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貧血藥

抗貧血藥

抗貧血藥主要有鐵劑、葉酸類、維生素B12、紅細胞生成素等類。

基本信息

抗貧血藥

內容

鐵劑

臨床常用硫酸低鐵、拘櫞酸鐵胺及右鏇糖酐鐵。

[藥理作用]
人體內含鐵約4.5g,血紅素鐵約占全身總鐵量的70%,肌紅蛋白及含鐵酶約占全身鐵的5-10%。其餘約20%以含鐵血黃素及鐵蛋白的形式存在於骨髓、肝、脾之中。鐵缺乏,首先是儲存鐵的減少,然後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嚴重缺鐵,因有關酶的功能異常,可發生行為、學習、記憶功能異常。

[藥代動力學]
口服鐵劑或食物中鐵,都以亞鐵形式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胃酸、維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於鐵的還原,可促進吸收。胃酸缺血,食物中的高磷、高鈣、鞣酸(濃茶)等使鐵沉澱,有礙吸收。存在肉類食物中的血紅素中鐵吸收佳,蔬菜中鐵吸收差。鐵的吸收率約1O%,成人每天需補充鐵1mg,所以食物中含鐵10—15mg,就能滿足需要。吸收進入腸黏膜的鐵,可直接進入骨髓造血,可與腸黏膜去鐵蛋白結合成鐵蛋白的形式儲存其中。吸收率高低與儲存鐵多少有關。

[臨床套用]
缺鐵性貧血,口服鐵劑一周即可使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增加,10-14天達高峰。2—4周,血紅蛋白明顯增加。但要使血紅蛋白達到正常值,常需1-3月。硫酸低鐵吸收良好,價格低廉,最為常用。枸櫞酸鐵胺為三價鐵,吸收差,但可製成糖漿供小兒用。右鏇糖酐鐵供注射用,僅限嚴重貧血又不能口服的病人套用。

[不良反應]
口服鐵劑,可刺激胃腸道而引起噁心、腹痛、腹瀉。也可引起便秘,這是鐵與腸腔中硫化氫結合,減少對腸壁刺激。小兒誤服1g以上流酸低鐵,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現為壞死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血性腹瀉,休克,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葉酸類

葉酸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尤以酵母、肝及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

[藥理作用]
葉酸進入體內被還原為四氫葉酸。四氫葉酸能與多種一碳單位結合,形成四氫葉酸類輔酶,起傳遞一碳單位作用,而參與多種生物代謝,包括①尿嘧啶脫氧核苦酸轉為胸嘧啶脫氧核苷酸;②嘌呤核苦酸的從頭合成;③促進某些胺基酸互變。

[藥代動力學]
一般食物中每天有50-200ug葉酸被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吸收,而人體每天需葉酸50ug,妊娠婦女可增至300一400ug,被腸黏膜吸收的葉酸,經還原和移甲基作用成甲基四氫葉酸而進入肝及血液。儲存的葉酸可從尿及糞便中排出,也可被分解代謝,所以機體如停止攝入葉酸,1—6月內就可出現葉酸缺乏及巨幼紅細胞貧血。

[臨床套用]
作為補充治療用於各種巨幼紅細胞貧血。與維生素B12合用效果更佳。葉酸對抗劑甲氨嘌呤、乙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等所致巨幼紅細胞貧血,由於二氫葉酸還原酶被抑制,套用葉酸無效,應以甲醯四氫葉酸鈣治之。對維生素B12缺乏所致“惡性貧血”,大劑量葉酸治療可以糾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經症狀。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為一類含鈷化合物,藥用維生素B12是氰鈷胺,羥鈷胺,還有甲鈷胺,5—脫氧腺苷鈷胺等,作用相同。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動物內臟、牛奶、蛋黃中。

[藥理作用]
維生素B12在體內參與下列兩種代謝過程:

1.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成甲硫氨酸,甲基由維生素B12從5甲基四氫葉酸得來,然後轉給同型半胱氨酸。5甲基四氫葉酸則轉變為四氫葉酸,進一步被循環利用。故維生素B12缺乏,會引起葉酸缺乏症狀。

2.甲基丙二醯輔酶A變為琥珀醯輔酶A而進入三羧酸循環,需有5—脫氧腺苷B12參與。維生素B12缺乏,甲基丙二醯輔酶A聚積,導致異常脂肪酸合成,影響神經髓鞘脂質合成,出現神經症狀。

所以維生素B12既與細胞分裂有關,又為維持神經組織髓鞘完整所必需。缺乏可致巨幼紅細胞貧血,又可引起神經症狀。前者可用葉酸糾正,後者必需用維生素B12治療。

[藥代動力學]
維生素B12必須與胃壁細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內因子”結合,才免受胃液消化而進入空腸吸收。吸收後絕大部分貯存於肝內。正常人每天只需維生素B121μg,食物中有足夠維生素B12,肝臟又有大量貯存,因此不易造成維生素B12缺乏。注射維生素B12超過肝、腎貯存量,迅速從尿中排出。

[臨床套用]
用於惡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貧血,也用於神經炎、神經萎縮症。

紅細胞生成素

紅細胞生成素是在腎臟近曲小管管周細胞產生的糖蛋白,現由基因工程人工合成。能刺激紅系幹細胞生成,促進成紅細胞成熟,使網織細胞從骨髓中釋出。臨床主要用於慢性腎功衰竭、腫瘤化療以及愛滋病藥物治療引起的貧血。不良反應有升高血壓、注射部位血栓形成及流感樣症狀。骨髓性腫瘤、白血病者禁用。 製劑與用法

硫酸亞鐵 片劑:0.3g/片,0.3—0.6g/次,3次/日

枸櫞酸鐵胺 糖漿劑:10%5-10ml/次,3次/日,飯後服。

右鏇糖酐鐵 注射劑:25mg/m1,25—50mg/次,1次/日,深部肌注或靜注。總劑量(mg)=(正常Hb-患者Hb)/100×血容量×3.5×1.5(3.5為每克Hb所含純鐵mg數,1.5為體內貯存鐵量)

葉酸 片劑:5mg/片,5—10mg/次,3次/日。注射劑:15mg/1ml,15—30mg/次,1次/日,肌注。

甲醯四氫葉酸鈣 注射劑:3mg/ml,3—6mg/次,1次/日,肌注。

維生素B12(B12) 片劑:250ug/片,250一500ug/次,1—3次/日。注射劑:500ug/ml,500-1000μg/次,1次/日,肌注。

紅細胞生成素 2000IU/ml,4000IU/ml,lO000IU/ml,開始50-100IU/kg,3次/周,皮下注射或靜注,2周后視血細胞變化增減劑量。2—8℃保存,不能凍結,忌搖動。

護理用藥小結

1.給藥前評估

1)治療目的 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的治療作用在於補充體內不足。缺什麼,補什麼,否則無效。因此,用藥前必須明確診斷。缺鐵性貧血套用鐵劑,巨幼紅細胞貧血套用葉酸、維生素B12,惡性貧血套用維生素B12。治療目的在於恢復正常血象。

2)基本資料 明確貧血原因,包括飲食習慣、慢性失血、吸收障礙等。治療前應明確病人貧血程度,包括唇、指甲顏色、心率、呼吸以及紅細胞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壓積,骨髓內含鐵血黃素等實驗室資料。以便對療效作出及時判斷。

3)識別高危險病人 消化性潰瘍、節段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慎用口服鐵劑。右鏇糖酐鐵注射前應詢問過敏史。惡性貧血套用葉酸可使神經症狀加重。未控制的高血壓病人禁用紅細胞生成素。

2.給藥 硫酸低鐵口服給藥,枸櫞酸鐵胺糖漿適合兒童口服,應以吸管吸抽,以免牙齒染黃。右鏇糖酐鐵深部肌肉或靜脈給藥,葉酸可口服、肌注,維生素B12可口服、肌注。紅細胞生成素供皮下注射或靜注,開始以50-100μ/kg,3次/周,如透析病人用靜注,非透析病人可用皮下注射或靜注,當紅細胞壓積達30-33%時,改用維持量,透析病人75μ/kg,3次/周,非透析病人75—100μ/kg,1次/周。

抗貧血藥物雖然療效出現較快,但要使貧血各項指標達到正常,並使體內鐵劑達到正常含量常需給藥數月。因而減輕不良反應,鼓勵病人堅持用藥十分重要。

3.促進治療效果的措施

1)消除造成貧血的原因

2)口服鐵劑應與稀鹽酸、維生素C同服,避免與抗酸藥、四環素同服。躁酸可使鐵劑發生沉澱,應避免飲濃茶以及食用含躁質較多的水果。

3)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蛋黃、瘦肉、魚、麥胚等,含葉酸、維生素Blz豐富食物。

4.不斷評價療效和安全性 缺鐵性貧血給以鐵劑,4—7天應見外周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加,1周內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比容開始增加,1月內血紅蛋白應升高2g/L以上。巨幼紅細胞貧血,經葉酸或B12治療,2周內巨幼紅細胞消失,網織紅細胞增加,血紅蛋白上升。

鐵劑治療不良反應較多,口服製劑主要為消化道刺激症狀。不論口服及注射過量,均會出現嚴重毒性反應。注射鐵劑必須正確計算劑量。兒童誤服硫酸低鐵1g,可引起致死性毒性,搶救措施是以磷酸鹽或碳酸鹽洗胃,並注入特殊解毒劑去鐵敏以結合殘存鐵劑。如血漿鐵在500ug/ml以上,可以去鐵敏肌注或靜滴,開始1g,以後0.5g/次,每4小時1次,2次後每4—12小時1次,不超過6g/日。靜滴以15mg/kg·h速度計。

紅細胞生成素可升高血壓,應經常測定血壓,必要時用降壓藥,如血壓不能控制,應減量。對已有高血壓者(腎性高血壓),用藥前必須使血壓降至正常。

配圖

抗貧血藥

所屬分類

血液系統
現代醫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