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賭博新經濟

內容介紹

第一章﹑「世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
1.1 從投資到投機的質變
1.2 「世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
1.3 告別通貨膨脹
1.4 「渴望墮落」
第二章﹑賭博資本主義
2.1 對沖——為避險而冒險
2.2 風險轉移成「系統性風險」
2.3 不押寶也賭博
2.4 證券化金融革命
第三章﹑經濟學的困惑
3.1 財富效應﹕總量經濟學的困惑
3.2 追漲殺跌﹕個體經濟學的困惑
3.3 空手套白狼﹕政治經濟學的困惑
3.4 馬克思論述「舊經濟」
第四章﹑賭博帝國主義
4.1 賭博帝國主義
4.2 大象跳進池塘里
4.3 讓哪部分人先富起來﹖
4.4 「從一頭牛身上剝下兩張皮」
4.5 通貨擴張得「通貨緊縮」
第五章﹑迫近中國的經濟危機
5.1 金融危機在劫難逃﹖
5.2 防範金融風險﹖
5.3 西部大開發
5.4 東部大串聯
5.5 逆水行舟
5.6 制高點:貨幣與軍工
第六章﹑新經濟的歷史終結
6.1 巨觀調控窮途末路
6.2 和平發展與主題變奏
6.3 「世界賭場」與「世界工廠」
6.4 「日元升值綜合症」
6.5 在零利率與戰爭之間
附錄一:索羅斯深揭狠批「市場原教旨主義」
附錄二:GDP的故事
引用及參考書目
圖表目錄
圖~1﹕美國的股票及紅利現值,1871~2000年
圖~2﹕馬克兌美元的月平均匯率,1970~1988年
圖~3﹕美國芝加哥期貨市場的年交易量,1921~2005年
圖~4﹕美國消費品年末通貨膨脹率,1960~2005年
圖~5﹕全球對沖基金資產,1996~2006年
圖~6﹕美聯儲的利率調控與通貨膨脹率,1990~2006年6月
圖~7﹕香港股市各類股票基金港元計價平均回報,2006年
圖~8﹕美元、日元的利率和匯率,1970~2006年3月
圖~9﹕美國家庭實際收入增長,1947~1997年
圖~10﹕美國基尼係數及居民收入份額比,1975~2003年
圖~11﹕中國部分產品生產能力利用率,1995年
圖~12﹕以黃金和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1945~2005年
圖~13﹕美國國防預算、財政收支差額與聯邦基金利率,1975~2005年
圖~14﹕日本對匯市的頻繁干預,2003年
圖~15﹕日元兌美元匯率與日本對美國的貿易赤字﹐1970~2006年
表~1﹕《歐洲貨幣》結構產品交易排名,2007年
表~2﹕美國非金融公司債務市場融資來源,1960~1989年
表~3﹕美國不同金融機構資產份額,1948~1993年
表~4:世界最富20%人口與最窮20%人口的收入比例,1820~1997年
表~5﹕中國農村及城鎮居民家庭平均百戶年底部分耐用消費品擁有量,2004年
表~6﹕世界各國的金融危機,1975~1997年
表~7﹕亨廷頓引用的傳統制高點
附表~1﹕香港特區政府用公幣入市後的政府持股,1998年8月
附表~2﹕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91~2004年
附表~3﹕國外私人投資者購買的美國資產,1996~2000年

作者介紹

1996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經濟系博士學位。
曾任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副組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研究員﹑粵海(企業)集團顧問﹑中信集團中信裕聯投資公司高級顧問。現任中信泰富政治及經濟研究部總經理﹐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雜誌社研究員﹐Associate Senior Research Fellow, Judg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著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困惑》﹑《史無前例的挑戰》﹑《「文明衝突」的背後》﹑《產業重組時不我待》。合著有《改革﹕我們面臨的挑戰與選擇》(1986年獲孫冶方經濟學獎)﹑《富饒的貧困》(1987年獲香港電台推薦「十本好書」)﹑《香港聯繫匯率保衛戰》﹑《三網合一》﹑《再造中國》﹑《西部大開發方略》﹑《西部大開發考察實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