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投隙抵時”義為抓住時機,及時行動。隙,指時機。抵,至,到達。此為趕上。
原文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①。好學者以術乾齊侯,齊侯納之,為諸公子之傅②。好兵者之楚,以法乾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③。祿富其家,爵榮其親④。
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而窘於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⑤。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乾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⑥。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遂宮而放之⑦。其一子之衛,以法乾衛侯。衛侯曰: “吾弱國也,而攝⑧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⑨,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於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⑩。”遂刖之而還諸魯⑪。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施氏⑫。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⑬。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⑭。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術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⑮?”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⑯,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釋
①學,指文治之道,據下文為仁義。兵,兵法,軍事。
②乾:求見。諸公子: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
傅:教師,老師。特指帝王及諸侯之子的老師。
③法,兵法。 軍正:軍中執法官。
④富:使動用法,使……富裕。 榮:使動用法,使……榮耀。
⑤有,富有。 請:請求。 進趨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⑥力爭,依靠武力爭鬥。務:致力,追求。 兵食:練兵和聚糧。
⑦宮:名詞活用為動詞,處以宮刑。 放:放逐。
⑧攝:夾。《漢書·五行志》:“鄭以小國攝乎晉楚之間。”
⑦兵權:用兵的權謀。權,權謀,權略。
⑩全:使動用法,使……完好/保全。
⑪刖:古代斷足酷刑。 諸:即“之於”。
⑫既:已經,可譯作“……後”。 反:同”返“,返回。 叩:捶,擊。
讓:責備,責問。
⑬是,正確。常,固定不變的。
⑭投隙抵時:只抓住機會,行動及時。隙,時機。抵,至,到達。此為趕上。
應事無方:做事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
屬乎智:取決於才智。屬,依靠,取決。
⑮苟,假如。使,即使。呂尚,即姜尚,姜子牙。
⑯舍,通“釋”。舍然,即釋然。《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
慍,怒,生氣。
譯文
魯國的施氏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愛好學術,另一個愛兵法。愛學術的兒子用文學之道去求得齊侯任用,齊侯接納了他,讓他做諸位公子的老師。愛好兵法的兒子到了楚國,用以武強國的方法向楚王求職,楚王非常喜歡他,讓他擔任軍正之職,他們的俸祿讓他們家裡發了財,他們的爵位使親族顯耀。
施氏的鄰居孟氏,同樣有兩個兒子,他們所學的也和施氏的兒子相同,但卻被貧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對施家的富有很羨慕,因此便跟隨施氏請教升官發財的竅門。施氏的兩個兒子把實情告訴了孟氏。孟氏的兒子便一個跑到秦國去,以學術去向秦王尋求官職,秦王說:“如今各諸侯國靠武力爭霸,他們所努力從事的是練兵和聚糧罷了。如果用仁義道德來治理我們的國家,這是亡國之道。”結果將他處以宮刑,驅逐出境。孟氏的另一個兒子跑到衛國,用兵法來求得衛侯任用,衛侯說:“我的國家是個弱小的國家,而又夾在大國中間。對於大國,我們只有侍奉它,小國家我們則安撫它,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權謀,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如果讓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別的國家去,對我的後患可不小。”於是將孟氏的這個兒子砍了腳再送回魯國。
孟氏的兩個兒子回來後,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裡捶著胸來責罵施氏。
施氏說:“凡事抓住了時機便會發達,錯過機會便會招致滅亡。你們的學業和我們相同,但結果大不一樣,這是因為你們運用不合時宜,不是你們的行為有什麼錯誤。況且天下的事理沒有總是這樣的,也沒有總不是這樣的。以前採用的東西,現在有的已經拋棄了;現在丟棄的東西,後世可能又會加以使用。這種用與不用,是沒有一定的。抓住時機,見機行事,靈活地處理問題,才算聰明。如果你智力不夠,即使像孔丘那樣淵博,象呂尚那樣富有謀術,又怎么能不處處碰壁呢?”
孟氏父子聽了,心情開朗,消除了怒氣,說:“我們懂了,你不必再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