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吉林省扶餘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地處東北早熟夏花生區的扶餘市,因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經市界,形成了獨有的河間台地地形。全市五分之一以上耕地是江河淤沙土質,春季乾旱多風,夏多雨,雨熱同步,秋季涼爽,形成了中早熟花生的最佳生長環境。經過多年種植與開發,造就了特有的扶餘“四粒紅”系列花生品種。 “四粒紅”花生抗逆性及品質優於國內普通花生品種,產量穩定性高於普通花生品種。其果仁鮮紅色,粒度均勻,有光澤,味道香醇可口。“雨熱剛好,自然生長”、“優秀品種,果紅形美”、“原產地生長,品質優越”、“無黃麴黴素,天生安全”、“營養豐富,越嚼越香”等釋義展示了扶餘四粒紅花生打造綠色生態品牌的優勢。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扶餘四粒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扶餘四粒紅耐旱性強,產量高,是玉米收入的兩倍,花生殼還是很好的飼料 。扶餘四粒紅果仁鮮紅色,粒度均勻,有光澤,味道香純可口,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E、鈣、鐵、鋅、鍶等微量元素,還含有人體必要的各種胺基酸,能促進人體發育,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及動脈硬化之功效。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

理化特徵

花生根據商品性狀分為花生仁和花生果兩類,理化特徵表現也不相同。根據扶餘四粒紅花生生產實際和檢驗數據,理化特徵符合表1內容。

表1 扶餘四粒紅花生的理化特徵
特徵產品名稱 項目 花生仁 花生果
淨仁率/(%)≥ 88.0 65.0
水分及揮發物/(%)≤ 7 9
雜質/(%)≤ 1.0 1.5
不完善粒/(%)≤ 10 以下指標均以仁計
粗蛋白質/(%)≥ 29.5
粗脂肪/(%)≥ 42.9
鐵/(毫克/千克)≥ 24.9

以上指標均達到或高於ISO6478:1990《花生規範》、NY/T420—2000《綠色食品花生(果、仁)》的相應要求。其中粗蛋白質和鐵元素含量遠高於其他花生一般水平。正常花生(果、仁)均無黃麴黴毒素污染。

產地環境

地理環境

扶餘市位於吉林省中北部,地處松嫩平原的東部,臨松遼沉降區東部邊緣,地表為深厚的第四紀沉積物所覆蓋。扶餘三面環水,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繞市界而過,由於江河水下蝕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米至80米的坎上河間台地和坎下河谷平原,坎上坎下分明。地形總的特徵是南高北低,台地上由東南向西北,由四周向中間傾斜,地形坡降0.0005—0.001。東南部為沖洪積平原,地面波狀起伏,海撥180—230米,相對高差15—25米,最大40—80米。西北部地區為沖湖積平原,地面海撥高度140—180米,相對高差5—15米,地面平緩。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貌,南部、中西部適於花生生長。

氣候特點

扶餘四粒紅花生種植區屬北半球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短暫多早霜,冬季漫長寒冷。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4.0℃,最冷月份在1月,極端最低氣溫—38.7℃;最熱月份在7月,極端最高氣溫38.6℃。年平均降雨量在450毫米至550毫米之間,最大降雨量960.0毫米,最小降雨量231.4毫米。降水集中在6、7、8月份,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照時數2697.7小時。活動積溫2800—3000℃,無霜期138天。

花生原產於熱帶,屬於喜溫作物,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其種子發芽、出苗、營養生長、開花下針、莢果發育等各個生長階段都與溫度息息相關。一般花生品種需活動積溫在3100℃以上,而扶餘四粒紅花生經多年種植,已完全適應了扶餘市的溫度環境,年活動積溫在2600℃左右即可正常成熟。

光照關係

扶餘四粒紅花生屬早熟品種,對光照強度要求嚴格。長日照有利於營養體生長,短日照能促進早開花,但營養體生長受到一定的抑制。扶餘市緯度較高,日出早,日落晚,中午日光充足。在花生生育期間前期日照較長,後期日照較短,非常有利於花生生長發育。

水分關係

扶餘四粒紅花生是比較耐旱的作物,但也需要適量的水分來滿足各生長階段的需要。整個生育期總的需水量趨勢是幼苗期少,開花下針和結莢期較多,但雨量過大不利於該花生生長。生育後期莢果成熟階段需水少,形成了“兩頭少,中間多”的需水規律。扶餘市是半乾旱半溫潤地區,春秋季少雨,夏季多雨,適中的降雨量及降雨的季節分配,正與花生需水規律相符。

土壤特點

花生對土壤的要求較嚴格,由於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實的作物,要獲得優質、高產,一般以耕作層疏鬆、透水性好、持水性適中、營養適中、活土層深厚的砂壤土和江河沖積土為宜。《撫群農產考略》中載有“地利,宜燥不宜濕,夾砂田易脫水者最好”。扶餘砂地特有的砂質粘壤土質正符合這一要求。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花生種植區集中在南部的第二松花江流域的風砂土區,面積6萬公頃以上。土壤是在中、上更新世至全新世時期沖積和風積作用下形成的。砂粒較大,大的直徑有3毫米,中的2毫米,小的0.5—1毫米,比例為1:3:6,屬砂壤土。其中鐵元素含量比其他花生產區高,與內蒙、黑龍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質區別,在中國少有,適宜四粒紅花生種植,利於扶餘四粒紅花生果皮紅色的保持。扶餘市特有的土壤特點和土地全年凍化交替,乾濕更迭,杜絕了黃麴黴毒素等多種黴菌的滋生,從源頭上避免了黃麴黴素毒素的污染。為花生無公害生產提供了先天條件。

歷史淵源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後,扶餘弓棚子鎮榆樹村一韓姓農民從山東老家帶回來一個花生農家品種,該品種果皮淡紅,入口乾硬,略帶苦澀。由於當時當地沒有種過花生,他在自家園中種了一些。當年收穫的成熟度不太好,他選出相對好一點兒的留作種子,翌年再種,餘下的逢年過節用來招待親朋食用。大家覺得新奇,有很多人拿點兒花生果當種子回家自己種植,就這樣逐漸擴大了影響。隨著種植年份的增加,人們發現,這種花生籽仁的果皮越來越紅,口感越來越好。

1965年前後,扶餘當地人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大面積種植。

到1975年,扶餘有大林子、更新、拉林、三井子、新站等鄉(鎮)種植,面積達到3000公頃,並形成了自有品牌。

扶餘四粒紅花生真正起步是在1978年三中全會後,在當時農業局副局長孫永泉的大力倡導和推廣下,扶餘四粒紅在扶餘縣廣泛種植,成為吉林省花生種植第一縣。因該花生品種對土質條件要求較特殊,在扶餘其他地區不適宜種植,外地引種兩年後就逐漸退化,品質變劣,扶餘是該品種唯一種源地。

1999年,扶餘市成立“四粒紅花生開發研究中心”。

2001年,在增盛鎮成立“四粒紅”花生交易中心。2003年又在三井子鎮興建了年貿易量達數十萬噸的花生專業購銷市場。

2015年,扶餘成立四粒紅花生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和花生研究中心。

生產情況

1980年,扶餘四粒紅花生種植面積發展到1萬公頃。

1990年,扶餘四粒紅種植面積增加到3萬公頃。

2000年前後,扶餘四粒紅種植面積發展到了6萬公頃。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

2017年,扶餘市花生推廣面積達13萬公頃,增產花生2.3萬—3.3萬噸,增收1.3億—2億元,農民為此人均增收118—270元。

產品榮譽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扶餘四粒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保護

扶餘四粒紅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吉林省《扶餘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確定扶餘四粒紅花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通知》(扶政辦發[2006]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吉林省扶餘市三岔河鎮、陶賴昭鎮、五家站鎮、弓棚子鎮、增盛鎮、三井子鎮、新萬發鎮、大林子鎮、新站鄉、社裡鄉、永平鄉、更新鄉、徐家店鄉、肖家鄉等1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扶餘中粒、扶花一號、扶花二號、扶花三號等系列品種及其優系。

(二)立地條件

扶餘四粒紅 扶餘四粒紅

地壤類型為風砂土、砂壤土,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機質≥1.0%的風砂土、砂壤土。

(三)栽培管理

1.播種:10厘米耕層穩定通過12℃為適宜播種期。播種量為每公頃100千克至110千克,穴播,每穴雙株,播種密度每公頃≤24萬株。

2.水肥管理:配方施肥,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為主。每公頃純氮施用量≤60千克。

3.田間管理:播前播後鎮壓保墒,及時清棵蹲苗,按時鏟趟。

4.病蟲草鼠害防治:收穫前1個月內禁止使用各種農藥。

(四)收穫及貯藏

9月中旬至下旬,莢果成熟後收穫,並及時曬乾,花生果含水量降到9%以下即可以花生果或花生仁貯藏、出售。

(五)質量特色

按商品性狀可分為花生果和花生仁兩類。

1.感官特色:

扶餘四粒紅感官特徵應符合下表規定:

產品名稱 特點 項目 花生仁 花生果
形態 粒形多見三角形、圓柱型;籽粒圓潤飽滿;果皮光滑;單粒較小,平均徑長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 串珠形;果殼堅實,一般外有12條縱脈,其間有許多小維管束相通,脈絡平滑;莢果果喙短小、果腰不明顯;多為4室,每室1顆果仁
色澤 種皮呈紅色、棕紅色或深紅色,顏色均勻;有光澤;子葉呈白色或乳白色 白色或淺黃色,略帶暗青,均勻一致
口感 油而不膩,脆而不硬,潤而不粘,香味純正,餘味持久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蛋白質/(%)≥ 26.00(換算係數5.46)
脂肪/(%)≥ 42.00
鐵/(毫克/千克)≥ 24.00
黃麴黴毒素B1 不得檢出

專用標誌使用

扶餘四粒紅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扶餘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