燕、趙的領地,我們應該攻取義武鎮,共分易、定兩州。”
隨後,李可舉派手下大將李全忠率六萬大軍進攻易州,義武節度使王處存兵力雖少,卻據城堅守,把易州守得固若金湯。李全忠大軍久攻不克,全無對策。此時,李全忠的裨將劉仁恭帶兵挖地道而進入易州城內,王處存防不勝防。李全忠的大軍進入易州城後,王處存大敗,無奈之下只好撤出易州。李全忠奪取易州,劉仁恭一舉成名,被人們稱為“劉窟頭”。
李全忠攻取易州之後,驕傲自滿,放任手下將士胡作非為。有的將士喝得爛醉如泥,到處尋釁滋事;有的留戀青樓,狎妓不歸軍營;更有甚者竟打家劫舍、掠人財物,搞的易州城內民怨沸騰。
王處存丟失易州之後,並不氣餒,而是天天派人進入易州城內打探訊息,伺機奪回易州。王處存得知李全忠縱軍成患的訊息之後,欣喜若狂,他隨即下令:“李全忠驕傲輕敵,縱兵成患,這正是我奪回易州的良機,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他先下令讓三千輕兵披上白色的羊皮,在夜幕降臨之時,令其彎腰緩緩前行,朝易州城進發,又挑選精兵隱藏在這些“羊”的周圍,隨“羊群”前行。易州城內的李全忠軍看見“羊群”,都欣喜若狂,爭著搶奪“羊群”,妄想美餐一頓。當李全忠的將士們靠近了這群“羊”後,披羊皮的輕兵和隱藏的精兵直起身子,奮力拚殺。李全忠的軍隊沒有準備,都不知所措,被沖得七零八落的,李全忠大敗逃離易州,王處存奪回易州。王處存在這場戰鬥中使用的讓士兵披上羊皮的計謀被稱為“披羊皮計”。
王處存奪回易州,避免了義武鎮被兼併的危險,穩固了他在義武的統治。李全忠慘敗後,因為懼怕回到幽州後受到李可舉治以重罪,所以率兵回到幽州進攻李可舉,李可舉猝不急防,無力抵抗李全忠的攻打,自焚而死,李全忠奪取盧龍節度使之位。
史籍記載
《新唐書》記載:“中和末,太原李克用始強大,與定州王處存厚相結,可舉惡其窺山東為己患,乃遣使約吐渾都督赫連鐸、鎮州王鎔聯和,揚言易、定本燕、趙屬,得其地,且參有之。即遣軍司馬韓玄紹擊沙陀藥兒嶺,斬首七千級,殺其將朱耶盡忠等,收牛、馬、器鎧數萬。又戰雄武軍,殺獲萬人。鐸又破沙陀於蔚州,詔以鐸為雲州刺史,進可舉檢校侍中。乃遣票將李全忠率眾六萬圍易州。鎔以兵攻無極,處存求援太原,克用自將赴之,鎮人懼,退保新城,克用急攻之,鎔引去,追破之九門。易久未下,盧龍將劉仁恭穴地以入,得其城,士卒有驕色;處存以輕兵三千蒙羊皮,夜布之野,以精騎伏它道,全忠軍望為群羊,爭趨之,處存伏騎發,大敗之,復取易州。全忠遁還,盡失芻糧仗鎧,懼得罪,乃裒餘眾反攻幽州,可舉度不支,引其族登樓自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