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appreciate] 拿著賞玩讀之喜笑,把玩無厭。——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指拿著東西賞玩。
引證解釋
亦作“ 把翫 ”。握在或置在手中賞玩。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得九月二十日書,讀之喜笑,把玩無猒。”
唐 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復所得者,其不足把翫,亦已審矣。”
明 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令人把玩憶當時,零落春風幾縷絲。”
《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公退食,便和馮、周二人摩挲把玩。”
朱自清《白采》:“我得此小影,反覆把玩而不忍釋,覺得他真是一個好朋友。”
引申含義
“把玩件”,又稱“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術語,指能握在手裡觸摸和欣賞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把玩玉器是賞玉人愛玉崇玉的一種表現,體現出他們對玉愛不釋手與戀戀不捨的情懷。
核雕
核雕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珍貴的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上出現的核雕主要分為兩類:果核和核桃雕刻。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一件“清核雕先賢人物串”108粒以134.2萬元的高價成交,開創了核雕拍賣的新紀錄。這串核雕系清代核雕藝人湛谷生所作,顆顆大小勻稱一致,包漿圓潤成棕黃色,每顆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漢至明初的忠臣良將、詩人儒士等共108位。每顆果核上還用陽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個字約2毫米,字字清晰規整。
評價一件核雕作品,不僅要刀法流暢爽利,更要其包漿烏光鋥亮。經過玩家的把玩,核雕會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產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紅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包漿,其顏色則呈淺橘紅色和黑紅色。這也是為什麼核雕的價值是“玩”出來的重要原因。
進入2006年,核雕拍品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中國嘉德第1期嘉德四季拍賣會上,一串清代核雕古錢紋手串,估價只有3000元至5000元,成交價卻達到了1.1萬元。
玉器
<書>拿著賞玩。例:把玩良久,不忍釋手。
“把玩件”,又稱“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術語,指能握在手裡觸摸和欣賞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玉雕藝人們將形質合適的璞玉,加以雕琢,成為把件,供愛玉之士日日在手中把玩。魯迅先生也曾對它的概念進行界定,專指過去那些有幾間幽雅書齋的士大夫“清玩”的物品,也就是他們心閒時摩挲賞鑒之物。“把玩件”自古以來就深受男性喜愛,發展到今天,被更廣泛的人群接受。
俗話說,玉養人,人養玉,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滋養。以往,大凡做玉器的人都時常拿塊玉兒放在身邊,可手可心。後來,不少人也配了塊玉,時不常拿出來握在掌心,摩挲一番。再往前,戰國梟雄們及各諸小國的王公大臣們也佩玉,從玉璽到玉如意,又發展到腰墜、把件,崇玉之風甚盛。
把玩玉器是賞玉人愛玉崇玉的一種表現,體現出他們對玉愛不釋手戀戀不捨的情懷。再加之因為把玩件的玩賞收藏適用性很強,因而成為玉器中比較重要的一類。
人的雙手遍布著很多神經元和經絡,尤其是十指指尖,是經絡的終端,如果雙手經常把玩玉、揉球或文玩核桃,就會使經絡暢通,達到健身祛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